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地產人:疫情之下,聊聊行業的危與機


十天前,我開車路過某營銷中心,幾位帶口罩的購房者在門前駐足。放慢車速,迅速抓拍了一張照片,不由感慨,

接下來樓市馬上開啟戴口罩看房的節奏了。

致地產人:疫情之下,聊聊行業的危與機


事實證明,我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短短几天,形勢就急轉直下,戴口罩看房近乎痴人說夢。


疫情之下,一夕之間,全國各地紛紛主動或被要求暫停售樓處和房產中介門店的營業。


中國樓市進入一個非常罕見的“0交易期”。但命肯定比房貴,因疫情而“凍結樓市”,沒人有任何異議。

身處地產行業,多少難免焦慮。這些天,斷斷續續跟業內的師友前輩聊天,試圖穿越疫情看行情,我們的地產行業到底下一步會怎麼變?

在此,特意感謝世聯行陳勁松、易居丁祖昱、美聯江少傑、合一羅宇等行業前輩,以及不願對外公開身份的某地產集團的營銷總經理、某地產集團區域一線營銷品牌、投資客等好朋友。


通過他們的無私分享,我得出七個結論。




結論一

“樓市小陽春無限推遲,

信心跟經濟狀況都需要恢復期。”




春節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跟不同開發商聚在一起。基於四季度深圳樓市的表現,他們普遍對2020年一季度的小陽春甚至上半年的樓市頗具信心。


不曾想才十幾天的工夫,樓市竟然突然成了這副光景。

眼下來看,今年一季度的小陽春鐵定泡湯,不論售樓處營業與否。


面對疫情肆虐,不會有人有任何理由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交易。至於小陽春會延遲到幾時,則取決於疫情的控制速度。


但疫情即便被控制住了,人們的信心仍需要時間恢復。


參考2003年非典過後,樓市需要國家的多項刺激政策並舉,市場才緩慢地恢復了信心。


致地產人:疫情之下,聊聊行業的危與機

更重要的是,購房者的個人經濟狀況的恢復!如今,企業生產與營業都停滯了,但開支卻有增無減,不少中小企業主已經開始出現破產危機。


對於樓市而言,這些收入較高的人群一直都是購房主力。當儲蓄影響首付,收入影響月供,除非你想跟他們聊各類利息下降的貸款以及高槓杆,那是另外一種刺激。




結論二

“線上售樓處”現階段更多是自我安慰!




大年初二,全國有8城宣佈暫停線下售樓處營業。當天,萬科IT部門的朋友跟我聊,她們已經上線了VR看房與線上選房。


“加了一天班,開了所有集團內部的會,庫存太大,壓力很大。”

很快,萬科之後,全國各地的線上售樓處在幾天內迅速遍地開花,幾乎成了所有開發商對抗疫情的標配。


致地產人:疫情之下,聊聊行業的危與機

地產人的朋友圈除了疫情,還有各種線上售樓處的推廣


有用麼?有流量麼?我猜大概率難奏效。畢竟,疫情不反轉,看房沒慾望。人們宅家的時間幾乎全在追應接不暇的疫情熱點,誰還有心思看房買房?

初八當天,我看到深圳光明某網紅盤的負責人發了一張成交喜報。你千萬別以為是線上售樓處發揮的作用,實際上這是年前看過房的客戶通過轉賬下定了一套房源,這種情況也只是特殊個例。

當然,線上售樓處的好處是至少在非常時期,讓房企在市場上持續釋放聲音,哪怕購房需求延遲,聲量也不會消失。


所以,線上售樓處把未來買房必要的手段放在線上做前置,仍然很必要。


目前,“線上買房”只是留下線索、諮詢(個人認為現階段非常有限),而成交一環仍需到營銷中心線下解決。

會否因此加速房地產的網上交易生態?答案也是否定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崛起,不少人都曾對移動互聯網賣房寄予厚望,很多房企早就上線過各種網絡售樓處。


但因房子,特別是二手房,都是非標準化產品,其特殊性決定了線上更多的是推廣與配合,VR或直播都只能是一個增加客戶黏性的篩選工具。

而且,整個房產交易流程有太多線下作業,比如認籌的無房證明提交、公證、面籤等都需要本人到現場。


藉著技術與趨勢,想完全取代線下交易,一定是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




結論三

“政策一定會放鬆,房價穩中有降!”




疫情過後,房地產或將是“拯救”全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調控政策有所放鬆,貨幣及財政手段都會全面加力,降息降準是必然。一城一策的因城施政手段,在2020年會繼續加碼,幫助市場加速恢復元氣。

為了“六穩”,即以穩預期為核心的穩投資、穩地價、穩房價、穩槓桿,一定會有實質性政策出臺,以穩定的大局為重。


世聯行陳勁松建議,各地方應立即取消市場的“五限”,限購、限貸、限備案、限電商、限價,包括央行過往讓金融機構對房產的各種限制都應取消。


因為中國各地方、企業、個人的主要債務的抵押品是房地產,事關全局。

但是,樓市很難迎來大反彈。


哪怕是一線城市,能穩住就不錯了。樓市會有個人因經濟問題急需套現而拋售的筍盤出現,也會有房企加速去庫存的新房促銷行為,但房價不會因此大跌。

穩定經濟在於穩預期,穩預期在於定人心。陳勁松還呼籲官方,採納如購房、租房減免個人所得稅的政策。




結論四

“開發商調整目標、節約成本,

併購潮出現。”




地產行業,雖不是直面一線遭到強烈衝擊的,以餐飲、旅遊、商業為首的實業及製造業過去十多天損失慘重,但它面臨的壓力毋庸置疑是非常巨大的。

上半年任何一家企業想完成任務都會非常艱難,甚至於收不到錢還得還本付息。


我那天看到業內群裡有個微博大V轉述了一段話,他認為,今年房企的任務壓力是2019年10倍!百強房企面臨崛起或夭折兩個極端。

圈內美女營銷總跟我說,年內最大的挑戰還是時間週期帶來銷售目標和回款的影響,相應的企業的經營計劃和資金計劃必須要隨時調整。


整個2月份房企們估計都要開大會,以調整各城市和戰區策略會議為主,收緊範圍、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當然,危機並存。有實力的全國性的大企業還會繼續併購,大吃小的現象會加劇。


週轉困難的房企會出售項目甚至是企業。在深圳,外地企業今年可能會有獲取優質項目的機會。

這一次明顯屬於意外事件衝擊,目測所有的影響都限於短期,不會改變樓市基本面,也不會削弱核心城市優質項目的競爭力,特別是深圳的需求依舊很強勁。

資深的一線營銷人認為,“疫情影響週期可能會長,但疫情過後,還有衝刺機會。堅定看好國家和深圳,今年一定會好過2017,2018年。”




結論五

“地產媒體及營銷價值會放大,

強調更廣泛的線上營銷範圍和效果。”




近兩年,傳統與網媒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傳播媒介從圖文到視頻的轉變,也逐漸讓暫時活躍在一線的自媒體們感到壓力。


大年初四,我拉著同行探討了疫情的變化下線上營銷的發揮空間問題,結論是我們一致認為:


營銷人和媒體人的價值和功能,在今年或都能得到放大。

在整個疫情影響週期內,開發商勢必需要進行線上大規模的宣傳,包括優惠促銷手段也需要通過媒介傳達,從而達成現金回收的目標,畢竟活下來比有利潤更重要。

然而,信息碎片化的背後是媒體平臺的分化及IP個人化。眼下如果沒有創新的玩法,或是能觸達更多人群的平臺,媒體則難以發揮積極作用。


這期間,房企的線上宣傳一定是基於品牌層面聯動全國的優質項目而非單盤。


越是這種時候,房企越需要與媒體合作共發力。




結論六

“線下渠道現階段歇火,

疫情過後更將是銷售主力。”




疫情之下,渠道基本都癱瘓了。無論開發商的自渠,還是聯動。


但渠道不會因為疫情就轉回到線上。所以,可預估一旦疫情過後,為了最大限度衝刺業績,開發商一定會加碼線上宣傳與線下渠道的力度,渠道會憋足了勁大爆發。


美聯江少傑分享給我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線下渠道,特別是中介,可以在有政策及銷售支持的前提下,更快速鼓勵購房者走進售樓處,恢復市場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是非典之後悟出的真理,散落各處的中介的聲量可以最大程度的觸達普通市民。


熬到疫情結束市場恢復的中介,也一定會火力全開“洗客”。

當然,線下渠道的使用在任何時期都要因地因時因物而定。用的好,是雙贏,用不好,則企業成本高、社會效應也未見得好。




結論七

“舊改會更慢,土地市場有機會,

請儲備資源應對市場回溫。”




舊改方面,進程繼續拖慢,但各項成本支出(包括借款利息等資金成本、過渡費成本、人力租金等)仍然存在,舊改企業壓力會更大。


“或許會有更多項目可能因為撐不住被迫降價出讓。”


專注舊改諮詢服務的羅宇告訴我,還有許多房企由於樓盤銷售不利等因素面臨現金流斷裂風險,這樣其旗下的舊改項目將面臨無力投入推進的危機。


當然這裡面同樣藏著機會,比如上文提到的,外地房企藉機進入深圳,實力房企併購小房企等。


當然,這都將發生在疫情結束後,前期是你熬不熬得過。


消費在升級迭代,相信部分城市購房者在未來,勢必會對房地產的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房企不妨利用等待期去改善產品。


調整產品的結構和增加相關功能,包括空氣淨化、低碳等綠色環保,智能一級智慧等科技住宅,以應對未來的市場需求變化。


另外,房企需儲備資源,來應對疫情結束後的市場回溫,更要提前為後期投資拿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抓住市場結構性機會,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也有更多機會。


不過,對於大部分房企來說,今年勢必會減少投資性現金流的支出。保證資金鍊不斷裂是首要任務。




致地產人:疫情之下,聊聊行業的危與機


防控疫情的狙擊戰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儘管這個過程我們遭遇著各種苦痛、煎熬、焦慮和心傷。最後分享幾句這些天我最有感觸的話:


當外界巨大的不安籠罩時,人更容易向內看,更容易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麼活,什麼東西對自己不可失去。我們無法重啟2020,但可以重啟自己的生活。


惟願大家平安喜樂,待到摘下口罩時,我們一同在陽光下歡呼雀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