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般模樣

“病人對我們的支持,對我們工作的肯定,這些對我來說是很難忘的!”這是馬健醫生在抗疫期間最大的感觸。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的馬健醫生,在收到上級通知時,毅然決然選擇衝向前線,今天是她到前線報到的第17天了。“年二十九在科室值了個24小時班,年三十都是很晚回去的,年初二就來醫院了,就到現在一直都在醫院”馬健醫生講到。


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般模樣

“兒子,媽媽想你。”

“媽媽,我更想你,媽媽,我超級想你......”

這是馬健醫生在值班第二天給三歲半的兒子打電話時的對話,馬醫生說就兩天沒見,他就學會了新的詞語。


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般模樣

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讓馬健醫生都記不清自己每天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工作了多久,她只是說:“每天工作很多,事情多,我要時刻關注病人的病情,及時告訴他們報告的結果。”據馬醫生的同事爆料,馬醫生每天最少有十五六個小時都在工作,中午從來都不休息,晚上也很晚才回到休息室,洗漱完畢以後還要跟同事們一起討論病歷一直到凌晨才休息;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是防控疫情工作風險最高的場所之一,即使是這樣,她卻主動承擔作兩個場所的主管醫生。她將自己奉獻給醫院,奉獻給病人,卻把困難留給了自己,有一天,馬醫生的孩子發燒了,因為隔離病房當日只有馬醫生自己,病房有幾個病人在等著檢查、治療,馬醫生只有將心中的擔心和焦急壓下,讓姥姥一個人帶著孩子去醫院看醫生。“戰疫面前我不能做逃兵,我的病人也是別人的兒女,也是別人的父母,她們也需要我”馬健醫生說到,“孩子年紀小,容易生病,家裡老人平時不敢帶孩子出來,連扔垃圾都只能等孩子睡了以後才去”。作為一位母親,我們能感受到她的擔憂和她的不易。

扶危渡厄,醫者擔當。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般模樣。

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般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