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历史上,鼠疫曾有过3次大爆发,导致上亿人死亡。


直到今天,在我国,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位居传染病排行榜第一位(甲类是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我国目前只有鼠疫和霍乱上榜),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狂犬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等也只能屈居二线。可见鼠疫危害性及严重性受到高度重视。


第一次在东罗马拜占庭。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 5000 人到 10000 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 20 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 542 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 1/5 的人口丧命,前后估计总死亡人数达 1 亿人。


第二次在中世纪的欧洲,3 年内丧生人数达 6200 万(有的说是 3000 万),欧洲人口减少近 1/4,其中威尼斯减 70%,英国减 58%,法国减 3/4。


第三次发生在在1910年的中国。


但是这场造成六万多人死亡的鼠疫,竟然被一位中国人仅用 67 天给消灭了!


1.病魔来袭


1910 年,距离大清灭亡还有两年,鼠疫从西伯利亚溜到东北——东北 1400 万人口岌岌可危。

10月25日,鼠疫出现。

10 月 26 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

10 月 27 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

10 月 30 日,长春告急。

11 月 02 日,沈阳沦陷。

11 月 15 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


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1910东北鼠疫


更要命的是,由于卫生条件落后,东北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医生数量将将达到两位数。口罩手套很少人使用,对于文盲率接近 100% 的中国人来说,「传染」、「隔离」实在是很难理解。


此后,这场瘟疫如同江河决堤一般蔓延,不仅迅速横扫整个东北,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


截至12月8日,发生在东北的这场大疫就已经夺走了3万多人的生命。


大厦将倾,人间即颓。


危急存亡之秋,一位中国医生出现了。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伍连德。


2.伍连德其人

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伍连德博士 / 哈尔滨医科大学官网

伍连德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1896年,他考取了当年新加坡仅有的一个英国女皇奖学金,获得了留学英国的机会。


这一年,他前往英国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1899年,伍连德考入圣玛丽医院实习,成为该医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实习生。


后来,伍连德又去往德国和法国的著名研究所进行实习、研究,并于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到马来西亚后,伍连德开了一家诊所,并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研究热带病。


要知道,在那个国家备受列强欺凌,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的年代,如此亮丽光鲜的高学历在国内堪称凤毛麟角,神一般的存在!


伍连德的老朋友梁启超曾对伍连德有过一段比较公允的评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惟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一人而已!”由此可见伍连德当年的盛名和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可是,1907年,伍连德还是回来了。


原来,他是应北洋政府施肇基(中国第一任驻美国大使)之邀回到中国,被袁世凯聘任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即副校长职)。该校由袁世凯创立,以培养北洋陆军军医为目的,甫一回国的伍连德便开始了在天津的医学教育生涯。


唯有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才能改善中国落后、国民羸弱的现状。


1910年,冬天,经施肇基力荐,清政府钦命伍连德博士为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防疫事宜。


伍连德到达东北后,看着鼠疫肆虐造成的横尸遍野的惨状,一时束手无策,立刻用英文电报向当时负责整个东北鼠疫防控的施肇基报告:


(1)医无素养之困难;

(2)药品无储备之困难;

(3)财政应付不及时困难;

(4)病院隔离筹备不及时困难;

(5)断绝交通之困难;

(6)焚毁尸体、物品隔离之困难。


如此情形,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3.打破权威另辟蹊径


当时的医学界,比如日本的权威医学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普遍认知是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而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


因此,一开始对抗鼠疫的方法就是灭鼠。


结果就是,方向错了等于白忙活。


从1910年12月10日开始,一直到1911年1月7日,傅家甸每天都有超过100人死亡。感染此病的人往往在两三天后就胸闷,头痛,呼吸困难,浑身青紫,最后痛苦而死。


伍连德到了哈尔滨,很快发现了问题。


哈尔滨的冬天动辄零下数十度,老鼠怎么会大规模活动?就算天地有异变老鼠乱跑,跑一次也应消停了,怎么疫情还在不断加重?


他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发现发生在这一区域瘟疫之疫源,来自满洲里的一个俄国人和当地人捉土拨鼠的窝棚。


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东北街头尸横遍野

原来,土拨鼠已不多,真正威胁最大的传染源,是那些死尸。


为了了解疫情,伍连德秘密解剖了一个女尸,这也是中国医生的第一次人体解剖。他从标本里发现了鼠疫杆菌。


伍连德从解剖的第一具尸体得出结论,这次流行的是肺鼠疫,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


肺鼠疫通常是腺鼠疫后期感染传播到肺部所致,不同于腺鼠疫的传播途径间接地从老鼠到跳蚤再到人,任何患肺鼠疫的人都可能通过飞沫将鼠疫传播给其他人。


这就为防疫工作确定了完全不同的做法:

腺鼠疫是采用灭鼠来切断传染源,肺鼠疫则是通过隔离疑似患者。


搞清楚了病源,接下来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域,隔离监控。


他开始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同时,调动了数百名军队及警察封锁隔离区,尤其严禁毛皮商人进入。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权之后,他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


很快,伍连德的方法被推广开来:病人留在医院,接触者被隔离,其他人都佩戴专业的口罩,并且调动了军警封锁了交通,以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然而,该做的都做了,疫情却没有被控制住,反而继续恶化。


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当时的疑似病院


由于死亡人数过多,且冬天木材紧缺,大量死者无法下葬,随意抛在街道中。


鼠疫杆菌生命力很强,可以在尸身上存活很久,为了迅速控制鼠疫杆菌的传播伍连德当机立断,上书请求准许火葬。


中国人历来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在这样的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伍连德,也不敢贸然提出这样的想法。


左思右想,伍连德选择了上书宣统皇帝,请求朝廷下令准许火葬。这件事在清廷也引起了很大震动,过了整整三天,伍连德才收到外务部的回电:准许伍医生之请,可依计划进行。


1911 年 1 月 31 日,大年初一。


东北哈尔滨傅家甸。


伍连德要求文武官员全数到场,同时还有大量百姓围观。


防疫人员将尸体堆成 22 堆,每堆 100 具,倒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


同时,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不仅仅在心理上让百姓们有了消灾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灭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1911 年 3 月 1 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 67 天。24 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


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


伍连德随即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


此次东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 6 万余条生命,其中傅家甸为 7200 余人。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 2943 名,297 人殉职。


为了表彰伍连德的功勋,清政府特别恩赐他“医科进士”功名,并授“蓝翎顶戴”。不过,就在第二年,清政府便宣告灭亡。伍连德又继续为中华民国的卫生工作而奔走。


4.为祖国医学奔走


1911 年 4 月 3 日,他邀请 11 国专家,于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年仅 32 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


1913 年,他整理的相关文章发布在了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 Lancet 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伍连德此后长期致力于疾控工作,先后领导控制了1917年绥远鼠疫、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中国东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乱,拯救了无数条生命。


期间,他还于1926年9月9日,创办了滨江医学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任首任校长——这是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高校。


一百年前,在东北死亡6万多人的恐怖“鼠疫”,被他67天消灭了

伍连德在实验室


1935年,伍连德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成为华人世界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也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心脏病逝世,终年81岁。《泰晤士报》评论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而这位不朽的医生,一直对祖国抱有深情。他曾写下: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