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義小說的描述來看,拖刀計、回馬槍、殺手鐗哪一個更厲害?

騎蝸牛走高速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很難比較,看對方使用什麼兵器。比如關羽,他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屬於刀類的一種,而且關羽的拿手好技便是拖刀計,依靠這個成名絕技,關羽殺了多少名將,這其中就包括袁紹的兩員:顏良與文丑。當然我並不是說關羽的拖刀計更厲害,只是相對來說,拖刀計善於出其不意,不過使用次數多了,容易讓人防範。所以在《三國演義》裡,關羽使用拖刀計的次數並不多。


再來說說回馬槍,這麼說吧,善使槍的人基本上都會這一招,只是熟練不熟練的事。在《射鵰英雄傳》裡,楊康的父親楊鐵心使用的就是楊家槍,而楊家槍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回馬槍。不過這一招取決於己方的武力,如果武力不夠,那麼回馬槍的威力就大大削減。楊鐵心就是最好的例子,碰上一些小兵,回馬槍就比較厲害了,如果碰上武力值很高的人,那回馬槍就不行了。當然了,這是武俠小說,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馬超就是耍回馬槍耍得最好的,因為他們武力值高呀。


至於殺手鐧,相比較前兩個,它的威力就比較弱了,碰上高手,就悲催了,這主要是雙鐧的長度不夠,遇上長兵器,其弱點就展現出來了。


青史回聲


當年父親送我去師傅那兒學拳,送到之後稍稍停留了一會兒。聽到師傅跟我們說了一句話,差點兒就不讓我繼續學了。

當時師傅對我們說:“打不過就跑……”。父親沒聽到後面的話,聽到這前半句越琢磨越不是味兒。“打不過就跑”,那還學拳幹什麼,直接練長跑得了。

其實那天師傅在教我們“敗中取勝”的幾種用法。在碰到比我們強很多的對手時,或者是有很多人的時候,幾乎是毫無取勝的機會。

這時候就要撒丫子就跑,只要他們在後面追,就有取勝的可能。在他們追上的時候突然挺住,回身照著膝蓋或者襠部一腳,立馬結束戰鬥。

回馬槍、拖刀計就屬於這一類的招法。不管是回馬槍還是拖刀計,都是在無法取勝的時候,採取詐敗的方式引誘對手來追。在對手剛剛追上的時候,突然回身給對方致命一擊。

回馬槍和拖刀計採取的策略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槍和刀的不同特點,它們在具體的細節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使用回馬槍的技術核心,是把握好距離和出槍的命中。

槍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刺,所以在使回馬槍的時候,不需要太大的動作幅度。只需稍稍擰下身,就能把槍向後刺出。這就能保證回馬槍更加出其不意。

刀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劈,幅度較小的動作還有削。這就不太可能使出擰身刺出的招法。所以拖刀計的使用方法,就與回馬槍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使用拖刀計詐敗的時候,刀頭幾乎是拖到了地上。在對方追上來的時候,突然反手把刀從下往上撩。

由於刀是從下往上突然撩起,往往也會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那匹往前衝擊的時候,更是特別容易傷及馬匹。缺點是反手撩刀的難度有點大。

回馬槍相對拖刀計難度要小,所以很多用槍的名將回馬槍都特別純熟。拖刀計雖然難度較大,但是隻要技術純熟卻更容易得手。

破回馬槍和拖刀計不難,只要不去追趕他們,這兩種技法就沒有用了。摘弓搭箭,給他來個應聲落馬。

鐧和鞭有點差不多,對於穿戴厚重盔甲格外有效。只要捱上鞭鐧,無不落馬。僥倖沒有落馬的武將,也得吐血落荒而逃。

殺手鐧有兩種。一種是槍里加鐧。一種是撒手鐧。都不屬於敗中取勝的招法,大多都是在面對面的時候突然用出的。

一般很少有單獨使鐧的武將,大多都是使用槍或槊,鐧只是身上的另一套裝備。在用槍或槊與對方搏鬥時,突然抽出鞭鐧打招向對方。只要打中對手,就能立刻重創對手,尤其是盔甲厚重的對手。

撒手鐧則是在打鬥過程中,突然撒手將鐧擲向對方。鞭鐧是屬於重量型的武器,突然間擲出對方很難能擋住。

不管是槍里加鐧還是撒手鐧,在評書演義裡得手率特別高。

回馬槍和拖刀計,只是一對一殺個把武將;而有鞭鐧的武將只要一出馬,對方的武將只有紛紛落馬。

還是殺手鐧更厲害一些。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三國演義中,拖刀計是關羽的絕招,隋唐演義中,回馬槍是羅成的絕招,殺手鐧是秦瓊的絕招,如果把關羽的絕招-拖刀計,羅成的絕招-回馬槍,秦瓊的絕招-殺手鐧放在一起比較,誰更厲害呢?

一個一個來看,這三大絕招有啥特別之處?

什麼是拖刀計?所謂的拖刀計其實是一個計謀+一個動作,計謀就是佯裝敗退,就是兩將單挑時關羽假裝戰敗了,然後騎著馬拖著刀逃走,一般情況下,戰敗逃走,對戰的一方肯定會追,關羽在逃跑的過程中是一邊騎馬,一邊用右手拖著刀,在逃的過程中,等到對方放鬆警惕時,關羽突然調轉馬頭過來,將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橫砍過來。

注意這個連貫動作,右手執刀在地上拖著,左手握著韁繩調轉馬頭,趁對方不備,一把大刀橫砍過來,幾乎沒有辦法破解這個絕招,因為追趕的人是騎著馬向前衝去的,關羽這麼突然一下,不被嚇著也被砍死了。

當然有經驗的將領,也還是有防備的,唯一的防守就是用兵器擋住揮過來的大刀,但這個時候騎馬有一個重心向前移動的過程,就算人反應過來了,馬也反應不過來,所以大概率的情況就是馬還是在向前衝,而人因為想要擋住關羽的大刀,卻因為重心前移掉到馬下,這樣的情況不是受傷,就是被關羽俘虜了。

關羽用這招屢試不爽,先是斬了蔡陽,後來又擊敗了黃忠,不過話又說回來,拖刀計嚴格說起來是用計謀配合偷襲取勝,有點勝之不武的意思。

什麼是回馬槍?所謂的回馬槍算是槍法中的一招,主要運用於馬上搏擊,兩將騎馬對戰,當一將在另一將身後時,就可以用回馬槍這招了,回馬槍的動作與拖刀計有些類似,不一樣的是回馬槍調轉馬頭後是刺過來的,不像關羽那樣是用刀橫砍過來,關羽那招橫砍過來殺傷很大,殺傷面積也很大,但回馬槍由於是刺過來的,一般是用於兵器是槍的時候。

槍刺過來的時候是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槍心上,刺向對方,力量很大,再加上慣性的作用,這一槍可有百斤之力,但缺點也很明顯,刺的動作是有目的性的,集中於一個點,對方如果識破了,就很容易躲開。

但是,由於對方在高速奔跑中,速度很快,一般也不容易識破,再加上回馬槍一般比較突然,所以也很難躲過去,別的不說,如果突然使用回馬槍,對方撞到槍口上都有可能。

回馬槍是隋唐演義中羅成的成名絕招,羅成的兵器是五鉤神飛亮銀槍,所以就能使用回馬槍,羅成使用回馬槍絕招刺死了靠山王楊林,羅成對楊林原本是難以取勝,於是便使用回馬槍的絕技對付楊林,楊林沒有識破,一招就被羅成刺殺。

什麼是殺手鐧?殺手鐧其實是秦家鐧法中最厲害的一招,是武功中的一招絕招,相傳秦瓊小時候父親被人害死,給他留下了一把金紫鐧和一本56招式的秦家鐧法,秦瓊長大後的兵器就是金紫鐧,並且熟練學習了56路的秦家鐧法,而殺手鐧就是56路秦家鐧法中最厲害的一招,桂皮輕易使用,直到危急時刻才會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一招殺敵,從未失手。

殺手鐧具體的招式是如何發揮的,已經無從記載,所以顯得更加神秘,因為見過殺手鐧的人都已經死掉了,秦瓊曾經與瓦崗山的華公義對戰,就連程咬金這樣的猛將都不是華公義的對手,秦瓊上來後,與華公義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只有使用殺手鐧的絕招才殺死了華公義,據說把華公義的頭都打粉碎了。

秦瓊曾經與羅成比武,兩人各自藏了自己的絕招,到最後的時候,羅成使用回馬槍逼近秦瓊臉面只有半尺,羅成都以為自己贏定了,結果秦瓊來個殺手鐧,瞬間扭轉了戰局,秦瓊的鐧就伸到了羅成的咽喉處,所以回馬槍與殺手鐧相比的話,還是殺手鐧厲害。

那麼拖刀計與殺手鐧相比,誰厲害呢?

當然是殺手鐧了,因為拖刀計是要靠施展詐敗的計謀才能使用,而且算是偷襲,但是殺手鐧卻是面對面以速度及不可思議的神秘招式擊敗對手,在你還沒有看清殺手鐧的招式時,秦瓊的鐧已經貫穿了你的咽喉,所以殺手鐧比拖刀計厲害。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演義小說的描述來評比拖刀計,回馬槍、殺手鐧哪一個更厲害。三國關羽的拖刀計,唐代的羅家回馬槍,秦瓊元帥的殺手銅。他們三人的半斤八兩吧,都屬於計中舉勝,要說威名遠震的大將還是演義中的子龍趙雲更厲害。

單打獨鬥以許是張三丰的太極,天龍八部橋峰的降龍十八掌厲害。淡到排兵部陣,歷上是孫子兵法,大不如毛澤東朱總的口貸戰,麻雀戰和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高等戰術。是史上沒有的,保持實力,強大自己的戰技,才是上上之最。





5321281961冷雪


從實戰來看,我認為更歷害的是羅成的回馬槍。

先看拖刀計,這是關公貫用的計策,用法是拖刀詐敗撥馬便走,誘惑對手追趕到一定距離猛然用刀拍向對方頭部,對手促不及防就被打落馬下,好回手一刀結果其性命。這種戰法缺點是一旦被對方識破不予追趕,就不能用了,

再看回馬槍,使用的代表人物是羅成,類是於拖刀計。不同的是在對方追趕的過程中,突然回過馬來直奔對方一槍刺去,使對方在驚愕中不及躲閃而斃命。

最後看撒手鐧,是秦瓊使用金裝雙鐧的絕活。在實戰可不必詳敗,在對打中突然把一支鐧撇向對方擊傷對手。最大的缺點是必保萬無一失,如果兩把鐧都不能擊中對手,自己就慘了。

所以回馬槍在實戰中比較拖刀計,撒手鐧略有優勢,相對更利害。


用戶李森


一、拖刀計

武功再高,也怕拖刀。

拖刀計有多厲害?《興唐傳》中,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被宇文成都的師父魚俱羅用拖刀計一刀斬殺!

那麼,威猛之極的拖刀計到底怎麼使?

《三國演義》中,戰長沙一回中寫道:

雲長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遺憾的是,因為黃忠的馬不給力,老爺子跌下馬背,關老爺沒能施展出得意技。

此後,關羽在戰龐德時,也曾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不過,龐德沒搞那麼複雜,直接回身一箭射傷了關羽。

不過,拖刀計貌似不是關羽的獨家絕技,書中還有兩個人會使:

“曹洪詐敗而走,何曼趕來。洪用拖刀背砍計,轉身一踅,砍中何曼;再一刀中腿,遂死沙場。”

“楊任自挺槍出馬,與淵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淵佯敗而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曹洪、夏侯淵,曹操手下兩員武功二流的戰將居然也會拖刀計,而且一擊成功。相比之下,名氣最大的關二爺,卻引而不發“拖刀”了一輩子。

直到《水滸》中他的後代大刀關勝出場,才展示了祖宗的刀法。

“兩個鬥不到二十餘合,關勝勒轉馬頭,慌忙便走。單廷珪隨即趕將來。約趕十餘裡,關勝回頭喝道:“你這廝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單廷珪挺槍直取關勝後心。關勝使出神威,拖起刀背,只一拍,喝一聲:“下去!”單廷珪落馬。”

“拖起刀背,只一拍”——這個“拍”字,才是精髓。

拖刀計究竟怎麼使?風哥總結下來,是這樣的:首先,先拖著刀詐敗,敵人自然洋洋得意追擊,等到了合適時機,突然握住刀攥,利用身體做軸,靠離心力掄一個弧線,狠狠拍在敵人腦袋上,就算不死也拍昏。

最好是單手掄,刀的長度能夠到敵人,而敵人夠不到你。

二、回馬槍

說到回馬槍,《射鵰英雄傳》裡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楊鐵心大喝一聲,雙手抓住槍柄,斗然間擰腰縱臂,回身出槍,直刺道人面門,這一槍剛猛狠疾,正是楊家槍法中臨陣破敵、屢殺大將的一招“回馬槍”。當年楊再興在降宋之前與岳飛對敵,曾以這一招刺殺岳飛之弟嶽翻,端的厲害無比。

不過,在《說唐》等隋唐演義小說裡,這是羅家槍的絕招。

“來及三合,羅成回馬便走。楊林拍馬趕來,看看趕到,羅成反身把槍一舉,楊林把囚龍棒往下一按,不料槍不及架,往上一舉,正中咽喉,楊林跌下馬來,死於地下。叔寶道:“兄弟,好回馬槍呵!”

因為是壓箱底的絕招,羅成只使過這一次,而且對手是排名第八的楊林。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回馬槍的使法,和拖刀計大致類似:先詐敗,再反身刺出,但操作起來似乎技巧性高了許多。

據練過武術的朋友說,回馬槍確有其招,在一些棍法、槍法中有類似的招數。

有一種技術流的解釋,風哥覺得還算勉強靠譜:

假敗者右手陰把持槍(虎口對槍頭為陽,對槍尾為陰),握槍桿中端,槍頭向後,待敵追近時,突然向後擰腰回頭,右手鎖定敵人咽喉部位,左手猛推槍桿。

先拖著槍,做潰敗無法抵抗狀,然後悄悄換持槍方法,搞突然襲擊,理論上說得通。

但是怎麼找到最合適的時機?早了不行會扎空,遲了更不行自己先挨刀,還要反關節彆扭地扎到敵人——實在是難為回馬槍的練法了。

三、撒手鐧

先說這三個字,“撒手鐧”還是“殺手鐧”,很多專家都糾結不清。

其實很簡單,“殺手鐧”是統稱,“撒手鐧”是招法,二而為一。

看看《說唐》裡秦瓊的“殺手”:

叔寶回馬便走。殷嶽隨後趕來。叔寶左手執槍,右手舉鐧,見殷嶽一棒打來,叔寶把槍折在後背一架,扭回身來,耍的一鐧,把殷嶽打下馬來。復一槍,嗚呼哀哉。羅成道:“哥哥好撒手鐧呵!”

這兩表兄弟教授時互相藏私,但終於憋不住使了出來,還互相諷刺性地喝彩,寫得煞是好看。

《說岳》中,也有一段岳飛大戰楊再興不能取勝,楊再興的祖先楊景(楊六郎)託夢教他一招殺手鐧。

“大戰十數合,嶽爺佯輸敗走。楊再興笑道:“你今日為何不濟?”隨後趕來。嶽爺迴轉馬來,左手持槍便刺,楊再興忙把槍架住,不提防嶽爺右手將銀鐧在楊再興背上輕輕這一捺。再興坐不住鞍鞽,跌下馬來。”

還有一種說法,稱撒手鐧撒手鐧,就是把鐧投擲過去砸敵人,這很令人懷疑。

戰場上投擲自己的兵器砸人,突然性絕對高,但成功率呢?一旦失手,自己空手對敵豈不是自尋死路?

聊了半天,到底這些敗中求勝的招數是真的嗎?歷史上有哪位武將使過嗎?

四、真實的必殺技

很遺憾,這些一招殺敵的神奇招法,歷史上沒人使過,估計也沒人敢使。

古代作戰,兩軍陣前確實有”鬥將“的真實歷史,兩軍驍勇者單挑,以求鼓舞士氣。

既然單挑,敗中求勝的招數當然有,絕大多數是箭術,特別是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射法”的回身箭。蒙古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邊逃邊回身射箭,一招鮮吃遍天,打遍亞歐無敵手,可謂個個精通大絕招。

但箭術之外,單憑兵器敗中取勝,就是兩回事了。

戰將交戰幾回合,你轉身就逃,把背心賣給對手,絕對是自尋死路。

冷兵器時代,作戰歷來最看重的是騎術精,力氣大,射箭好。這一切都有個前提:眼神更要好!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你是真敗還是假敗,你在前面逃,人家在後面追,視野上要比你好一百倍,追不上你也可以射死你。

人的腦後沒長眼,真等到演義評書中所謂“馬頭碰馬尾”,你再回身施展拖刀記回馬槍,早就給對手一刀劈到馬下了。

《舊唐史》裡記載了唐將哥舒翰的招數:“翰善使槍,追賊及之,以槍搭其肩而喝之,賊驚顧,翰從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墮,無不死者。”

哥舒翰是突厥人,唐代名將,威震西部邊疆,唐代邊民有詩讚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作戰時追趕逃騎,追到後用槍搭上敵人肩膀,大喝一聲,敵將驚慌回顧之際,哥舒翰順勢用槍尖刺穿他喉嚨,挑到半空墜地身亡。

這才是大將的真實殺招。

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

每個男人內心裡都有一個沙場,都有一騎當千的英雄夢,這些威風凜凜一招必殺的拖刀計、回馬槍其實不是招數,是滿滿的大男孩情懷。


行者天下行


我們知道,拖刀計對應的人物是關羽,回馬槍對應的人物是羅成,殺手鐧對應的人物是秦瓊。這三個殺招誰更勝一籌,實際是無法考據的,因為,他們不處於同一個時代。但是,我想從自己認識事物的角度,談點一己之見。

首先,關羽和秦瓊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而羅成是隋唐演義裡虛構的人物。這麼看,羅成沒辦法和關羽和秦瓊相比,所以,羅成就可以從三人中被排除了。

那關羽和秦瓊誰更厲害呢?我想如果僅從演義小說的故事裡看,二人都是戰績輝煌,可謂旗鼓相當,真可謂“關公戰秦瓊,難分勝下”。但是,如果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我覺得不論從知名度和美譽度上看,關羽都遠遠勝過秦瓊。

後世歷朝歷代都有為關羽建廟供奉祭祀的習俗。關羽廟遍佈大江南北,關羽的名字也遠播日韓。後世人把孔子和關羽並稱文武二聖。在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統治的社會里,關羽以一個武夫的身份,能受到如此的頂禮膜拜,足見後世之人對他喜愛之深。關羽廟被人習慣稱為關帝廟,關羽已經被後世子孫神話到帝神的高度,接受著後世人高山仰止般的朝拜。反觀秦瓊,他在後世人的心目中,也就是一個門神,看門的保安形象。他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曾經被畫影圖形登上了唐朝的凌煙閣。然而,後世歷朝也無人給他建廟供奉,可見後世懷念他的人極少。這也說明他的影響力和關羽有著天壤之差。



不老真言


這三種招式都是敗中求勝的路數,考驗的是使用者的心理戰術是否成功,還有就是能否抓住對方疏忽防禦時的間隙,一擊成功。



拖刀計

使用此招數時,需佯裝拖刀敗走,引敵將來追,等到敵將追到身後,趁敵人得意洋洋、疏忽防禦之際忽然回身,以自身為軸,揮舞大刀做360度圓周運動的橫劈。因為武將都是騎在馬上,根本無法閃躲,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手中的兵器格擋,但是結果只有兩種,一是武器被砍成兩端,身體就不用說了;二是武器成功格擋,但是身體會從馬上摔下來。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絕技,曾憑藉此招斬蔡陽、戰黃忠。

關羽斬蔡陽的時候是賣了個破綻,拍馬撤走,這時蔡陽求勝心切,緊追其後。關羽等蔡陽戰馬近前時,掄起大刀一個360迴旋,直接將蔡陽斬於馬下。

但在關羽戰黃忠的時候出了一個意外。關羽使用拖刀計引黃忠追趕,正要掄圓了斬黃忠的時候,忽然黃忠馬失前蹄摔了下來,於是關羽的大刀掄空了,黃忠這才撿回一條命。



回馬槍

使用此招數時,需要詐敗引誘敵將來追,待敵將用兵器朝我方後背刺來,便乘機撥轉馬頭,使兩馬成L型,才進行攻擊,這時敵將招式用老,兵器也沒時間拉回來抵擋,促不及防,就被刺殺於馬上。

《隋唐演義》中羅成的絕技。曾用此招槍挑了靠山王楊林。

羅成和楊林只打了三個回合,羅成拍馬就走,楊林以為羅成不敢戀戰,於是打馬便追,忽然羅成回身舉槍便刺,楊林用囚龍棒一壓,羅成沒等招式用老,順著囚龍棒往上一舉,直刺上去,正中楊林咽喉。



殺手鐧

是指武將對戰時,在相持不下或被敵將追殺面臨險境時,一方抽出鐧來,突然回身給敵將以致命一擊,出其不意地用鐧投殺敵人的絕招。

《隋唐演義》中秦瓊的絕招。曾用此招式鐧打華公義。

秦瓊出馬,與華公義戰在一處。不過數合秦瓊忽然假裝敗走,二人“馬頭相撞馬尾,華公義舉戟望叔寶後心便刺,叔寶右手把槍在後背上一架,扭回身一鐧打去,華公義擋無可擋,被一鐧打中頭部,身子跌落馬下。

綜上所述,以此三種招數的威力來看,當屬回馬槍為第一,拖刀計次之,殺手鐧排名最後。

就此問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順手關注點贊。


李易陽風水命理


三國演義中,拖刀計是關羽的絕招,隋唐演義中,回馬槍是羅成的絕招,殺手鐧是秦瓊的絕招,如果把關羽的絕招-拖刀計,羅成的絕招-回馬槍,秦瓊的絕招-殺手鐧放在一起比較,誰更厲害呢?

一個一個來看,這三大絕招有啥特別之處?

什麼是拖刀計?所謂的拖刀計其實是一個計謀+一個動作,計謀就是佯裝敗退,就是兩將單挑時關羽假裝戰敗了,然後騎著馬拖著刀逃走,一般情況下,戰敗逃走,對戰的一方肯定會追,關羽在逃跑的過程中是一邊騎馬,一邊用右手拖著刀,在逃的過程中,等到對方放鬆警惕時,關羽突然調轉馬頭過來,將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橫砍過來。

注意這個連貫動作,右手執刀在地上拖著,左手握著韁繩調轉馬頭,趁對方不備,一把大刀橫砍過來,幾乎沒有辦法破解這個絕招,因為追趕的人是騎著馬向前衝去的,關羽這麼突然一下,不被嚇著也被砍死了。

當然有經驗的將領,也還是有防備的,唯一的防守就是用兵器擋住揮過來的大刀,但這個時候騎馬有一個重心向前移動的過程,就算人反應過來了,馬也反應不過來,所以大概率的情況就是馬還是在向前衝,而人因為想要擋住關羽的大刀,卻因為重心前移掉到馬下,這樣的情況不是受傷,就是被關羽俘虜了。

關羽用這招屢試不爽,先是斬了蔡陽,後來又擊敗了黃忠,不過話又說回來,拖刀計嚴格說起來是用計謀配合偷襲取勝,有點勝之不武的意思。

什麼是回馬槍?所謂的回馬槍算是槍法中的一招,主要運用於馬上搏擊,兩將騎馬對戰,當一將在另一將身後時,就可以用回馬槍這招了,回馬槍的動作與拖刀計有些類似,不一樣的是回馬槍調轉馬頭後是刺過來的,不像關羽那樣是用刀橫砍過來,關羽那招橫砍過來殺傷很大,殺傷面積也很大,但回馬槍由於是刺過來的,一般是用於兵器是槍的時候。

槍刺過來的時候是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槍心上,刺向對方,力量很大,再加上慣性的作用,這一槍可有百斤之力,但缺點也很明顯,刺的動作是有目的性的,集中於一個點,對方如果識破了,就很容易躲開。

但是,由於對方在高速奔跑中,速度很快,一般也不容易識破,再加上回馬槍一般比較突然,所以也很難躲過去,別的不說,如果突然使用回馬槍,對方撞到槍口上都有可能。

回馬槍是隋唐演義中羅成的成名絕招,羅成的兵器是五鉤神飛亮銀槍,所以就能使用回馬槍,羅成使用回馬槍絕招刺死了靠山王楊林,羅成對楊林原本是難以取勝,於是便使用回馬槍的絕技對付楊林,楊林沒有識破,一招就被羅成刺殺。

什麼是殺手鐧?殺手鐧其實是秦家鐧法中最厲害的一招,是武功中的一招絕招,相傳秦瓊小時候父親被人害死,給他留下了一把金紫鐧和一本56招式的秦家鐧法,秦瓊長大後的兵器就是金紫鐧,並且熟練學習了56路的秦家鐧法,而殺手鐧就是56路秦家鐧法中最厲害的一招,桂皮輕易使用,直到危急時刻才會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一招殺敵,從未失手。

殺手鐧具體的招式是如何發揮的,已經無從記載,所以顯得更加神秘,因為見過殺手鐧的人都已經死掉了,秦瓊曾經與瓦崗山的華公義對戰,就連程咬金這樣的猛將都不是華公義的對手,秦瓊上來後,與華公義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只有使用殺手鐧的絕招才殺死了華公義,據說把華公義的頭都打粉碎了。

秦瓊曾經與羅成比武,兩人各自藏了自己的絕招,到最後的時候,羅成使用回馬槍逼近秦瓊臉面只有半尺,羅成都以為自己贏定了,結果秦瓊來個殺手鐧,瞬間扭轉了戰局,秦瓊的鐧就伸到了羅成的咽喉處,所以回馬槍與殺手鐧相比的話,還是殺手鐧厲害。

那麼拖刀計與殺手鐧相比,誰厲害呢?

當然是殺手鐧了,因為拖刀計是要靠施展詐敗的計謀才能使用,而且算是偷襲,但是殺手鐧卻是面對面以速度及不可思議的神秘招式擊敗對手,在你還沒有看清殺手鐧的招式時,秦瓊的鐧已經貫穿了你的咽喉,所以殺手鐧比拖刀計厲害。


隨遇而安ww369


歷史上回馬槍,拖刀計,殺手鐧,而我認為這三個均屬於計謀類的技能,在歷史上均可隨著兵團戰爭出現而常見

01| 回馬槍,拖刀計,殺手鐧

回馬槍和拖刀計基本操作方法大抵相近,不同的是,回馬槍在甩開敵人之後,在奔殺而回

而拖刀計,講究一個拖字,是將敵人拖在身後,在尋找時機,向身後的敵人發起攻擊,那怎麼才能將敵人拖在身後,就靠詐,詐敗,讓敵人感覺要勝利了,才會緊跟而來

殺手鐧,顧名思義,就是絕招,就是底牌,這個戰術應用於使用的時機,要麼一開始,直接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殺敵人,要麼在捶死掙扎之時,去博一個生的希望

02| 在戰爭中的實際應用

太平天國在十四年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中,據佚名《虜在目中》記載,太平軍與清軍交戰時,“約十餘回合之後,故退二三十步,復一擁而進,謂之‘回馬槍’”而英王陳玉成最終成為了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悍柱,支撐著反清大業的存亡,最終也成就了傳奇的一生。

殺手鐧並非指的是一種戰術,每個人壓箱底的決招都不盡相同,如三國火燒赤壁,就可以稱得上是殺手鐧,一招烽火聯營直接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後世對於這一場戰役也是讚歎不絕,

綜上所述,我認為殺手鐧更為厲害一些,殺手鐧變化無窮,神鬼莫測,不拘泥於形式,可先發制人,也可後發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