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心裡有一件事就會焦慮不安,而有的人心裡有多件事卻能應對自如?

和平天下v


其實我自己一開始是屬於心理有一點事情就會焦慮不安的那種,總想馬上要個結果,了結了心理才能安心。尤其是工作上面的事情。我的老公是屬於第二種類型的,他工作是項目經理,帶著程序員們進行開發,每天要應對無數的事情。回到家我聽他接工作電話都感覺自己一個頭兩個大,想自己如果要是遇到這種事情一定會抗不下去,辭職的。於是就跟他討教怎麼才可以讓自己變得心理如此強大。他簡單的跟我說了句,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唄,發愁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要是同時遇到幾個,要考慮輕重緩急,同時還給我介紹了四象限法則:

第一象限是重要而緊急的事物,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物,第三象限是緊急不重要的事物,第四象限是不重要不緊急的事物。自己一定要具有這種規劃手頭工作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的開展工作。

自己分清楚目前手頭上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到第一象限,也就是重要而緊急的事物上。比如一個公司的領導人面臨4件事情:1、參加一個關係公司發展的的商業談判。2、公司主營業務之外還可能發展的其他業務與高管研討。3、好久不見的同學來拜訪就在樓下(以前關係不是很鐵,屬於一般,事先沒預約好)。4、想找朋友玩王者榮耀。那我們看一下怎麼劃分這四件事情,很顯然第一件事情是屬於第一象限的,關係公司發展是又緊急又重要的;第二件事情是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外業的經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了的,但發展的好會讓公司更上一層樓的;第三件事情是屬於緊急不重要的,因為不是很鐵的關係,如果先處理這件事情會佔用很長時間且是滿足他人的期望值;第四件事情是屬於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而且會花費大量時間,一旦陷會著迷,所以要遠離第四象限的事情。以上僅此個人觀點。


三口之家的陽光生活


我有一個朋友,經營一個小企業,因產品積壓造成資金緊張,他向親戚借了四萬塊錢,沒想到卻失盜了。聽到這件事情之後,我去看他,只見他談笑自若,井井有條地安排廠裡事務。我懷疑自己聽到假消息了,就問:聽說你的錢被人偷了?他說:是啊,也怪我粗心,把剛提來的現金忘在辦公室裡,夜裡被人偷去了。我問:你報警了嗎?他說:報了,希望很渺茫。我不解地問:好不容易籌點錢,又被人偷去了,廠裡產品又積壓,你怎麼還能笑得出來呢?他說:我見到人就哭,這錢能找回來嗎?我說:理是這個理,可是,當前困難怎麼辦?他說:本來就困難,需要我冷靜下來想辦法,如果我心急如焚,整天焦慮不安,不更壞事嗎。

他接著給我講了一件事,他說:我有個鄰居,兒子倒車時,不小心撞死了一個小孩,他父母聽到消息之後,騎著一輛三輪車去探望,由於心慌意亂,一頭栽在路邊溝裡,摔成了重傷,萬幸地是,被人發現早,送到醫院之後,才保住了一條命。不但幫不上兒子的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麻煩。還有一個鄰居,老兩口在家,被人騙去幾百塊錢,老倆口疼的幾天幾夜吃不下去飯,睡不著覺,結果,大病一場,花了幾千塊錢。

說到這裡,他說:俗話說,禍不單行,為什麼呢?當一件壞事出現的時候,就會引起內心的焦慮和恐慌,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慌不擇路飢不擇食,結果就會起到連鎖反應,不但解決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麻煩。

我說:這些道理我都懂,勸人也是這樣勸的,可是事到臨頭,不由人就會焦慮,甚至夜裡睡不著。

他說:晉朝有個名將叫羊祜,他曾說過一句話,叫“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不順心的事這麼多,所以人就會焦慮,焦慮的目的是想改變不順,但其結果,不但改變不了,反而會更糟,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我說:道理講得通,可是怎樣才能不焦慮呢?

他說:一個人從不知道焦慮是很難的,比如高考學生,在分數出來之前,是家長和孩子最焦慮的時刻,我問你,這種焦慮有用嗎?

我說:誰都知道沒有用,可是誰都會焦慮。

他說:我孩子高考之後也是這樣,我說,你平時不是沒有時間看小說,看電視劇嗎?現在閒下來了,為什麼不看看呢?他喜歡看名人傳記,結果他被那本“拿破崙傳”迷住了,連公佈分數時間都忘了。查完分數以後,他對我說:爸,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有好多盲區,當你進入盲區之後,需要的不是焦慮,而是給自己找一個前進的方向。

有人說:焦慮,是心中無底的表現,煩躁,是頭惱混亂的結果。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這位朋友說:心不隨境轉,便能轉境!

當你焦慮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解決問題,也不要讓消極的情緒控制你,轉移一下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放鬆下來,或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遙山清風明月


很簡單,以前老祖宗就總結 到,這屬於兩種心理狀態,一是舉輕若重,一是舉重若輕。

有的人,一件小事就把自己攪和得天暈地暗,心情極度焦慮,不能有一點風吹草動。
有的人,面臨著大風大浪而毫不改色,處理起各種事物來依然有條不紊,對大事小情都能處理得非常好。

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心理,也標誌著他們的人生走向都是不一樣的。

像我有個同事,就是非常舉輕若重的人物。一點點小事就能攪和得他心情特別不好。特別擔憂和焦慮。

我記得他剛入職那幾年,只要領導給他佈置一點任務,他就整天絮絮叨叨,跟這個問問跟那個說說的,整天就是各種不安,比如說,領導讓他一個月完成 ,這一整個月他都是這種魂不守舍的狀態。我感覺他做不了什麼大事。

後來,他不但做不了什麼大事,自己的身體也擔憂得生了毛病。真的就是性格決定一切。

當然還有的是另一種人,不管什麼事,人家就一幅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的勁,慢慢騰騰地,有條不紊地一件件地做,一件件地完成。事多事少,也沒看著著急上火。這種人,生活中也有得是。心態特別好。

我曾見過,人家一上班就千頭萬緒,他呢,慢條斯理地先把這些事一件件記下來,先分出輕重緩急來,然後就一件件辦。

到了下班時間,人家就一關門走了。下班時間就不會考慮上班的事。也是一種超然的姿態。

各種心態的人都有,要不然都說,大千世界,林林總總呢!


Longsuixinyuan


我有一個朋友,企業女高管,前段時間父親剛去世,又碰上公司裁員,還在跟丈夫協議離婚,這個時候,孩子又病了。

這一連串足夠令人崩潰的事情,到了她這兒,波瀾不驚地一件一件處理得井井有條。

妥帖地為父親操辦了葬禮;

與公司協商拿到了不錯的補償,同時也拿到了另一家世界500強的offer;

與丈夫和平分手,並且得到了丈夫財產分配方面的支持;

孩子的病也一天天好起來。

她是有什麼非凡的能力麼?

說沒有也沒有,因為她也是個普通人,有著七情六慾,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曾痛苦大哭;

說有也有,她的“超能力”就是:擅長處理情緒,擅長忍耐“褶皺”。

擅長處理情緒

在經歷負面事件時,會產生複雜、劇烈的情緒。如果不及時處理情緒,那麼就會卡在情緒裡,無力再關注和解決事情本身。

比如提問者說到的“焦慮不安”,這就是一種被情緒淹沒的狀態。

而我的朋友她有一系列處理情緒的方法:

①自我宣洩

比如她在深夜四下無人的時候,放聲大哭,就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除此之外,她還會抽時間畫畫和寫字,將潛意識的情緒表達為意識層面的創作內容。

當情緒得以宣洩之後,心理空間就被營造出來了,才有可能重新專注處理事情。

②找人支持

她在遇到這些糟心的事情時,沒有全部憋在心裡,而是會主動尋求支持系統的幫助,比如朋友、親人,從穩固的後方汲取力量和資源,而不是一個人單兵作戰。

③尋求專業幫助

婚姻出現問題時,她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這段經歷給了她很大的幫助,她說,心理諮詢師就像一個容器,裝下了很多她消化不了的情緒,“解毒”之後再還給她,讓她能夠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也更有自信面對生活。

擅長忍耐“褶皺”

“褶皺”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困惑、不順心。

有時候,生活就像一塊皺了的布,非要跟褶皺較勁,可能會越來越皺。但是把其他地方扯平了,褶皺也就自然平了。

這其實是遇到“多件事情”時的一個處理技巧:先解決能解決的事情,掌控好能掌控的部分,不能解決的先放在一邊,帶著問題生活。

所以,不用著急,不用焦慮,那些暫時“無解”的問題,也有它的內在規律,在經歷一些等待之後,總是會迎刃而解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小孩子一般處理事情的思維和能力比較固化單一,一次只能處理一個問題,心裡也放不下太多心事;但是越長大,似乎處理複雜局面的能力也在增長。

這是因為,在生活的成長和歷練中,心智化水平在提升。

如果感覺自己“三頭六臂”的能力還不夠,可以試試用上面的方法,同時敞開自己,充分接受生活的考驗。

在一點點的成長和蛻變中,你也會變成一個“心裡有多件事卻能應對自如的人”。


蜜絲薔薇


我覺得這純粹是性格使然。

我就是一個有一點事就焦慮不安的人。這樣的人睡眠大多不好,遇事愁眉不展,鬱鬱寡歡!這類人易得憂鬱症,而且焦慮過程中很容易做錯事!


我說一下我最近經歷的事吧!

我有一個開了三年多的淘寶店!前三年是兼職,只有晚上弄一下,所以三年下來不僅沒賺還虧。但我一直沒放棄,就想著哪一天不打工了,就專職做淘寶。

今年我沒出去打工,專職在家做淘寶。慢慢的有收益了,收益從三月份的1000元增加到九月份的7000元,平均下來一個月3500元。

就在我期盼著淘店生意進一步向好的時候,我接到售假處罰通知。做過淘寶的人都知道,這個售假,是被售假。並不是真的賣假貨。有的是產品上有某品牌的字母(比如adidas),有的是產品上有某品牌圖案(比如小豬佩奇)……我們是代銷,廠家直接發貨。真的是假貨,又關我們什麼事?應當找製造這種商品的源頭廠家,對吧?可偏偏找的就是我們這些小賣家,而且處罰相當重。訂單能從一天幾十單,直接掉到每天0-3單。

接到處罰那天下午,我正在外出旅遊的路上,當是就感覺到天塌下來了一樣,全身冒冷汗,“哇”的一聲,把中午吃的全吐了。那天晚上一晚沒睡,腦子裡想的全是兩個字:麼辦?麼辦?麼辦?第二天一大早就趕了回來。

回來後,飯也不吃,澡也不洗,就坐在電腦前找供貨商要發票,要授權書。供貨商概不提供。沒辦法我只好這個群那個群裡問有沒有人能處理?終於有人接單了,2000元,先付一半,成功後付另一半,說是有經常聯繫的小二。有同行提醒我是騙人的,可我還是信了他,轉了1000元給他。然後,我就期盼著我的店能轉危為安。

這個人並沒有把我拉黑,一直和我周旋,到了兌現承諾那天,怎麼呼也不回我。我這才知道這個人真的是騙子。

這就是焦慮,遇事不冷靜,病疾亂投醫的後果。不僅店挽不回來了,還搭進去1000塊。如果我夠冷靜,就是用腳趾頭想想,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淘寶員工工資那麼高,廉正抓的那麼嚴,哪個敢以身試法?

昨天又有人找我,說願意幫我做假憑證。先打款後行事!我果斷拒絕。提供假憑證,那就是罪加一等,處罰更重!

這段時間,因為這個售假,吃不好睡不好,一直處在焦慮不安中……但我在慢慢克服我自己,去尋找新的賺錢方法。


我今天之所以自爆糗事,一是想對和我一樣遇事愛焦慮的人說,雖然是性格使然,但還是要想辦法剋制自己。不然,自己難過,做事易出錯外,還影響家人情緒。二是,提醒淘寶同行,在接到處罰通知後,不要劍走偏鋒。正規去申訴,實在申訴不了,只有接受處罰,重新尋找賺錢機會或者開新店。





生活萬花筒


兩年前十月二號內晚,我只記得我吃完飯過後,正在看電視,結果一個晴天霹靂的感覺,順著腦部降臨。一股腦血管崩裂的感覺,當時我只記得我眼前一片黑暗,狠狠的用雙手捂著自己的頭,睜不開眼,感覺死亡降臨,失去意識一小會兒,緩緩我清醒過來了,我以為沒事了,當時去醫院做的腦ct,結果ct無異常,然後回家睡覺,當晚症狀越來越多,快要睡著的時候我覺得我頭皮麻木了,嘴唇也是瞬間麻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只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失控感,第二天開始,頭暈眼花,心慌氣短,無法呼吸,各種症狀,頻死感,恐懼感,眼前不真實,覺得眼前一切都是假象,胸悶,腦袋重,走路都打晃,隨時要倒下的感覺,心慌的我根本無法自理,發狂感,行屍走肉,基本每天以淚洗面,緊著去醫院檢查,做的腦部核磁共振,心電圖,心臟彩超,頸椎核磁,大生化,心電圖有t波輕度改變,醫生沒當回事,我就回了家,給我開了戴立新,棗仁安神膠囊,安眠藥,我吃了幾天只覺得越來越重,我那時候不懂,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只知道醫生說了一句我心裡有問題,我很苦惱,生無可戀,甚至想死,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痛不欲生,每天都在煎熬。各種投奔醫生,找中醫,找庸醫,各種去看病,結果放棄了,每天煎熬煎熬,帶著這些症狀煎熬,什麼都做不了,甚至無法自理,結果熬了一年多,感覺稍微有些好轉,偶爾還剩下頭暈眼花,心慌氣短,我都覺得無所謂了,可以帶著生活,可是近一個月開始,我不知道怎麼了,開始胸悶氣短一天比一天嚴重,無法呼吸,又去檢查的心電圖,心臟彩超,結果是跟兩年前一樣的,可是這一次我出現的症狀更是晴天霹靂,心臟疼,是不是抽痛,有時候痛的受不了,就在前幾個月我半夜突然醒來,心前區域特別疼,然後我猛的坐起來,心跳加速,跳的我受不了,渾身過電,動不了,腦袋都是木的,失去意識感,覺得打120都來不及,馬上猝死感,努力開窗戶透透風,緩解了很多,近一個月已經出現過兩次這樣的感覺,接著往下幾天我開始心臟各種疼,心臟區域有時候疼持續十多秒,都不敢動,一天當中心臟都是針刺感,刀絞感,左側乳房下面也一下一下的刀刺感,右側也會,包括後背,心臟的反面,也就是後心位置,劇烈疼痛,後背不規律的痠痛,脹,灼燒感,連著裡面的各個器官貌似都疼痛,抽筋兒的疼痛感,發作起來類似心絞痛,心肌梗死,先是無徵兆,然後突然胸前區域疼痛,壓榨感,塌落感,貌似馬上貼上後背了,無法呼吸,然後鼻子一堵,心慌,手抖,感覺手不太好用了,像是失去了知覺,這樣的感覺也來了好幾次,我都沒有叫過急救車,只是自己不知所措的哭,因為覺得馬上窒息了,沒有機會叫救護車,頭痛,快持續一個月了,早上睜開眼,就是頭痛,抽痛,不規律的痛,腦袋裡面有時候感覺一塊東西流動,一陣麻脹,我甚至覺得腦出血,腦梗,可是持續一個月了,時好時壞。脹的太陽穴都疼。症狀多的不能再多,


向日葵李林


有的人心裡有一件事就會焦慮不安,有的人心裡有多件事卻能應對自如,這是與人本身的性格特質有很大關係的。

我的母親就是一有事就焦慮不安的人,她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睡不著覺。當初我固執己見不上中專,非要退學回來讀高中,用她的話說,她害怕了三年。我明白她的心思,可她的焦慮既動搖不了我的固執,又給她的身體帶來了不良影響。那些年,母親很顯老,經常不能入睡,我上大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她弄了好多治神經衰弱的藥回來。

而我的父親是一個心裡再有事也能一挨枕頭就睡,一覺到天亮的人。那些年,不管家裡多難,他都積極地去想辦法,最後我們姐弟三人都順利大學畢業,又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我們能有今天,與父親的運籌帷幄是分不開的。

我在一定程度上遺傳了父親的性格,生活上和工作上經歷了那麼多波折,用同事的話說“也沒抑鬱嘍”,也許這也叫沒心沒肺吧。過去的事我再煩惱有什麼用,以後的事我又何必擔心焦慮,況且有說法雲“擔憂會帶來壞運氣”。我才不會去焦慮,我要努力寫作,幹好工作,實現財務自由,為我和女兒的生活夯實保障。

我還有一位同事,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她常年睡眠不好,在辦公室經常唉聲嘆氣。可焦慮又能幫她什麼呢,她以前特別易怒,對老公對孩子對同事,說來一通就來一通。在辦公室其他同事的影響下,她也在改變,下了班跟大家去健身舒緩壓力,身體也好了,情緒也平和了。

焦慮是無助於問題解決的,它只會使情況越來越糟,會使我們越來越偏離生活軌道,偏離正能量。就像堅持寫作一樣,“只要堅持寫下去就好了”,不要去患得患失,我們肯定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有心事,看👉陳大大新語,我們一起聊一聊吧!


陳大大新語


我發現我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的人,只要心裡有一件事情停留在心裡,那麼我就會心裡不安。以至於我常常處理不好我和自己的關係還有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其實有時候這樣的焦慮是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且在別人身上看來不是一件事而在我身上看來就是一件大事。比如,同一寢室的人有幾個人在說話,可能她們不跟我說話,那我心裡就會有一種不安的情緒,認為我和她們不是一起的,或者是她們忽略了我,而且像我這樣的人,對很多事情和人都是感受在先的。我知道,常常這種坐立不安的感受讓我很焦慮,也會讓我心臟有種緊縮的感覺,而且也會時常懷疑自己不被他人所接受,從而想了很多不利於自己的想法。往往也很壓抑,自卑和痛苦,唯有改變和自信才有可能將我解救出來。

對於這個,往往需要自己在發生這樣的感想之後,要適時地引導自己。然後平常多讀一些書籍,從而讓自己在面臨這樣的心情和情緒的時候,不至於一直陷在死衚衕裡。

焦慮型人格只需要一點點小事情就可以引發人的內在情緒,往往心情也是隨著外界影響而改變的。不僅在於自己也和自己有關的環境。

如果需要不再因此而這樣的話,只能尋求改變。


憨憨的老漢


1

心理舒適區的彈性和認知模式決定著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的反應、情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件去年親身經歷的身邊的小事。

同事A和同事B因為工作原因外派,單位統一給租的房子。有段時間住的地方停水了,是因為市政工程導致小區的主管道破壞,大概是某些配件需要時間送到,停水停了7天。實話說在城市裡停水7天確實挺難熬的。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小區裡24小時有應急供水車,生活用水還是可以保證的,只是需要自己下去打水,洗衣服洗澡什麼的就比較奢侈了。

按理說有應急供水車,也知道大概什麼世家能來水,適應一兩天就可以慢慢恢復了。但是同事A沒有,據跟她一起住的同事說,她每天在家都會抱怨,拉著個臉,自己也不下去打水,就用另一個同事打的水洗臉刷牙。那兩天她在家連飯都不怎麼吃,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沒人理她了她就回屋去蒙著被子睡覺。那幾天上班的精神狀態也不好,經常犯低級錯誤。

而同事B在停水第一天停水時,給供水公司和小區物業打了電話,瞭解清楚基本情況後就沒當回事兒了。隔天就在公司洗一次頭髮(單位有水),下班回家後就去應急供水車那兒打水,隔兩天就出去洗一次澡。那段時間她正好負責一個重要的項目,並沒有把停水這事當回事。反而因為公司有水,她在非工作時間也待在公司加班,項目進展的很順利。


據同事B後來說,同事A實在是太煩了,天天就盯著沒水這件事抱怨來抱怨去,那幾天非常不想見到她,本來自己心情好好的,被她抱怨的很不開心。而同事A呢,她是真的痛苦,晚上睡不著白天喪著臉,跟天要塌下來一樣。


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相同年紀的兩個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因為每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經驗學習能力不同,這跟我們的過往經驗、內在的認知模式相關。

2

舒適區決定一個人的問題解決能力,舒適區彈性越大,解決問題能力越強。

同事A這是第一次外出工作,以往都是在家裡被父母照顧,可能沒大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即使家裡停水也有父母提前安排好一切,當她自己一個人單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難免會不知所措。

而同事B經常一個人揹包出遊,已經去過二十多個國家,而她也並不是什麼有錢人的孩子,只是自己喜歡冒險,希望30歲之前把想做的事多做了,這中間經歷過很多次飛機晚點、找不到住的地方、不認識路等等的情況,區區一個停水對她而言,自然不算什麼。


我們都談舒適區,其實每個人的舒適區都不一樣,舒適區確切的來講不是覺得舒服,而是我們日常所處的狀態,是一種習慣。你每天9點起床,著急忙慌早飯不吃去上班是你的舒適區;他每天6點起床,運動+看書,再悠閒的吃個早飯去上班是他的舒適區。


舒適區彈性大的人,選擇性多,當遇到同一個問題時,舒適圈小的人往往會被自己給困死,根本到不了尋求解決辦法那一步,先被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帶跑了;而舒適圈大的人可以有好幾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他知道這只是一件可以解決的事情,心裡有底的人就不會有那麼多情緒出來,更不會被情緒帶跑。

3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認知模式上。

問題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影響,不會憑空消失。不同的是,認知模式偏積極樂觀的人,會把情緒放在後面,第一反應是邏輯,也就是他們先考慮的是如何應對,關注點在客觀的解決方式上。


而認知偏悲觀的人,第一反應是“完了,天要塌了,怎麼辦?”這種悲觀的情緒帶來的是悲觀的應對。比如一個人發現老公對自己撒謊了,沒出差說出差了。有的女人第一反應就是“他出軌了”,然後就按照這個設定去搜集各種證據,開始想他各種的不對勁,越驗證越發現他就是出軌了。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證實性偏見”,也就是說當人們主觀上支持某個觀點的時候,會傾向於尋找與此相關的證據,而忽略掉其他的證據。假如你心裡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會不斷的去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不能全面的去看待事實。


想想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吵架是不是愛翻舊賬:認為某個同事很討厭,然後吐槽的都是他做的說的不好的事;跟另一半吵架,覺得對方不愛你,不在乎你,一件件數落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都是不愛你的證據。很多時候,我們吐槽抱怨這些不好的事情並不是真的說那個人就是很惡劣、很糟糕,可能有部分原因是為了證明“我是對的,你要聽聽我。”

很多人的認知模式是這樣偏消極悲觀的,遇到問題會驚慌失措,會焦慮失眠。這樣的認知模式源於我們內在一些限制性的信念,而這些限制性信念多來源於成長過程,仔細觀察一下,你的周圍一定有一個人跟你有相近的模式,而這個人多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家庭成員。年紀越長,這種趨勢越明顯。


4

對於有很多限制性信念的人來說,破除限制性信念調整認知,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覺察和做認知改善練習。


自我覺察好說,就是當情緒、想法來臨時,自己覺察一下,這樣做是不是在重複以前的模式,是不是無效的。當你覺察到時,改變就已經發生了。


認知改善練習,可以多進行復盤,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榜樣,如果是他,他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或者詢問幾個身邊靠譜的人,問問他們會有怎樣的情緒、想法和反應,你會發現,面對這件事,有好幾種不同的反應。那時你就會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樣想,那樣做,路自然就有了。

說簡單點,就是擴展自己的認知,從消極到積極,從無目的的主觀到客觀,從此路不通到條條大路通羅馬。


不管遇到了什麼事,都不要失去信心,更不要折磨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你要相信,老天給你出的每一個難題都在你的承受範圍內,你都是有能力解決掉的,不過是時間長短和方法的問題。人活著的目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事件提升自己的能力,錘鍊心智,若是一下子給一個難題把人壓死,那生命豈不是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不符合自然規律。


心驛社


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人的成長過程,每個人都是從新手到老手,都是從不知道到完全熟悉和了解一個事物的過程,所以人的經歷和經驗主要決定了一個人面對事情時的心態。

就我個人而言,上小學初中的時候,要參加一個演講比賽,臨近比賽的時候,有幾天時間都是想起來都會非常緊張,直到這個演講比賽結束。

但是到了大學或者工作以後,因為經歷都非常豐富了,所以哪怕是同時準備參加各種比賽或者會議發言,幾件事情都可以在一個時間段內進行,互不干擾。

您好,我是私享參謀,一個所知甚雜、在工作之餘寫寫人生方法論的不惑之人,很高興在這裡回答您的問題,分享我的觀點。

如果我們從影響心態的具體因素來分析的話,大概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對事情的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情有一個計劃,非常重要。哪怕你只做一件事情,沒有計劃,就一定會產生混亂。如果同時做幾件事情,有了計劃之後,你就能有條不紊、按時有序地完成;有些人能心裡有多件事情都不慌,肯定是早有計劃,打好了算盤。

二、對事情的熟練程度

賣油翁能從銅錢孔裡倒油,是因為多年操作,熟練無比。一個人對事情的專業度和熟練程度,也會影響心態。通過學習苦練,掌握了多種技能,或者有能處理各種事情的經驗,自然面對這些事情就泰然自若;對事情不熟,專業程度不夠,心裡就會忐忑,需要加強學習。

三、長期形成的做事情的習慣

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性格。習慣有時候會形成條件反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刻意去做好計劃、提升專業素養,就會對怎麼解決事情心中有數,不太會產生焦慮。

四、承擔後果的能力

事情有時候會產生各種後果,有些是能承受的,有些是超過負荷的,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事情處於不可控範圍,人不免會產生焦慮,有時甚至想要逃避。這個是人之常情,我們大部分人都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做好準備,直面問題是最好的辦法。

五、心理素質的差異

不得不說,人的心理素質和心裡承受能力是有區別的。心理承受力強的,面對很多問題都能泰然自若。這就需要多去歷練,多經歷和處理事情,見多自然識廣,心理承受能力也就變強了。

綜上所述,原因主要在於經歷和經驗不一樣,如果經常因為做事情焦慮,就需要從上面五個方面改進,日積月累,自然能做到多事在手還可以悠然自樂。

歡迎留言評論轉發,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