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早在去年5月,《寄生虫》就已经勇夺戛纳金棕榈。从那刻开始,整个影坛都因为这部电影而兴奋不已。在韩国,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超过60多万中国网友打出了豆瓣8.7的超高评分。

而今年的2月10日,大热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四项大奖,成为第92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寄生虫》无论是拍摄运镜上还是意向的替代上,对于观众来说都有很多的挖掘内容,但是对笔者来说,这部电影真正出彩的还是它的题材和内容。《寄生虫》的口碑如此之好,传播范围如此之广,认可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它的确讲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任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人,都会被它接地气又略带悬疑、接连反转的情节深深吸引,并且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贫与富界限分明,善与恶却没有清晰边界

《寄生虫》是一部喜剧、黑色、暴力元素齐聚的惊悚片。主人公金基泰一家四口都没有工作,他们同两个孩子住在简陋的地下室。一家人窘迫的生活,被儿子意外得来的工作所改变。儿子金基宇的一顿"操作",把全家人变成了朴社长家的服务人员。

电影最明显的主题就是韩国社会阶层固化之后严重的贫富分化的问题。但是,它的态度是犀利而清醒的。清醒的把这个社会现状讲的这么透彻,这么凄凉,这么讽刺,这么让人绝望。金家住在地下,朴家住在地上,金家电线环绕,脏乱不堪,而朴家整洁庞大,芬芳闪亮。

住豪宅的朴社长算不得是个好人,他是互联网时代的暴发户,生活在金钱筑成的云端之上,豪宅之中,是四口之家拥有绝对控制权的男主人。而朴太太呢?显然是个没脑子的傻白甜,生怕有一丝错处被老公拿住,全部的心力都用来巴结伺候好老公。

他们表面上宽容慷慨、客气有礼,但实际上无情得很,也冷漠的很。对于围绕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工作的人,他们视若无物,反正就是要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服务。

朴社长一家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住在半地下的金家也要比他们自己想的坏得多。金家人为了摆脱困窘,撒谎造假,无所不用其极。要论排除异己,手段狠辣,金家这四口人可谓珠联璧合,而且一切都包裹在貌似天真和随意的行事风格之下,在他们心里,他们自己很善良,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被生活逼得没办法。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社会学毕业的导演,讲述关于尊严的故事

奉俊昊是国内影迷最熟悉的韩国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往往游离于严肃题材和商业化可看性之间,做到了精巧的平衡。昔日的《杀人回忆》更被普遍认为是韩国影史级别的扛鼎之作,至今仍是位列豆瓣上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之一。后来的《汉江怪物》《雪国列车》也都先后在国内上映,得到了不错评价。

如果说《杀人回忆》是导演奉俊昊献给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纪实,那《寄生虫》就是当代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社会学毕业的奉俊昊自己说,"这是一部关于尊严的电影,尊德守礼成为一道准绳,让人思考,是将彼此划为寄生虫,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从2000年拍摄处女作出道,到202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奉俊昊用了20年。这20年间,他其实只拍了7部电影。而这些电影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都"不得志"。

而金家,就是"不得志"的典型代表。金家瞒天过海,陷害别人失去工作,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后还酿成大祸。他们可恨吗?也不是,金家妈妈说,如果我像朴夫人一样有钱,我会比她更善良。

人的善良是天生的,还是因为经济宽裕不需要变得穷凶极恶?人的不善良是天生的,还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不得志"的人要不要保持善良,是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尊严这一词,是不是与钱包的厚度有直接关系?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逼迫众人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

在《寄生虫》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富人们照见的是处处险恶的人心

,谁知道为女儿请个家庭教师居然会召来杀身之祸,面目和善的司机居然是引狼入室,这世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中产照见的是自己的生活多么不堪一击,原本妻贤子孝,谁知一场意外或者一场失业就可以把多年的辛苦化为乌有,一切原本照着优雅漂亮剧本写的生活被打翻在地,一旦中年失业你全家就随着你坠入贫穷的无底深渊。一无所有的赤贫人群则照见了社会极端的不公和贫富分化,你沉在半人高的污水里抢救自己那些破家当时,富人们在冷气里喝着威士忌赏雨。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危险的阶级》一书作者,美国学者莉迪亚·莫里斯在1993-1995年中调查了大量依靠福利救济生存的失业者。她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英美诸国普遍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失业和失业人口的保障问题逐渐显现。她的结论言简意赅:"在我的研究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来证明存在只吃福利拒绝工作的文化"。她的调研证明,即使是长期失业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工作,并没有满足于社会救济,只不过难以找到——因为他们要么缺乏相应的技能,要么没有能让他们找到工作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穷人如果能不做"寄生虫",谁也不想做寄生虫。但是不做寄生虫何其之难。看他们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多么困难,费尽心机、践踏道德、踩着别人的身体上位……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上升渠道过于狭窄,底层人民想要争取社会资源必定要使出一些"盘外招"。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寄生虫》讲透了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巨大的贫富分化如果不加抑制,就会让整个社会变成一个互害的社会,不但让穷人没有活路,也让富人损失惨重。《寄生虫》刺破了所有人的摭羞布,把所有阶层的人皮袍子下的虱子都炸了现来。富人的冷漠,穷人的险恶,每个人心底的残暴,还有深存于内心的奴性……每一个,都可以在电影里直面自己在社会中的真实处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