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深謀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義,深悉小節。已然,靜舒!

善寬以懷,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業。這般,最佳!

勿感於時,勿傷於懷,勿耽美色,勿沉虛妄。從今,進取!

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怍於人,無懼於鬼。這樣,人生!

——《無寵不驚過一生》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原名豐潤,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號子覬,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如此多的“某某家”的稱號可見先生涉獵之廣,鑽研之精,美術、音樂、文學、書法、教育均令人折服,他將藝術真正融入自己的靈魂,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翻譯先生的《緣緣堂隨筆》時說:"我覺得,著者豐子愷,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1】 家庭:成長的美好童年,是一生的光之源

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崇德縣。有六姊出生後便得到父母的寵愛,取小名"慈玉"。因為是家中最小,自然得到更多的愛護,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親人疼愛,姐姐憐愛,連家中夥計們也喜歡。他可以說從小便生活在被愛包圍的環境裡,可以說原生家庭的起步是十分美好的,也因為這樣他度過了一段非常幸福無憂的童年,以至於這種美好的性情一直延續到他日後的作品之中,童年的成長生活經歷給了他童真的美好,讓他可以一生懷著溫情悲憫去看待世間萬事萬物,成為他一生的光之源。在《憶兒時》散文中,他記錄最難以忘懷的三件事,一是祖母養蠶,而是父親吃蟹,三是友人釣魚,可見他的童年時光是在充滿樂趣的事情中度過的,念念不忘的是那段美好的記憶。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他的畫作為我們展現了太多關於童年的美好畫面,令人神往。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二】師友:得遇名師指點,亦師亦友,一生知己

1914年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裡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師從夏丏尊學習國文,因為與老師的相處建立深厚的友誼,亦師亦友,讓他奠定了日後的一生所求即文學、繪畫、音樂。

豐子愷曾說:那時他們每天要花一小時練習繪畫,花一小時去練習彈琴,不以為苦,樂在其中,是因為"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折服了學生們的心,弟子們真心崇拜李叔同。

有一晚"李先生喊我轉來,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對我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當晚這幾句話,便確定了我的一生。"

正是因為遇到兩位恩師,他們以個人人格魅力與學術素養深深影響了豐子愷,讓他找到自己真正所愛之事,也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豐盈美好。

最好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因材施教,言傳身教,弘一法師(李叔同)教人,常引用儒家語:"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作為知識份子,先要有器度有見識, 而後再談文學與藝術的創作,對豐子愷影響頗深。最好的老師不是畢恭畢敬的師長,而是能夠成為一生知己,彼此心心相惜。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三】藝術: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不要臉"卻是真藝術

記得當時被豐子愷先生吸引是源於一幅畫《豁然開朗》,觀之突然便想起當年課本里的《桃花源記》,感覺真的是其間風景突然出現在眼前一般美好,真叫人豁然開朗。想來藝術繪畫的至高境界便是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還能有所思有所悟吧。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的漫畫很多與古詩文有關,或以畫題點明,或有古詩意韻,"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餘每遇不朽之句,諷詠之不足,輒譯之為畫。"讀古詩感受文字之美,於其間領略意境之美,而後融情成畫,難得!

"我不會又不喜歡做純粹的風景畫或花卉等靜物畫;我希望畫中含有意義——人生情味或社會問題。我希望一幅畫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這便是他的藝術理念,俞平伯評價其畫"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 "不要臉"的故事由來

一天,豐子愷正在家讀報,突然看到一個標題《豐子愷畫畫不要臉》。令他非常吃驚,想來並未與人交惡增麼會如此說話,仔細看去原來是一篇標題黨文,內容分析他的漫畫特點,人物的臉部沒有眼睛、鼻子,卻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畫技超群。原來是一篇讚頌文。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風格特點其實也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看到竹久夢二的作品深有所感。

"熔化東西洋畫法於一爐。其構圖是西洋的,畫趣是東洋的。其形體是西洋的,其筆法是東洋的。自來總合東西洋畫法,無如夢二先生之調和者。"——豐子愷說竹久夢二作品

正是這一次相遇讓豐子愷開啟了他"隨意畫"的旅程,用淡雅常見的線條,寥寥數筆,勾畫意境立顯,簡單樸素的畫面中流露出溫情與思想的力量。

泰戈爾曾稱讚豐子愷:"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四】童真: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豐子愷一生可謂在追求童心、童真、童趣,他覺得"人要像小孩一樣,懷有一顆善良純真之心,看待世間萬物,才會懂得那些小事的真正趣味,才能看到更多生活的美。"

明代李贄(1527—1602)提出"童心說"。藝術創作以兒童視覺,無功利地看事物,取其天然純真的本性狀態。童心、童趣是一種純天然的詩意,而純粹、本真和澄明則是其中的要素。童真詩意既是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的生活態度,也是他的美學觀點。

在豐子愷先生眼中"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他一頭栽進童真世界,以童心去追尋,繪出兒童姿態與感情,洗盡鉛華,返璞歸真才是人之本性,也是他不盡的藝術與人生追求。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五】承諾: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半生畫出《護生畫集》, 50年堅守一份承諾

豐子愷和李叔同(弘一法師)師生之間,有一個神聖無比的盟約。1928年,弘一大師50整壽,豐子愷畫了50幅畫組成《護生畫集》,請恩師題字,護生是佛家愛護眾生之意。後來弘一大師寄信給他:

"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功德於此圓滿。"

豐子愷先生回答:"世壽所許,定當遵囑"。輕輕一句,卻重如泰山,這是他心底的承諾。"護生即護心,慈悲在心,隨處皆可作畫"。在日後的顛沛流離中,勞動改造間,他仍然堅持,想方設法繼續《護生畫集》的繪畫。甚至於在文革期間,他被批判蒙受冤屈,仍然沒有忘記這份承諾,一米七四的他只能棲身在一張一米五八的小床上九年,但是他仍舊悄悄地畫完了《護生畫集》的全部作品,完成了對恩師的承諾。一生得此知己無憾!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活的像個孩子

在1963年出版的《豐子愷畫集》的《代自序》中,豐子愷寫下了自己的藝術志趣,"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豐子愷的漫畫形式介於國畫與漫畫之間,整體繪畫風格簡潔樸素,前期的作品展現出童真童趣與自然意境,帶著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之心。

以一種讓人感動的平凡描繪"詩歌相""兒童相""社會相""自然相",於其間展現一種"詩意"與中國"文人情懷",以一顆赤子之心,尋得返璞歸真,寵辱不驚笑看人生。

願我們都可以活的像個孩子,永葆童真,不忘初心!

  • 《豐子愷自述:我這一生》
  • 《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
  • 百度百科:豐子愷


文|珈樂

圖|豐子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