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凡夫俗子的双面人生

秦皇汉武,功过两相,秦皇与汉武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杰出的皇帝。汉武帝的功绩是他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以他雄才大略的气度,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然由于他好骄傲自满,挥霍无度,到晚年农民起义,国库空虚,其形势与秦始皇晚年差不多,但武帝并没有重蹈亡秦的覆辙。他的不凡之处在于能够察觉自己的过失,即发表“轮台罪己诏”,并把幼子弗陵托付于霍光。“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原名彘,是汉景帝第九个儿子,初封胶东王,后立为皇太子,改名彻。汉武帝成就一番功业后,由于骄傲自满,险些铸成大错,但是他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么,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哪里?汉武帝的凡夫俗子体现在哪里?解析他的双面性质,可以让我们深刻感悟骄傲放纵的危险与知错能改的珍贵。

浅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凡夫俗子的双面人生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哪里?】

武帝登基那年,发布诏书要求各级官吏推举贤良方正、敢于直言极谏之士,并鼓励天下吏民直接向皇帝上书。这是一种新的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即汉代的察举制。吏民直接上书,得到武帝赏识而做官的,如董仲舒、主父偃、徐乐、东方朔、朱买臣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做官的。其中尤以董仲舒、主父偃等人的上书最为著名。

董仲舒前后给武帝上书三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称为“天人三策”。武帝大力颁布“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诏令。后来,他又设置“五经”博士,建立太学,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武帝的措施不仅使儒家在政治、学术思想上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开创了以儒仕进的先例。武帝崇尚儒学,施行仁义的同时,还重用酷吏,加强法治。耿直名臣汲黯曾经指出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一个儒表法里的统治者。

汉武帝在统一思想的层面上,继而彻底解决汉初以来的诸侯王问题,从此,诸侯王只有经济上的利益,而无政治实权。

从汉武帝的系列举措中,以及名士对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治国思想即是他雄才大略的辉煌篇章。

在汉武帝“文治武功”中,最有成效的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抗击匈奴的战争。从元光二年(前133)马邑之谋揭开抗匈序幕,到元狩四年(前119),汉匈之间较大的战争有十余次,而著名的有河西之役、河南之役和漠北之役三次。数次大战,汉军大破匈奴军,至此,匈奴元气大伤,远遁塞外。

从前139年起,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通路线,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抗击匈奴和通西域的同时,他还发动了对闽越、南越和西南地区的战争,闽越、南越、西南夷各部先后内属,开拓了包括祖国东南、西南地区在内的广大南部边疆。他在晚年,又下诏“方今之务,在于力农”,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量。

浅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凡夫俗子的双面人生

【汉武帝的凡夫俗子体现在哪里?】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又是一个挥霍无度、迷信鬼神的凡夫俗子。他多次巡行全国,封祭泰山,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扩建皇宫花园,建造首山宫、明光宫、建章宫。且喜好女色,后宫美女多达数千之众,还四处猎艳。

他的骄傲自满,挥霍无度,以至于晚年弄得国库空虚,户口减半。农民起义的烽火四处燃烧,大有数千之众,小有数百之众,他们攻打城邑,夺取兵器,释放囚犯,处死官吏,形势异常严峻。

宫中不仅有谋刺他的刺客,还发生了“巫蛊事件”。由于听信谗言,还发生了他与太子刘据之间的宫廷斗争。父子相残,死者数万,太子兵败自杀。一系列的打击,使年老的武帝深悔过去的劳民伤财和淫逸无度。前89年桑弘羊建议轮台屯民驻军,他发表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深刻检讨了自己以前犯的错误,并调整日后的治国方针,力图“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临终前,他又把年幼的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大臣。

好在汉武帝能够知错能改,及时反省自身,才避免秦朝末年的腐败悲剧。所以说,汉武帝既是雄才大略的一生,也是凡夫俗子的一生。

从汉武帝的历史事迹中,我们可以深刻懂得一个人创造了再高的成就,也同样不能骄傲放纵,否则一旦酿成恶果,历史的大笔一挥,无论汉武帝再大的功绩也会变成千古不朽之罪人。

浅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凡夫俗子的双面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