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中小企業發展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3月24日,我國內地無新增本土確診和疑似病例。3月25日起,湖北除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秦志輝介紹,目前中小企業復工率穩步提升,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監測顯示,3月24日,中小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了71.7%,比2月23日提高了42.1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
加快病毒檢測診斷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說,在支撐疫情科學防控方面,一些醫療機構藉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精準高效地開展疫情的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蹤、社區管理等方面工作。
他說,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加快病毒檢測診斷,疫苗新藥研發,防控救治等速度和進度,提高抗疫效率,還有一些醫療物資製造企業依託互聯網平臺開展醫療防疫物資供需的精準對接,高效生產、統籌調配以及回收管理。
秦志輝說,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使用雲平臺的中小企業監測顯示,3月24日,中小企業的復工率已經達到了71.7%,比2月23日提高了42.1個百分點。
他說,工信部在推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具體舉措,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即“恢復、培新、通鏈、提升”。
所謂“恢復”,就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疫情防控、促使中小企業儘快地恢復生產運營。“培新”,是指加快發展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模式,從而培育壯大共享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服務型的製造新業態。“通鏈”,主要是指搭建供應鏈、產融對接等數字化平臺,從而幫助中小企業打通供應鏈、對接融資資源。“提升”,主要是指推動有條件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從而實現精益生產、敏捷製造、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
網絡雲平臺開1917堂課
1.95億人次在線學習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說,為了滿足復工復產對流動人員的行程查驗需求,工信部組織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在通信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推出了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服務。
“手機用戶可以通過短信、小程序、二維碼、網頁等等方式查詢本人前14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目前,累計查詢量已經超過了4.5億次。”
她提到,行程卡有四大優點:全國通用、安全可靠、真實準確和覆蓋面廣。
韓夏說,境外疫情形勢越加嚴峻,自3月6日起,工信部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上線了境外到訪地查詢功能,可以對手機用戶前14天到訪的境外國家或者地區信息進行查驗。“此舉可及時發現瞞報、漏報、不實申報行程信息問題,對來自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的人群進行篩查。”
她表示,在通信大數據分析使用當中,依據個人信息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嚴格落實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措施,按照最小化的原則來收集數據,並且在數據的流轉、使用等各個環節對數據進行脫敏處理,嚴格落實隱私保護要求,而且還設計了數據防攻擊、防洩露、防竊取等安全技術手段,確保相關數據安全。
韓夏說,為了保障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教育部會同工信部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
她介紹,自2月17日開通以來,根據中央電教館的統計,平臺已經開設了119門學科課程。截至3月24日,共播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課程1917堂,瀏覽量累計達到了9.94億次,訪問量累計達到7.75億人次,通過平臺進行在線學習的學生累計超過1.95億人次。
“在各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整個系統運行非常的平穩通暢,下一步工信部繼續加強協調統籌、做好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相關的保障支撐工作。”
全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
1月至2月同比增44.2%
在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國的寬帶和4G、5G網絡表現如何?通信行業是怎樣保障疫情下網絡運行通暢的?
韓夏說,我國通信行業成功地經受住了這次疫情的大考。
她說,目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了光網城市,4G基站的總規模達到了548.8萬個,行政村光纖通達率、4G通達率都超過了98%,網絡規模全球領先,性能指標也是名列前茅。
“疫情期間,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過6.3萬個,進一步提升了網絡的能力,夯實了通信服務保障的網絡基礎。同時還加強5G網絡部署和應用,迅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等重點場所的通信保障任務和5G的覆蓋。”
她介紹,截至目前,全國通信行業累計投入的通信保障人員是35.7萬人次,各類保障車輛是17.4萬輛次,有力地保障了全國通信網絡的平穩運行。
韓夏說,據統計,今年1月至2月,全國移動互聯網的累計流量達到了235億GB,同比增長了44.2%,2月份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8.88GB,同比增長45.5%,也達到了近12月以來的最高點。
閱讀更多 成都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