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5G、人工智能、物聯網

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5G、人工智能、物聯網

  特高壓高架線塔雄姿。

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5G、人工智能、物聯網

  工作人員在測試5G基站。

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5G、人工智能、物聯網

  參觀者在人工智能展會上與機器人互動。

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5G、人工智能、物聯網

  特斯拉充電樁在給車充電中。

  春光明媚、萬物復甦,中華大地沐浴在無邊的春色裡。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磨礪的中國正在迎來有序復工復產的熱潮,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呈現出新的蓬勃生機與活力。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無疑將為進一步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動力。

  新型基礎設施即新基建雖然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其所指是明確的。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不完全列舉的形式,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列為新型基礎設施,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由此可見,與傳統基建主要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徵和科技導向,以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為支撐,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根據中央系列重要會議和文獻的相關表述,結合當前中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業內人士和媒體機構將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領域歸納為7個方面,即5G基站、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

  

  ①5G基站: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升級版

  第五代通信技術即5G是當之無愧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其高可靠性、超低時延性、廣泛覆蓋性和大連接性與互聯網應用相結合,為智慧城市建設、工業物聯網、車聯網、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新機遇。

  2019年是中國5G元年,拉開了5G網絡建設的序幕,作為5G網絡部署的核心步驟之一,基站建設是重中之重。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三大運營商共在全國開通5G基站約15.6萬個。根據計劃,到今年底,建成的基站數將到達60萬個,而累計開通的5G基站數將超過55萬個。而對於中國全國5G網絡覆蓋需求來說,基站建設還依然任重道遠。據測算,如果要滿足全國基本需求,建設的基站總數將達400萬個到500萬個,而要充分滿足產業互聯網需求,基站數還要在此基礎上翻一倍。

  隨著5G基站數量的增加,用戶體驗會日益提高,在一些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5G基站的快速部署,已經為一些地區的疫情防控立下汗馬功勞。依託5G基礎設施,4K/8K超高清視頻、遠程醫療、VR/AR等進入實戰,在公眾面前展示出優異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②特高壓: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

  2月28日,今年國家電網公司首個新開工的特高壓工程即陝北—湖北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總投資金額185億元,預計可直接帶動設備生產規模約12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7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

  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佔地的綜合優勢。中國能源分佈和需求不均衡的特點決定了發展特高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此,國家電網副總工程師朱光超解釋說,中國的風電、太陽能、煤炭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水電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中國的用電負荷主要在中東部。這需要超長距離的電力輸送,而特高壓技術和設施構建起中國能源運輸大通道,是一項重要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正好滿足此項需求。

  正是基於對於特高壓技術價值的清晰認知,近年來,一些中國電力界人士提出基於特高壓技術,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球能源的優化配置。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指出,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目標是通過“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範圍配置、高效利用。特高壓有望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新基建。

  ③工業互聯網:重構工業生產體系

  隨著電子商務的跨越式發展,全球消費型互聯網進入黃金時代,湧現出一批家喻戶曉的電商巨頭。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特別是5G技術的發展,新型的生產型互聯網即工業互聯網正迎來迅猛發展期,變革人類的生產方式。它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並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工業生產體系。

  2017年是中國工業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基建發展的關鍵之年,其標誌性事件是國務院正式發佈了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2019年,5G商用後,工業互聯網獲得重要技術支撐,開始向生產領域全面滲透。

  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加速了工業互聯網的佈局。在生活服務方面,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服務業互聯網化達到新水平﹔在製造領域,工業互聯網融合了5G、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供需對接、產能提升等場景上體現出獨特優勢。可以期待,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將加速實現“線上”和“工業互聯”為特徵的“場景式”變革和數字化轉型。

  ④城際高鐵城際軌交:構建城市群網絡

  物聯網智庫創始人彭昭指出,新基建須辯證看,與傳統基建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實際上,傳統基建設施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仍然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朝氣蓬勃的新基建。正是因為這樣,具有濃厚傳統基建色彩的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被納入到新基建行列。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持類似看法,他指出,無論從動力裝置還是運行控制系統來看,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都是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入選新基建順理成章。

  作為一項重要新基建還要有充分的市場需求,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正是適應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階段迫切需求,應運而生。在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歷程中,城市化一路高歌猛進,形成了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20多個城市群。為了疏通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把地區之間和城市群之間串聯起,中國精心編織了覆蓋全國的鐵路特別是高鐵幹線網絡,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城市群內部之間特別是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市之間的交通需求,建設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使鐵路運行公交化,是一項迫切的任務。

  ⑤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消除里程焦慮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獲得了快速發展,備受矚目,但是充電樁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里程焦慮仍然是掣肘的“短板”,因此,其入選為亟待突破的新基建之一。

  中國充電樁建設現狀如何呢?可以用嚴重不足和分佈不均衡來簡單概括。據統計,2019年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1.1萬臺,同比增加18.1%,新增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車樁比達到2.9︰1。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21.9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1.6萬臺,私人充電樁70.3萬臺,車樁比約為3.4︰1,遠低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的指標。從區域分佈來看,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充電樁保有量較高,均高於5萬臺,緊隨其後的是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區,全國前10個省份建設的公共充電樁佔比近74%。

  根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420萬輛,根據車樁比1︰1的建設目標,未來10年,中國新建充電樁將達到6300萬,將形成超1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充電樁數量重要,其性能和效率也很重要。備受青睞的特斯拉超級充電樁是其核心技術之一,隨著特斯拉進入中國步伐加快,其充電樁也迅速落戶,截至2019年年底,特斯拉在中國地區的超級充電樁已覆蓋140多個城市,成為中國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⑥人工智能:培育智能經濟形態

  3月9日,科技部對外公佈,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至此,全國已有11地獲批建設。按照科技部規劃,到2023年,全國佈局建設的上述試驗區將達20個左右,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旨在探尋智能的實質,在此基礎上生產出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近年來,中國瞄準人工智能核心研究領域,制定出臺一系列發展政策,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若干發展階段目標。2019年3月,《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發佈,提出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術發揮出強大威力,在病毒分析、藥物研發、智能測溫、輔助診斷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人工智能將有望在中國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⑦大數據中心:夯實智能經濟基礎

  大數據中心被列入新基建行列是實至名歸的。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指出,人類生產生活正在被數字所定義,可以說無數據不存儲,無數據不計算,無數據不真相,數字應用必然帶來對信息基礎設施的需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質量將直接決定當前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速度與高度,大數據中心是智能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中心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是國際競爭力新內涵的集中體現。

  中國大數據中心目前的建設情況如何呢?對此,孫會峰介紹說,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大約有7.4萬個,大約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的23%,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227萬架,在用IDC數據中心數量2213個。數據中心大型化、規模化趨勢仍在延續,區域性應用、多層級集團企業均傾向通過規模化建設,避免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2019年,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12.7%,規劃在建數據中心320個,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36.1%。這一數據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超大型數據中心已佔到全球總量的40%,大型數據中心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展望中國大數據中心未來發展,孫會峰認為,將繼續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主要推動力來自人工智能、 5G、區塊鏈等場景化應用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部署與發展等。

  本版攜手科學出版社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