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年前,從北京返回,手機沒信號,把隨身帶著的《小狗錢錢》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書雖然帶有童話色彩,但它也是我們生活的寫實。我們很多家庭就象書本里故事的主人翁吉婭小姑娘的家庭一樣,錢總是不夠花,常年處在財務危機的困惑中。


而且大多夫妻會因此而吵架和發生口角糾紛,無法解決,而且會惡性循環。這本書就是用講故事的形式來教我們怎麼樣一步一步的認識金錢對我們的意義和重要性。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小狗錢錢》中,女孩吉雅的父母面臨著交不了房貸,房子被銀行收回的風險。最後解決這個問題的,並不是吉雅的父母賺到了更多的錢,而是因為吉雅的好朋友金先生,在給吉雅父母將房貸適當延長後,教給了吉雅父母用4個步驟來安排家裡的財務:


1.扔掉所有的信用卡。因為信用卡總會讓你不知不覺多花錢。

2.儘可能減少償還貸款。比如,能夠30年還的,絕對不20年還清。

3.將結餘的錢一半存一起來,另外一半償還貸款。

4.對於所有的消費,都要問一問自己“這真的有必要嗎?”


用這種方式對待金錢,哪怕你陷入債務,只要仍然在工作,也可以逐漸解決負債問題。


每一個打理不好家庭財務的成年人,都曾經是一個沒有接受過財商教育的孩子,真心覺得,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從小接受過好的財商教育,是他一生幸運的開始。


我們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其實,生活條件變好的當下,幾乎每個小孩在過年的時候都會擁有一筆數目不小的壓歲錢,此刻,就是培養孩子財商的好時機。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01

用零用錢磨鍊金錢觀


小孩子都很想要有屬於自己的錢,我們會發現,一旦父母用“我幫你保管”的名義收走孩子的壓歲錢,孩子都會不滿,委屈。


並不是說拿到這些錢後,他就可以去花,而是這筆錢,會讓孩子體會到一種“我可以掌控”的感覺。


那些口口聲聲說“我幫你保管壓歲錢”的父母,其實像那些承包了孩子所有家務的父母一樣,某種程度上,他們只是懶得在教育和培養孩子上付出時間和精力。


想讓孩子學習金錢管理,必須讓他們擁有真正可以自己掌控並使用的金錢。


孩子剛拿到金錢的時候,會非常興奮,認為自己可以向買什麼就買什麼了,這個時候,父母要跟孩子討論零用錢怎麼發放和使用。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首先,零用錢在發放的過程中,要定時定量。避免自己心情好,給孩子多一點,心情不好,給孩子少一點。孩子表現好,零花錢多給點,表現不好,零花錢少給點。這樣做孩子會沒有安全感,也不利於孩子金錢觀的培養。


其次,討論和引導孩子怎麼規劃並使用零花錢。比如,教會孩子分配,收到零花錢後,分成幾份,一部分用於儲蓄,一部分用於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一部分用於應急或者給親友送小禮物。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第三:父母儘量不要限制孩子如何使用他的零花錢。父母很容易以自己的認知或者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消費行為。比如孩子想買一個貼畫,父母可能會說:“這個不好,沒什麼用。”又或者:“你想想看,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它?”但語氣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能需要。這些,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無法學習思考和抉擇。要允許孩子在金錢允許的範圍內,買自己想買的東西,不管是對是錯,因為只有大量的這種經驗積累,才能鍛煉出孩子的判斷能力。


第四:學會列購物清單。成人在逛超市或者商場的時候,都容易買計劃外的東西,孩子就更是如此了。在消費前,列一張購物清單,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能夠幫助孩子避免額外的沒有必要的花費。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第五:學會記賬。這一點,父母可以從自身做起,要相信,孩子會模仿爸媽的行為。記賬不但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把錢花到哪裡去了,還能教孩子弄清楚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的浪費,給予孩子建議。

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學習怎麼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錢,也就能極大限度地避免成年後去遠方求學,得到一大筆生活費不知道怎麼支出的狀況,甚至避免更嚴重的借貸提前消費的狀況。


02

鼓勵孩子賺錢


我有個親戚家的小孩,很聰明,他念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孩子們賣報紙,賣報紙這件事讓他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他說他會去醫院挑選那些在門外等得焦急的人或者去比較好的餐廳,找那些穿著打扮比較有品位的人出售他的報紙。


他曾經總結:“一個抽芙蓉王香菸的人,是不會介意花一根菸的錢買一份報紙的,有時候,他們還會說不需要找零了。”


我嫂子特別抗拒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她總是愁容滿面,而且很多家長都理解她的愁,都覺得有個小小年紀就不學好,非要花時間在賺錢上的孩子,是那麼的不合時宜。


中國的父母,常常覺得,跟孩子談錢不好,認為孩子小小年紀就鑽研金錢,怎麼會有心思讀書呢?同時,大部分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明白怎麼賺錢,怎麼花錢了。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殊不知,在發達國家,財商教育早就是全民運動,美國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將理財教育列入課程中。在加拿大,年滿12歲的孩子就可以在一些服務行業打工了。


在賺錢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原來獲取金錢的渠道有那麼多,又或者感受到低端工作賺錢如此艱難等。不管是什麼感悟,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所以,我們不但要允許孩子賺錢,還要鼓勵孩子賺錢。


但是家長要注意,一定要避免通過讓孩子洗碗、掃地、疊被子或者考試考得好成績等來賺取父母的獎勵。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因為家務活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分擔的義務,它本身就能讓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額外介入的金錢會消磨掉孩子的價值感,讓孩子把做家務變成跟父母的交易。


而考試是否取得好成績,更不能當做能否得到獎勵的標準,它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為了父母在學習。不過,父母可以設置一些其他的項目鼓勵孩子賺錢。


比如幫助爸爸擦車;拿自己的玩具去跳蚤市場出售,用自己的零花錢藉助父母的幫助買一些理財產品等等。


閉門不出的日子,與其數秒針滴答聲,不如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比起智商、情商等教育,孩子的財商教育其實同樣不能落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怎樣賺錢不影響學習,但不要因為學習禁止孩子有賺錢的念頭。


做父母的,都應該跟孩子大大方方地談錢,教會孩子學習管理錢、花錢,更學會賺錢!


這樣,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才不會在面臨某個機會,但可能一段時間沒有收入時,因為生存問題而不得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也不會在面臨某種風險的時候,因為金錢儲備不足,而驚慌失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