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開學第一天,朋友圈被幾條信息霸屏:“我明明是一個老師,病毒把我變成了主播”;“我不想當主播,我不想上網課。”網課首日就遭到了集體花式吐槽。

為了阻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教育部下發了延遲開學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門為了做好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小胖所在的學校也不例外,早在幾天前就開始著手準備網課的直播平臺。而這也無形之中也給很多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現在網絡的普及,倒也不至於讓大家著急忙慌地去想辦法拉網線、買設備,有部手機就搞定所有問題,可是對於少數多子女家庭,網課就有一定的困擾了。

比如A女士,A女士本身是位人民教師,大家知道這次疫情給老師們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每天要做大量的統計工作,統計學生的日常健康情況,還要進行備課、直播、批閱學生的作業,這些都統統離不開手機(電腦),A女士還有兩個孩子,他們不在同一個年級。同一個時間段,娘仨同開直播課,這就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空間和設備使用上的衝突。A女士坦言:“長時間使用手機,眼睛受不了不說,關鍵還顧不上自己的孩子。”

B師說:“這個假期休息時間越長感覺越忙,既要準備紙質的備課資料,又要先用好的微課,還要學習當主播,還要…...”言語中透著些許無奈。

的確,這次疫情來勢洶洶,搞得人們措手不及,網課成了當前教育部門能為孩子們所做的最好的服務保障。學校老師為此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作為家長的我們理應向他們表示感謝。

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當然,困擾的不只是老師,更有我們的家長。對於家長而言,最大的困擾莫過於手機(電腦)的使用問題。下面我們從三種類型的家長開始說起:

第一類,是已經復工的家長。

目前已經有少部分家長復工,因為是網課,課程安排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密集。那麼,在一天只有幾節課的情況下,在沒人陪伴和監督的情況下,孩子能否按時上網課?能否及時完成並提交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能否控制好課餘手機(電腦)的使用時間?網卡了怎麼辦?有突發情況怎麼?如何才能保證孩子不過度使用手機(電腦),成了他們最為焦慮和困擾的問題。

第二類,是將要復工的家長。

對於少部分即將要復工上班的家長,他們也有他們的困擾,手機是帶走還是留在家裡給娃上課?除此之外,也會有諸如上面列舉的種種擔憂和困擾。

第三類,是還未復工的家長。

這可能是目前多數家庭的現狀,我也恰巧處於這一類。對於居家的家長而言,恰恰是最為焦慮和困擾的家長。為什麼這麼說呢?

以我為例,這幾天恰好沒有安排值班,可以在家好好陪孩子上好這開學第一課。對於小胖而言,網課並不新奇,熟悉的老師,熟悉的面孔,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授課方式而已,何況他還有一年多的外教網課經驗。但於我而言,卻充滿好奇,甚至還有一點點小小的期待和激動,小胖班裡配備的老師都是學校一流的老師,難得能有機會領略各位老師的風采,而且,我毫不虛偽地說,我也很想了解一下小胖上課的情況。

第一天上課,小胖的房間門沒關,坐在客廳的我一邊豎起耳朵聽著老師的聲音,一邊不時留意著直播平臺的動態,這裡我說一下,小胖使用的直播平臺是和我的手機綁定在一起的。

“嗯!這節課狀態不錯,回答問題比較積極,和老師互動頻繁,我心裡很滿意。”

“咦!這節課怎麼回事?情緒不高漲啊,怎麼一次也沒有互動,是不是沒有預習好?”

“明明聽到老師讓做筆記,怎麼沒看到他動筆呢?”

“兒子,通過這節課,你怎麼怎麼樣,下節課要怎麼怎麼樣……”

焦慮驅使我開始了自以為是的指手劃腳。

瞧!大家看到了嗎?我在幹嗎?我已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孩子身上,不自覺地替代孩子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事實上,我的焦慮和指點,並不會有助於孩子聽課效率的提高,反而會影響他的聽課效果。大家都知道,學習是一種行為,而情緒主導行為,當我吧拉吧拉說教一通時,孩子必然會有情緒的波動和對抗,這會讓他很難快速專注地投入到下一節課的狀態當中。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發現了小胖的各種優點,比如能夠早起誦讀,早早地進入直播間等待上課,認真做好課堂筆記,來不及記得筆記會先截屏,課後補記等等。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越界時,迅速地調整了自己,比如在今天上課時,我就主動地關上了小胖的房門。

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也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會有同感,也許你還會有另外的一層焦慮。一直讓你頭疼的手機(電腦),現在突然成了教學工具,以前孩子還只是偷偷摸摸地玩,現在可以正大光明的玩了。預習需要手機,聽課需要手機,做作業需要手機,這下孩子要手機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你根本無法控制孩子的手機對嗎?

但我想說的是,請你對孩子多一點信任,不必過度擔心和焦慮。其實每個孩子都知道他自己該幹什麼,他的主業在哪裡?比如說小胖,今天上午,課程結束後差不多十幾分鍾,我給小胖端了一杯水和一盤水果送進去,發現小胖已經在開始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你看,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是我們先入為主的提醒和監督,破壞了孩子的自主性。

那除此之外,孩子上課的行為舉止,也可能會成為你焦慮的內容,比如畢竟是網課,孩子可能坐著聽、站著聽、躺著聽、趴著聽,甚至有可能一邊吃零食一邊聽,這和我們傳統當中上課的形象不符對不對?你可能會忍不住要批評幾句。但我要說的是,孩子的行為動作本身可能並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聽課效果,但你的嘮叨卻會影響他的聽課情緒。我的建議是,在這個當下你可以先忍住,或者只是輕輕地走過去,用動作示意他坐好,最好的處理是課後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明白,學習要有儀式感,即使是網課,端正坐姿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尊重不僅僅是要做在當面,更要做在背後。

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了,那你說,我們到底該怎麼辦?下面我就綜合上面的種種情況,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在這樣一個跟孩子高濃度融合的狀態,更要求我們家長要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界限,減少或儘量不去幹預孩子的學習,只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避免主動介入。

其次,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情緒環境。前面我也說了,學習是一種行為,而情緒主導行為,而情緒又是可以互相傳遞的,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面對疫情、面對孩子、面對工作,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不恐懼過去、不擔憂未來,保持情緒平穩、心態平和。

第三,是要做到有效陪伴。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個作息表不是做給孩子的,而是需要全家共同遵守的。包括學習,包括運動,包括娛樂,包括勞動,讓居家的日子成為最快樂的親子時光和最美好的回憶。切忌不能“學習只是孩子的,娛樂和勞動都是家長的。”我們不要以為只讓孩子學習就是給了孩子全力的支持,實際上是將孩子陷入單條腳走路的僵局。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是孩子步入社會的兩條腿,如果你只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他未來的路是不可能走遠的。

疫情下網課帶來的焦慮和應對機制


最後,是要理性的看待手機(電腦)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家長眼中,手機(電腦)似乎只是孩子用來娛樂(玩遊戲)的工具,甚至成了洪水猛獸,只要看見孩子拿起手機,家長就會煩,甚至恨得牙癢癢。而家長的反應也讓孩子覺得,手機(電腦)似乎也就只有這一功能。而疫情當下的這種網課形式,不失為是一個扭轉孩子和家長認知的契機。

我們說認知決定行為,而行為也會反過來促使認知的改變。過去我們只是家長單方面的“戰鬥”,而現在是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戰鬥”,一起合力來扭轉孩子的認知,一起合力來改變孩子使用手機(電腦)的習慣。這就會在孩子心裡給手機(電腦)賦予另外一層含義——手機(電腦)是用來學習的工具。

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強化這一工具的意義和有效性,可以和孩子談談此次網課帶給他的感受,積極發現和肯定他在網課中的積極表現。

我想,如果我們能抓住這次特殊的契機,將它轉化為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力的機會,那將是此次網課最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