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在三國這個時代湧現出了很多的能臣名將,有大家熟悉的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東十二虎臣等等,當然也還有很多的將領沒有那麼出名,但是戰績卻非常的耀眼。

其中就有一個人,是劉備非常想招降的,卻被諸葛亮直接殺掉,此人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卻被諸葛亮一口否定並殺掉。今天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為什麼諸葛亮執意要殺掉他。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川中大將:張任

蜀國“人才荒”

蜀國勢力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難題,那便是:人才荒。從五虎上將漸漸成為歷史後,蜀國後期的人才屈指可數,以致於之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按照當初諸葛亮給劉備的設定,劉備是帝室之胄,總攬英雄人物思賢若渴,那應當是優秀人才聚集如百川入海才對。但事實呢?除開諸葛亮龐統法正以外,就沒有好點的謀臣了,除開關張馬黃趙魏延之外,就沒有能打的將領了。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一世英才,被張任射殺

在人才資源上,蜀國勢力遠遠不如曹軍,曹操這邊文有荀攸、荀彧、賈詡、程昱和賈詡等,武有曹氏將領,夏侯家族,五子良將。

甚至連東吳都比不上,吳國好歹還湊夠了江冬十二虎臣。

其實這倒不能怪劉備不想招攬人才,因為劉備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君主,一沒有國曹操那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幌子廣攬人才,同樣也沒有孫權從父兄手上傳下的深厚家業。

因此劉備為了拉攏優秀人才,都是費盡心思想盡了方法,諸葛亮也是三顧茅廬才請出來的。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孔明妙計,活捉張任

其實在劉備入川的時候,還遇到了一位戰勝龐統的川軍大將,劉備就想好言相勸留他一命,便於今後委以重任,可是卻被諸葛亮否決,並下令擊殺了。

在這裡很多人都會有疑惑了:劉備想留的人,諸葛亮有什麼權利殺?假如這人留下,對以後的蜀國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劉備想留卻被諸葛亮下令擊殺的那位川軍大將,就是被後人譽為一方之神的張任。

《漢州志》記述:任不屈死,葬廢雒縣西北,後人奉以為土主,祠宇今存。

清朝嘉慶年間,漢州知州重修張任之墓,並且立了一塊石碑:“漢將軍張公任之墓”。

實際上張任被殺,劉備在當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益部耆舊雜記》記述:

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覆敗。禽(擒)任。 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乃殺之。先主嘆息焉。

關於張任之死,在三分實七分虛的《三國演義》中也是有詳細記載的。

才能不在關羽之下

在《三國演義》裡,張任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忠勇之將,不僅設伏擊擊斃了鳳雛龐統,並且單挑張飛也不落下風。跟張飛交鋒2次,最終還把張飛包圍,若不是趙子龍出現,張飛那一次就可能死了。

張任與張飛第一次交鋒,劉備已狼狽不堪了:中了張任之計,黃忠魏延都被吳蘭雷銅纏上。張任徑來軍內捉玄德,玄德軍中動亂。玄德敵不住張任,撥馬往山僻小道而走。張任從身後追來,看一下追上。

假如劉備被張任追上了,估計也就沒有後邊的三國鼎立了。幸虧張飛飛馬殺來,跟張任對決十餘回合,元老嚴顏也領著精兵趕到相幫,張任一看寡不敵眾,就撤離了。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張任中計,被諸葛亮生擒

能設計方案伏殺龐統,硬剛戰勝劉備,從張飛丈八長矛下抽身,由此可見張任的謀略和武學是非常了得的,應當是和關羽差不多級別的了。

張任與張飛第二次交鋒,就看起來信心十足了,他詐敗把張飛引入了埋伏圈,張飛還真就衝不出來。見演義全文:

把張飛圍在垓心,進退不得。正沒奈何,只見一隊軍從江邊殺出。當先一員大將,挺槍躍馬,與吳懿交鋒;只一合,生擒吳懿,戰退敵軍,救出張飛。

將會那時候誰也想不到,趙子龍不僅救了張飛,還給劉備抓回家一個大舅哥——吳懿的親妹妹之後變成蜀國“穆皇后”“太后”。

老話吳懿被捉,縛押見三國劉備,三國劉備問曰:“汝願降否”?

吳懿對曰:“我既被捉,怎樣不降”?

相比那麼振振有詞的吳懿,張任可就有風骨多了。

張任儘管勝了龐統,圍住過張飛,可是謀略比諸葛亮還是略遜一籌,張任被張飛屬下一擁而上生擒活捉。玄德不忍心殺之,張任則大罵劉備,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玄德感嘆不己,令收其屍體,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三國演義》這一段記述,能夠從《益部耆舊雜記》中獲得證實。《益部耆舊雜記》是陳壽的另一本書,是有一定真實度的。

不難看出,劉備不願殺張任,古代歷史確有其事。

此刻還要解析一下諸葛亮需不需越權去下令殺張任?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張任被捉後:忠臣不是二主,寧死不降

細看之下就會發覺,諸葛亮下令擊殺張任,是在冒著“僭越”風險替劉備背鍋。

假如劉備下令擊殺張任,毫無疑問會在蜀中名門中造成不良影響。

而諸葛亮一向認為“治亂世用重典”,他下令殺張任,既保權了劉備仁愛之名,又為蜀國清除了一個隱患,因為張任早已講過:“今天便降,久後也不降!”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張任非死不可,由於龐統就是被他殺死的,張任沒死,張飛會很惱怒,荊州那幫人會心寒。

大將張任接連擊敗龐統和張飛,劉備想招降,諸葛亮為何卻殺了他?

龐統死於落鳳坡

假如留有張任,指不定哪一天飲酒的情況下,他就會抽出來寶刀,給劉備或諸葛亮來上一下子。所以這個人完全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般的存在。

之後的蜀國大元帥費禕,就是被曹軍降將郭循在飲酒的情況下給暗殺了。

總結

不論是史書還是演義,張任的才能都是很不錯的,也是一方大將的料子,假如他真心的留下輔佐劉備,也不會造成後期諸葛亮用兵,沒有將領可用的地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