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

三文愚


把握髮展性、民主性和主體性的評價原則之下,大概可以從7個維度去綜合評價老師的教學水平。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預先要達到的結果。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具有規範與約束作用。教學目標既包括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學科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本學科的情感與態度。

2.教學內容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包括教材呈現的內容,還包括教師把生活中與教學目標相關的事物納入課程教學中構成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及相關內容變為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內容,另外還包括學科思想方法的合理滲透。

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更重視各種方法的有機結合,講求實際效果。無論何種方法,都要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揚民主,為學生的質疑提供條件;另外,設計練習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堅持面向全體又因材施教。

4.教學心理環境

教學心理環境包括課堂氣氛和師生關係,形成於教學活動開始以後,並對師生行為產生持久和廣泛的影響,進而影響其他要素。

5.教師行為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其他要素必須以教師具體教學行為為中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合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內容,恰當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機智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等系列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6.學生行為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學生來講,課堂教學活動是認知活動、情感活動與人際交流的融合。學生行為評價主要包括是否參與提出目標;是否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是否積極參與他人的合作;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是否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並參與評價的過程。

7.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即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智能是否有所提高、情感態度的教育是否恰當、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信息交流是否多向、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如何、學生思維是否活躍、課堂整體效果是否良好等。


昔愈探花


教學水平其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概念,對其評價只能做到儘量客觀,沒有絕對準確,個人認為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授課能力,包含能否準確把握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點,授課形式是否深入淺出,易於接受,語言是否生動規範,大部分學生是否能聽懂,樂於接受等。2、能否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對症下藥及時解決問題。3、所授班級學生考試水平。4、學生反應口碑。5、參與相關的教師比賽成績如何等等。分別設置權重加以量化打分,綜合考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