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智能體溫計、“智慧大腦”……疫情防控,人工智能顯身手

2月2日復工至今已過去十餘天,位於濟南高新區孫村的浪潮高端裝備智能工廠裡,各種生產系統加速運轉,助力疫情防控的各種IT設備將從這裡送上“戰疫前線”。同一時間,由山東眾陽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的發熱門診網上問診諮詢系統,正幫助全國近700家醫療機構實現屬地化居民居家問診服務,截至2月10日累計諮詢量超過11萬人次。

記者從省工信廳瞭解到,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相關領域一批優勢企業整合科研和生產力量,充分挖掘各種應用場景,正在疫情防治、預警、物資生產等方面大展身手。

2月10日,兩家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集中收治定點醫院山東省胸科醫院和濟南市傳染病醫院迎來兩名新入職“員工”——由創澤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殺菌消毒機器人。“目前創澤有約五十臺機器人用於防疫前線,包括智能滅菌消毒、智能遠程診療、智能導診、智能配送等類型。”董事長李慶民說。

有的機器人在防疫一線“戰鬥”,還有的則進入生產車間。“年前正好交付了國外一個口罩廠的自動化包裝訂單,所以在這一領域積累了經驗。”翼菲自動化總經理張賽告訴記者,以高速並聯機器人為核心,結合傳送帶跟蹤及視覺識別技術就能實現口罩自動化高效包裝,單套系統可替代4-6名工人,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目前,翼菲這套系統正供省內口罩生產企業免費使用。

防控疫情的戰場不只在各種專業領域,更在老百姓身邊。家住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的李建軍用上智能體溫計後,再也沒有像過去那樣量體溫。“很好用很方便,貼上它,發燒了會自動報警,不提示就說明你很健康。”李建軍說。

李建軍用的智能體溫計是濰坊藍創科技生產的智能藍牙體溫計。它只有兩枚硬幣厚,把它貼在身上或是夾在腋下就能連續監測體溫,並通過藍牙上傳到手機App。藍創科技董事長李立波介紹,目前,濰坊已有500套產品正在試用,反響非常好。

有了人工智能相助,疫情防控工作變得更安全、更高效。山大地緯研發的疫情防控平臺成為濟南疫情防控的“智慧大腦”。“權威及時的信息能有效阻擊謠言、堅定信心。”總裁助理賈倩介紹,平臺最大特點是採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強化了信息報送責任,市民通過小程序就能第一時間瞭解官方發佈的各種政策和疫情信息。

精準篩查是科學防控的第一步。面對疫情,人們期待對“風險源”精準追蹤,海信的疫情防控全景指揮平臺就能實現對“高危”車輛的實時追蹤和一鍵堵控。據海信情報研判開發室主任臧海洋介紹,有了這個平臺,“每車必建檔,每輛可追溯”,自動生成的分析報告還會進一步推送至技偵、車管所、街道等各級部門進行情況落實。

記者瞭解到,我省已組織一批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人工智能優勢企業,整合科研和生產力量,攻關疫情防治相關產品,積極賦能醫療衛生行業應用場景。

“疫情過後,我相信人工智能產業將得到更多的重視與發展通道。”李慶民認為。有專家指出,此次疫情也對相關企業在日常發展進程中關注場景拓展、模式創新等提了醒,這會對產業發展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並最終加速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