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億元信貸資金馳援 企業戰“疫”復工有保障

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金融支持必不可少。面對疫情,銀行業已全力投入“戰鬥”。據悉,多家銀行已採取增加信貸投放、減費讓利、下調相關企業貸款利率等舉措,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經營恢復。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中午12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共提供信貸支持超過4072億元。抗擊疫情時期,部分企業資金需求緊急。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設立應急貸款、專項貸款等方式,保障疫情防控企業的融資需求。

疫情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企業造成一定影響,而其中,不少是中小微企業。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崔歷指出,中小企業對內部融資和現金流的依賴度較大,一旦銷售下滑,現金流、營運資金將直接受到影響。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向記者表示:“如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資成本,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的重要任務。”

為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減費讓利、下調相關企業貸款利率甚至免除部分利息。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表示,將對湖北省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和物流運輸行業的實體中小微企業免收2月份全月的貸款利息,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時期、恢復穩定發展。此項安排涉及貸款近1600億元,利息免收金額約6億元。

多家銀行表示,對湖北省內普惠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在現有利率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並積極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支持,以實際行動助力小微企業抗擊疫情。

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企業復工復產,需要與時間搶跑。為此,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優化信貸審批流程,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多家銀行採取多項措施快批授信,對疫情防控授信需求堅持“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兩優先原則,執行合規審查“一次性作業”,確保審批決策時效。

曾剛建議,為助力企業快速復甦,銀行應對自身客戶進行全面摸排,瞭解企業開工狀況及受疫情影響情況,根據其開工情況和預計開工的時間,主動做好服務預案,全力以赴支持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