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几次阴性突变阳性不代表狡猾 闻玉梅:新冠和乙肝病毒不同

作者 吴苡婷 首发于科技会客厅

日前,网络上有传闻,因为一些病人呈现出核酸检测忽阴忽阳的情况,有些学者对新冠病毒的特性产生了怀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可以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性的病毒。怀疑新冠病毒类似乙肝病毒,能使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对感染人体的影响也可能是长期的。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性,新冠病毒真的如此狡猾么?日前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院士。闻院士长期致力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在乙肝病毒变异、持续感染机理、尤其在乙肝治疗性疫苗研究中曾做出创新性贡献。


核酸几次阴性突变阳性不代表狡猾 闻玉梅:新冠和乙肝病毒不同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

闻玉梅告诉记者,新冠病毒和乙肝病毒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病毒,乙肝是DNA病毒,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问题是可引起持续性感染, 结果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难以治愈。乙肝病毒之所以会产生病情持续而且不断反复的原因在于乙肝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到肝细胞里面;即使它不整合,也会以一种环状DNA的形式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医学界称为cccDNA, 因此很难完全清除病毒,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有点类似潜伏在人体肝脏中恐怖分子,在患者免疫力强的时候病毒就暂时不复制,躲起来,而当患者免疫力低的时候,病毒就开始猖狂捣乱,所以很难根治。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RNA病毒中很少出现病毒潜伏与持续感染的情况,除艾滋病毒等外,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感染,基本不存在持续性感染,以致无法康复的病例。

检测原理没有问题

“之所以出现核酸检测忽阴忽阳的情况,并不是检测原理的问题,而是受检测的技术所限。现在都是用鼻咽拭子采标本进行测试,一般可以检查到上呼吸道的病毒,但是新冠病毒主要是感染下呼吸道和肺部区域,有的时候病毒数量多了,会蔓延到上呼吸道,被测出来,但是如果病毒的数量不够多,很少量蔓延到上呼吸道,就可能测不到,这不是病毒本身的问题,而是检测技术所限。”此外试剂的质量、操作的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闻玉梅介绍说,目前我国对新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效; 通过多次采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阴性的机率。此外,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也可以弥补核酸检测阴性的问题。

闻玉梅也透露,目前很多科研机构正在开发更多对新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以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实验诊断。

个案不能代表全部

对于某个病例潜伏期长达24天后发病的情况。闻玉梅告诉记者,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个体身体抵抗病毒能力的强弱, 以及受感染病毒量多少的差别。任何生物现象都不会是100%。因此对于病毒特性及感染表现的分析也不可能用在100%病人身上,只要有95%的病人呈现出的相似特征,就足以认可。 另外5%的病人可能不在绝大多数行列中。没有必要以偏概全,过分关注这种特殊病例。

闻玉梅强调指出,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疾病,当病人身体内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强大了,病情会慢慢好转的。目前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治疗的药物并不是直接杀灭病毒的药物,它们的作用是帮助患者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协同恢复健康。新药瑞得西韦作用的原理是抑制RNA病毒大量繁殖的酶(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她解释说,瑞得西韦是为了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以及中东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开发的药物,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属于RNA病毒,它们的靶点很相近,在众多在研的抑制依赖RNA的RNA多聚酶的化合物中,瑞得西韦因为在一名新冠病毒患者身上试用奏效而受到关注,但其临床效果尚在考核中。

闻玉梅特别提醒医生和患者,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只是抑制病毒复制,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才是不可忽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