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作者萤火虫


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朝发祥地。

在新宾大地上得天独厚留存的那些清代遗迹中,有一个清皇室后裔居住的村庄——

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镇腰站村。


由于腰站村是个满族聚居村落,

也是辽东地区唯一的清皇族后裔聚居村落。

2014年腰站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该村现在居住着占人口数三分之一的

爱新觉罗后裔—肇氏居民,

这些居民的祖先是爱新觉罗·阿塔的后裔。

猛哥帖木儿(肇祖原皇帝)是

阿塔与努尔哈赤的共同祖先。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

(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族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

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

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

(阿塔被康熙贬回家乡,看守祖陵思过。)

康熙三十六年六月授永陵总尉。

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

生子13人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

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

途径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

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

康熙三十七年六月因年老解任。

解任之后,阿塔又安度20年晚年,

85岁故去,埋葬在腰站西后山。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腰站村距离抚顺市60公里,

距离新宾镇赫图阿拉都城30公里,

是新宾赫图阿拉至抚顺的第一个驿站。

所以称腰站。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腰站村成为清王朝时京城与清关外祖陵之一的清永陵的必经之地。

也是清代皇帝回兴京祭永陵的“御路”

必经的驿站,

至今仍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村里东西部各有一口300多年的水井,

至今还能正常使用。水质甘甜。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古老的御路“罕王路”从村中穿过,

路的两旁,几棵高大的榆树沧桑遒劲。

据村民讲,这些古榆至少有300年的历史了。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在“罕王路”的北面,

“东、西安乐堂”的遗址尚存,

留存的卫墙圈出了当年的轮廓,

“安乐堂”精美的石雕刻在村子里还可见到。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该村至今保留有皇帝用过的下马石,栓马桩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当年皇帝经过腰站村前往永陵祭祖

而专门在此修建的休息场所为

“东、西安乐堂”。

据见过东、西安乐堂的年长者描述,

安乐堂为砖瓦(老式青砖、青瓦)结构,几道穿堂式宅院,四周院墙,

院墙的四角有炮台备护院所用。

可想当时的风光景象。

文革中,东、西安乐堂被拆除,

至今留下的只是残垣断瓦,

曾经的风光已不复存在。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由于腰站村是清皇室后裔聚居村,

所以清王朝将腰站村设为历代皇帝东巡祭祖往返的驿站,以此村为食宿驻地,安全可靠。

《清永陵志》记载,

清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到永陵祭祖途中,13次住在腰站村。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腰站村前,五龙河潺潺流过,

它是苏子河的支流。

腰站村的后山,远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山包层层叠叠,三座峭壁高耸入云似三朵花蕊,当地人称此山为莲花山。

肇姓村民的先祖阿塔就埋葬在莲花山的阳坡正中。每年春节,清明节,

他们都要在这里举办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腰站村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变迁后,

由于聚族而居,

仍较多地保留了满族的古老传统习俗,

这也许就是该村平安祥和的“DNA”。


与汉族实行长子继承截然不同,

在腰站村,一般都是父母和小儿子共同生活,小儿子继承父母的最后财产,

同时也负责父母晚年的赡养。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

满族在女真人时期就盛行家庭财产

由幼子继承制度。

老人的家产留给最小的儿子,

并由最小的儿子赡养老人。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当年阿塔的6个儿子留在了这里,

子子孙孙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

由于腰站村是满族皇室村,

以往不允许外人居住。

上世纪50年代以后,

才陆续有其他民族的村民

“肇”是“爱新觉罗”的简化,

是村里的大姓。

这里民风极为淳朴,

基本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该村就没有出现过一起恶性治安事件。

这里的村民没有沾染赌博、酗酒等恶习,

如果有人这样做就会被全村人耻笑,

家里的孩子会“找不到对象”的。

偶尔邻里间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通过村干部或有威信的老人出面都可以调解解决。


拍于201912


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回味经历的美景。

中国传统村落—新宾县腰站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