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幾次陰性突變陽性不代表狡猾 聞玉梅:新冠和乙肝病毒不同

作者 吳苡婷 首發於科技會客廳

日前,網絡上有傳聞,因為一些病人呈現出核酸檢測忽陰忽陽的情況,有些學者對新冠病毒的特性產生了懷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可以欺騙人體免疫系統性的病毒。懷疑新冠病毒類似乙肝病毒,能使人體不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對感染人體的影響也可能是長期的。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性,新冠病毒真的如此狡猾麼?日前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聞玉梅院士。聞院士長期致力於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在乙肝病毒變異、持續感染機理、尤其在乙肝治療性疫苗研究中曾做出創新性貢獻。


核酸幾次陰性突變陽性不代表狡猾 聞玉梅:新冠和乙肝病毒不同

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病毒

聞玉梅告訴記者,新冠病毒和乙肝病毒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病毒,乙肝是DNA病毒,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問題是可引起持續性感染, 結果病人表現為慢性肝炎難以治癒。乙肝病毒之所以會產生病情持續而且不斷反覆的原因在於乙肝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到肝細胞裡面;即使它不整合,也會以一種環狀DNA的形式存在於肝臟細胞中,醫學界稱為cccDNA, 因此很難完全清除病毒,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有點類似潛伏在人體肝臟中恐怖分子,在患者免疫力強的時候病毒就暫時不復制,躲起來,而當患者免疫力低的時候,病毒就開始猖狂搗亂,所以很難根治。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RNA病毒中很少出現病毒潛伏與持續感染的情況,除艾滋病毒等外,絕大多數表現為急性感染,基本不存在持續性感染,以致無法康復的病例。

檢測原理沒有問題

“之所以出現核酸檢測忽陰忽陽的情況,並不是檢測原理的問題,而是受檢測的技術所限。現在都是用鼻咽拭子採標本進行測試,一般可以檢查到上呼吸道的病毒,但是新冠病毒主要是感染下呼吸道和肺部區域,有的時候病毒數量多了,會蔓延到上呼吸道,被測出來,但是如果病毒的數量不夠多,很少量蔓延到上呼吸道,就可能測不到,這不是病毒本身的問題,而是檢測技術所限。”此外試劑的質量、操作的水平也會有一定的影響。聞玉梅介紹說,目前我國對新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技術已相當成熟並有效; 通過多次採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陰性的機率。此外,臨床醫生的臨床經驗也可以彌補核酸檢測陰性的問題。

聞玉梅也透露,目前很多科研機構正在開發更多對新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以加強對新冠肺炎的實驗診斷。

個案不能代表全部

對於某個病例潛伏期長達24天后發病的情況。聞玉梅告訴記者,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個體身體抵抗病毒能力的強弱, 以及受感染病毒量多少的差別。任何生物現象都不會是100%。因此對於病毒特性及感染表現的分析也不可能用在100%病人身上,只要有95%的病人呈現出的相似特徵,就足以認可。 另外5%的病人可能不在絕大多數行列中。沒有必要以偏概全,過分關注這種特殊病例。

聞玉梅強調指出,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疾病,當病人身體內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強大了,病情會慢慢好轉的。目前對症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的藥物並不是直接殺滅病毒的藥物,它們的作用是幫助患者身體進行自我調整,協同恢復健康。新藥瑞得西韋作用的原理是抑制RNA病毒大量繁殖的酶(依賴RNA的RNA多聚酶)。她解釋說,瑞得西韋是為了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以及中東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開發的藥物,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屬於RNA病毒,它們的靶點很相近,在眾多在研的抑制依賴RNA的RNA多聚酶的化合物中,瑞得西韋因為在一名新冠病毒患者身上試用奏效而受到關注,但其臨床效果尚在考核中。

聞玉梅特別提醒醫生和患者,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治療中,抗病毒藥物只是抑制病毒複製,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在疾病的恢復過程中才是不可忽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