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首先,這部電影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但是也不免受到人主觀美好意願的干擾,人們渴望一個美好的結局。即使是這樣的結局,也應當注意到在如此環境下,男女主人公發生的這些相對無私美好的事情也絕對是極少數,也基本是不現實的。其實也無所謂,換個結局,大家該死不該死的全死了,也不能說是完全意義的好,如果說只是把人醜陋的一面展現出來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人,或者說群體可以是很衝動愚蠢的,也可以是極高上無私的。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其次,電影裡的流感很恐怖,一旦沾染48小時即發作,並會吐血。無孔不入的病毒,即將席捲這個大都市,儘管高樓林立,卻阻擋不了它們前進的腳步。人販子弟弟不幸死去,人販子哥哥卻一點事沒有,儘管他沾滿了弟弟的血液,他依然橫行霸道,毆打醫護人員,造成嚴重的影響。美日,也就是仁海的女兒,不小心接觸到了集裝箱裡溜出來的人孟瑟,她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沾染,病毒的傳播速度很快,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雖然當下看不出什麼症狀,當醫護人員和政府官員還在討論該如何處置的時候,現實情況並不容許他們猶豫不決,混亂一觸即發。如果事情繼續發展下去,那將不是韓國自己的內部問題,這將威脅世界安全。其實大多數長輩和少部分年輕人不害怕,甚至堅持不帶口罩是因為看不見空氣中的飛沫,因而抱有僥倖心理,覺得中國十幾億人口,我一定不是那個被沾染的。所以這個電影的開頭是很好的宣傳片。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當把人們咳嗽打噴嚏的畫面放大放慢之後,飛沫就像一顆顆的子彈,沒戴口罩的人無處可躲,人們可以更直觀的明白為什麼流感時期我們必須戴口罩。這部電影拍的至少在我主觀的意願上來看是很好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在其他地方看過一些其他的事情,我覺得關於人性善惡這個問題無需多言,這是基於人在不同情況下會有截然不同行為所作出的判斷。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不免於俗的引用一句話,其實人跟樹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結果寫著又寫了一個比較美好的收尾,又回到了這段回覆的開頭講的問題。在主角光環的庇護下,仁海和智久是不會被沾染的,所以他們開始了拯救行動。超市裡混亂的人群,失去了理智。前幾天去超市,方便麵也被搬得差不多了,冗長的結賬隊伍,一車車的積聚的糧食。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不過電影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超市全面封鎖,所有人都出不去,作為醫護人員的仁海,打算帶著智久一起離開,但是智久選擇了留下。面對災難,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無私奉獻。首先政府切斷了盆唐地區的網絡,這樣信息無法流出,接著開始集中大本營計劃,所有人圈在一起,分級隔離。

韓國電影《流感》,靠近了現實,貼近了人性


最後,影片中的美日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的亮點,當射擊隊接到命令,所有越界者殺無赦。美日衝了過去,以她及其弱小的身軀,揮舞著雙手,大喊著不要打開危險武器去攻擊我媽媽。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射擊隊沒有打開危險武器。總統阻止了美國人的轟炸機。電影的結尾,音樂響起,美日成為抗體供應者。很多人吐槽結尾,我覺得挺好的,這給絕望中的人更多希望和鼓勵,都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