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那麼曾經給病毒和其導致的疾病起名的“學問”又有哪些呢?

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要知道,曾經給病毒和其導致的疾病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門。過去,人們起名很隨意,取名依據大多源於人們對病毒的當前認識。典型的命名法有以下四種:

一、 寄主症狀命名法


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 1.口蹄疫(口蹄疫病毒):典型症狀是感染動物的口、蹄部出現水皰、糜爛;
  • 2.麻疹(麻疹病毒):以其典型的皮丘疹為名。(有趣的是,2015年因一場麻疹疫情始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當時麻疹又名“迪士尼麻疹”)
  • 3.天花(天花病毒):一種痘病毒導致的疾病,英文名“smallpox”就是“小痘痘”的意思,典型症狀是明顯地分佈在臉部、手和腿的天花紅疹,痊癒後臉上留有麻點樣的瘢痕,中文更加形象稱之“天花”。
  • 4. 白喉(白喉棒狀桿菌):患者咽喉部會出現白色斑點,融合成片狀之後形成白色膜狀物,因此而得名。

二、 地域命名法


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許多廣為人知的傳染病命名都與地域有關聯。

  • 1.日本腦炎:大名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一種由蚊子傳播的人畜共患病,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病原體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的日本。
  • 2.德國麻疹:風疹的別稱,最早被誤以為是麻疹,後來被一位德國醫師在1814年首次當作一種獨立疾病提出,故又名“德國麻疹”。
  • 3.埃博拉病:源於非洲剛果的埃博拉河流域。
  • 4.中東呼吸綜合徵(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同樣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因病例多集中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中東地區而得名。

三、 來源動物命名法


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 1.豬流感:2009年北美多國出現的新流感病毒導致多人死亡,因發現這種病毒由豬流感病毒變異,該病獲名豬流感。後科學家發現,這種新流感病毒是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混合體,且當時沒有證據表明病毒在豬-豬或豬-人之間傳播。後WHO宣佈棄用“豬流感”一詞,更名“甲型H1N1流感”,其中“H” (Hemagglutinin,血球凝集素)和“N”(Neuraminidase,神經氨酸酶)為病毒抗原類型。
  • 2.禽流感:同由甲型流感病毒導致,主要在禽類流行的傳染病,也有少量從禽類傳染至人類。近日湖南邵陽市爆發的禽流感即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四、 發現人姓氏命名法


為病毒起名的“學問”


  • 1.湯氏病毒:1955年我國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分離出了世界第一株沙眼“病毒”,後正式改名為沙眼衣原體。
  • 2.志賀氏菌屬:通稱痢疾桿菌。於1898年因日本細菌學家志賀潔首先發現而得名。
  • 3.立克次氏體:一類嚴格的活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為1909年美國病理學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研究落基山斑疹熱時首先發現。
  • 4.類似的還有勞氏肉瘤病毒、漢生病、馬雷克氏病病毒……雖然姓氏命名光宗耀祖,但想想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賀-趙缺陷症、恰加斯氏病、美尼爾氏病……請放過學醫的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