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义小说的描述来看,拖刀计、回马枪、杀手锏哪一个更厉害?

骑蜗牛走高速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很难比较,看对方使用什么兵器。比如关羽,他使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属于刀类的一种,而且关羽的拿手好技便是拖刀计,依靠这个成名绝技,关羽杀了多少名将,这其中就包括袁绍的两员:颜良与文丑。当然我并不是说关羽的拖刀计更厉害,只是相对来说,拖刀计善于出其不意,不过使用次数多了,容易让人防范。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使用拖刀计的次数并不多。


再来说说回马枪,这么说吧,善使枪的人基本上都会这一招,只是熟练不熟练的事。在《射雕英雄传》里,杨康的父亲杨铁心使用的就是杨家枪,而杨家枪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回马枪。不过这一招取决于己方的武力,如果武力不够,那么回马枪的威力就大大削减。杨铁心就是最好的例子,碰上一些小兵,回马枪就比较厉害了,如果碰上武力值很高的人,那回马枪就不行了。当然了,这是武侠小说,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和马超就是耍回马枪耍得最好的,因为他们武力值高呀。


至于杀手锏,相比较前两个,它的威力就比较弱了,碰上高手,就悲催了,这主要是双锏的长度不够,遇上长兵器,其弱点就展现出来了。


青史回声


当年父亲送我去师傅那儿学拳,送到之后稍稍停留了一会儿。听到师傅跟我们说了一句话,差点儿就不让我继续学了。

当时师傅对我们说:“打不过就跑……”。父亲没听到后面的话,听到这前半句越琢磨越不是味儿。“打不过就跑”,那还学拳干什么,直接练长跑得了。

其实那天师傅在教我们“败中取胜”的几种用法。在碰到比我们强很多的对手时,或者是有很多人的时候,几乎是毫无取胜的机会。

这时候就要撒丫子就跑,只要他们在后面追,就有取胜的可能。在他们追上的时候突然挺住,回身照着膝盖或者裆部一脚,立马结束战斗。

回马枪、拖刀计就属于这一类的招法。不管是回马枪还是拖刀计,都是在无法取胜的时候,采取诈败的方式引诱对手来追。在对手刚刚追上的时候,突然回身给对方致命一击。

回马枪和拖刀计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枪和刀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使用回马枪的技术核心,是把握好距离和出枪的命中。

枪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刺,所以在使回马枪的时候,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幅度。只需稍稍拧下身,就能把枪向后刺出。这就能保证回马枪更加出其不意。

刀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劈,幅度较小的动作还有削。这就不太可能使出拧身刺出的招法。所以拖刀计的使用方法,就与回马枪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使用拖刀计诈败的时候,刀头几乎是拖到了地上。在对方追上来的时候,突然反手把刀从下往上撩。

由于刀是从下往上突然撩起,往往也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那匹往前冲击的时候,更是特别容易伤及马匹。缺点是反手撩刀的难度有点大。

回马枪相对拖刀计难度要小,所以很多用枪的名将回马枪都特别纯熟。拖刀计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技术纯熟却更容易得手。

破回马枪和拖刀计不难,只要不去追赶他们,这两种技法就没有用了。摘弓搭箭,给他来个应声落马。

锏和鞭有点差不多,对于穿戴厚重盔甲格外有效。只要挨上鞭锏,无不落马。侥幸没有落马的武将,也得吐血落荒而逃。

杀手锏有两种。一种是枪里加锏。一种是撒手锏。都不属于败中取胜的招法,大多都是在面对面的时候突然用出的。

一般很少有单独使锏的武将,大多都是使用枪或槊,锏只是身上的另一套装备。在用枪或槊与对方搏斗时,突然抽出鞭锏打招向对方。只要打中对手,就能立刻重创对手,尤其是盔甲厚重的对手。

撒手锏则是在打斗过程中,突然撒手将锏掷向对方。鞭锏是属于重量型的武器,突然间掷出对方很难能挡住。

不管是枪里加锏还是撒手锏,在评书演义里得手率特别高。

回马枪和拖刀计,只是一对一杀个把武将;而有鞭锏的武将只要一出马,对方的武将只有纷纷落马。

还是杀手锏更厉害一些。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三国演义中,拖刀计是关羽的绝招,隋唐演义中,回马枪是罗成的绝招,杀手锏是秦琼的绝招,如果把关羽的绝招-拖刀计,罗成的绝招-回马枪,秦琼的绝招-杀手锏放在一起比较,谁更厉害呢?

一个一个来看,这三大绝招有啥特别之处?

什么是拖刀计?所谓的拖刀计其实是一个计谋+一个动作,计谋就是佯装败退,就是两将单挑时关羽假装战败了,然后骑着马拖着刀逃走,一般情况下,战败逃走,对战的一方肯定会追,关羽在逃跑的过程中是一边骑马,一边用右手拖着刀,在逃的过程中,等到对方放松警惕时,关羽突然调转马头过来,将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横砍过来。

注意这个连贯动作,右手执刀在地上拖着,左手握着缰绳调转马头,趁对方不备,一把大刀横砍过来,几乎没有办法破解这个绝招,因为追赶的人是骑着马向前冲去的,关羽这么突然一下,不被吓着也被砍死了。

当然有经验的将领,也还是有防备的,唯一的防守就是用兵器挡住挥过来的大刀,但这个时候骑马有一个重心向前移动的过程,就算人反应过来了,马也反应不过来,所以大概率的情况就是马还是在向前冲,而人因为想要挡住关羽的大刀,却因为重心前移掉到马下,这样的情况不是受伤,就是被关羽俘虏了。

关羽用这招屡试不爽,先是斩了蔡阳,后来又击败了黄忠,不过话又说回来,拖刀计严格说起来是用计谋配合偷袭取胜,有点胜之不武的意思。

什么是回马枪?所谓的回马枪算是枪法中的一招,主要运用于马上搏击,两将骑马对战,当一将在另一将身后时,就可以用回马枪这招了,回马枪的动作与拖刀计有些类似,不一样的是回马枪调转马头后是刺过来的,不像关羽那样是用刀横砍过来,关羽那招横砍过来杀伤很大,杀伤面积也很大,但回马枪由于是刺过来的,一般是用于兵器是枪的时候。

枪刺过来的时候是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枪心上,刺向对方,力量很大,再加上惯性的作用,这一枪可有百斤之力,但缺点也很明显,刺的动作是有目的性的,集中于一个点,对方如果识破了,就很容易躲开。

但是,由于对方在高速奔跑中,速度很快,一般也不容易识破,再加上回马枪一般比较突然,所以也很难躲过去,别的不说,如果突然使用回马枪,对方撞到枪口上都有可能。

回马枪是隋唐演义中罗成的成名绝招,罗成的兵器是五钩神飞亮银枪,所以就能使用回马枪,罗成使用回马枪绝招刺死了靠山王杨林,罗成对杨林原本是难以取胜,于是便使用回马枪的绝技对付杨林,杨林没有识破,一招就被罗成刺杀。

什么是杀手锏?杀手锏其实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是武功中的一招绝招,相传秦琼小时候父亲被人害死,给他留下了一把金紫锏和一本56招式的秦家锏法,秦琼长大后的兵器就是金紫锏,并且熟练学习了56路的秦家锏法,而杀手锏就是56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桂皮轻易使用,直到危急时刻才会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一招杀敌,从未失手。

杀手锏具体的招式是如何发挥的,已经无从记载,所以显得更加神秘,因为见过杀手锏的人都已经死掉了,秦琼曾经与瓦岗山的华公义对战,就连程咬金这样的猛将都不是华公义的对手,秦琼上来后,与华公义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只有使用杀手锏的绝招才杀死了华公义,据说把华公义的头都打粉碎了。

秦琼曾经与罗成比武,两人各自藏了自己的绝招,到最后的时候,罗成使用回马枪逼近秦琼脸面只有半尺,罗成都以为自己赢定了,结果秦琼来个杀手锏,瞬间扭转了战局,秦琼的锏就伸到了罗成的咽喉处,所以回马枪与杀手锏相比的话,还是杀手锏厉害。

那么拖刀计与杀手锏相比,谁厉害呢?

当然是杀手锏了,因为拖刀计是要靠施展诈败的计谋才能使用,而且算是偷袭,但是杀手锏却是面对面以速度及不可思议的神秘招式击败对手,在你还没有看清杀手锏的招式时,秦琼的锏已经贯穿了你的咽喉,所以杀手锏比拖刀计厉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从演义小说的描述来评比拖刀计,回马枪、杀手锏哪一个更厉害。三国关羽的拖刀计,唐代的罗家回马枪,秦琼元帅的杀手铜。他们三人的半斤八两吧,都属于计中举胜,要说威名远震的大将还是演义中的子龙赵云更厉害。

单打独斗以许是张三丰的太极,天龙八部桥峰的降龙十八掌厉害。淡到排兵部阵,历上是孙子兵法,大不如毛泽东朱总的口贷战,麻雀战和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高等战术。是史上没有的,保持实力,强大自己的战技,才是上上之最。





5321281961冷雪


从实战来看,我认为更历害的是罗成的回马枪。

先看拖刀计,这是关公贯用的计策,用法是拖刀诈败拨马便走,诱惑对手追赶到一定距离猛然用刀拍向对方头部,对手促不及防就被打落马下,好回手一刀结果其性命。这种战法缺点是一旦被对方识破不予追赶,就不能用了,

再看回马枪,使用的代表人物是罗成,类是于拖刀计。不同的是在对方追赶的过程中,突然回过马来直奔对方一枪刺去,使对方在惊愕中不及躲闪而毙命。

最后看撒手锏,是秦琼使用金装双锏的绝活。在实战可不必详败,在对打中突然把一支锏撇向对方击伤对手。最大的缺点是必保万无一失,如果两把锏都不能击中对手,自己就惨了。

所以回马枪在实战中比较拖刀计,撒手锏略有优势,相对更利害。


用户李森


一、拖刀计

武功再高,也怕拖刀。

拖刀计有多厉害?《兴唐传》中,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被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用拖刀计一刀斩杀!

那么,威猛之极的拖刀计到底怎么使?

《三国演义》中,战长沙一回中写道:

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遗憾的是,因为黄忠的马不给力,老爷子跌下马背,关老爷没能施展出得意技。

此后,关羽在战庞德时,也曾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不过,庞德没搞那么复杂,直接回身一箭射伤了关羽。

不过,拖刀计貌似不是关羽的独家绝技,书中还有两个人会使:

“曹洪诈败而走,何曼赶来。洪用拖刀背砍计,转身一踅,砍中何曼;再一刀中腿,遂死沙场。”

“杨任自挺枪出马,与渊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渊佯败而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

曹洪、夏侯渊,曹操手下两员武功二流的战将居然也会拖刀计,而且一击成功。相比之下,名气最大的关二爷,却引而不发“拖刀”了一辈子。

直到《水浒》中他的后代大刀关胜出场,才展示了祖宗的刀法。

“两个斗不到二十馀合,关胜勒转马头,慌忙便走。单廷珪随即赶将来。约赶十馀里,关胜回头喝道:“你这厮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单廷珪挺枪直取关胜后心。关胜使出神威,拖起刀背,只一拍,喝一声:“下去!”单廷珪落马。”

“拖起刀背,只一拍”——这个“拍”字,才是精髓。

拖刀计究竟怎么使?风哥总结下来,是这样的:首先,先拖着刀诈败,敌人自然洋洋得意追击,等到了合适时机,突然握住刀攥,利用身体做轴,靠离心力抡一个弧线,狠狠拍在敌人脑袋上,就算不死也拍昏。

最好是单手抡,刀的长度能够到敌人,而敌人够不到你。

二、回马枪

说到回马枪,《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杨铁心大喝一声,双手抓住枪柄,斗然间拧腰纵臂,回身出枪,直刺道人面门,这一枪刚猛狠疾,正是杨家枪法中临阵破敌、屡杀大将的一招“回马枪”。当年杨再兴在降宋之前与岳飞对敌,曾以这一招刺杀岳飞之弟岳翻,端的厉害无比。

不过,在《说唐》等隋唐演义小说里,这是罗家枪的绝招。

“来及三合,罗成回马便走。杨林拍马赶来,看看赶到,罗成反身把枪一举,杨林把囚龙棒往下一按,不料枪不及架,往上一举,正中咽喉,杨林跌下马来,死于地下。叔宝道:“兄弟,好回马枪呵!”

因为是压箱底的绝招,罗成只使过这一次,而且对手是排名第八的杨林。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回马枪的使法,和拖刀计大致类似:先诈败,再反身刺出,但操作起来似乎技巧性高了许多。

据练过武术的朋友说,回马枪确有其招,在一些棍法、枪法中有类似的招数。

有一种技术流的解释,风哥觉得还算勉强靠谱:

假败者右手阴把持枪(虎口对枪头为阳,对枪尾为阴),握枪杆中端,枪头向后,待敌追近时,突然向后拧腰回头,右手锁定敌人咽喉部位,左手猛推枪杆。

先拖着枪,做溃败无法抵抗状,然后悄悄换持枪方法,搞突然袭击,理论上说得通。

但是怎么找到最合适的时机?早了不行会扎空,迟了更不行自己先挨刀,还要反关节别扭地扎到敌人——实在是难为回马枪的练法了。

三、撒手锏

先说这三个字,“撒手锏”还是“杀手锏”,很多专家都纠结不清。

其实很简单,“杀手锏”是统称,“撒手锏”是招法,二而为一。

看看《说唐》里秦琼的“杀手”:

叔宝回马便走。殷岳随后赶来。叔宝左手执枪,右手举锏,见殷岳一棒打来,叔宝把枪折在后背一架,扭回身来,耍的一锏,把殷岳打下马来。复一枪,呜呼哀哉。罗成道:“哥哥好撒手锏呵!”

这两表兄弟教授时互相藏私,但终于憋不住使了出来,还互相讽刺性地喝彩,写得煞是好看。

《说岳》中,也有一段岳飞大战杨再兴不能取胜,杨再兴的祖先杨景(杨六郎)托梦教他一招杀手锏。

“大战十数合,岳爷佯输败走。杨再兴笑道:“你今日为何不济?”随后赶来。岳爷回转马来,左手持枪便刺,杨再兴忙把枪架住,不提防岳爷右手将银锏在杨再兴背上轻轻这一捺。再兴坐不住鞍鞒,跌下马来。”

还有一种说法,称撒手锏撒手锏,就是把锏投掷过去砸敌人,这很令人怀疑。

战场上投掷自己的兵器砸人,突然性绝对高,但成功率呢?一旦失手,自己空手对敌岂不是自寻死路?

聊了半天,到底这些败中求胜的招数是真的吗?历史上有哪位武将使过吗?

四、真实的必杀技

很遗憾,这些一招杀敌的神奇招法,历史上没人使过,估计也没人敢使。

古代作战,两军阵前确实有”斗将“的真实历史,两军骁勇者单挑,以求鼓舞士气。

既然单挑,败中求胜的招数当然有,绝大多数是箭术,特别是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射法”的回身箭。蒙古骑兵最擅长的就是边逃边回身射箭,一招鲜吃遍天,打遍亚欧无敌手,可谓个个精通大绝招。

但箭术之外,单凭兵器败中取胜,就是两回事了。

战将交战几回合,你转身就逃,把背心卖给对手,绝对是自寻死路。

冷兵器时代,作战历来最看重的是骑术精,力气大,射箭好。这一切都有个前提:眼神更要好!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你是真败还是假败,你在前面逃,人家在后面追,视野上要比你好一百倍,追不上你也可以射死你。

人的脑后没长眼,真等到演义评书中所谓“马头碰马尾”,你再回身施展拖刀记回马枪,早就给对手一刀劈到马下了。

《旧唐史》里记载了唐将哥舒翰的招数:“翰善使枪,追贼及之,以枪搭其肩而喝之,贼惊顾,翰从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

哥舒翰是突厥人,唐代名将,威震西部边疆,唐代边民有诗赞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作战时追赶逃骑,追到后用枪搭上敌人肩膀,大喝一声,敌将惊慌回顾之际,哥舒翰顺势用枪尖刺穿他喉咙,挑到半空坠地身亡。

这才是大将的真实杀招。

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

每个男人内心里都有一个沙场,都有一骑当千的英雄梦,这些威风凛凛一招必杀的拖刀计、回马枪其实不是招数,是满满的大男孩情怀。


行者天下行


我们知道,拖刀计对应的人物是关羽,回马枪对应的人物是罗成,杀手锏对应的人物是秦琼。这三个杀招谁更胜一筹,实际是无法考据的,因为,他们不处于同一个时代。但是,我想从自己认识事物的角度,谈点一己之见。

首先,关羽和秦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罗成是隋唐演义里虚构的人物。这么看,罗成没办法和关羽和秦琼相比,所以,罗成就可以从三人中被排除了。

那关羽和秦琼谁更厉害呢?我想如果仅从演义小说的故事里看,二人都是战绩辉煌,可谓旗鼓相当,真可谓“关公战秦琼,难分胜下”。但是,如果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我觉得不论从知名度和美誉度上看,关羽都远远胜过秦琼。

后世历朝历代都有为关羽建庙供奉祭祀的习俗。关羽庙遍布大江南北,关羽的名字也远播日韩。后世人把孔子和关羽并称文武二圣。在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里,关羽以一个武夫的身份,能受到如此的顶礼膜拜,足见后世之人对他喜爱之深。关羽庙被人习惯称为关帝庙,关羽已经被后世子孙神话到帝神的高度,接受着后世人高山仰止般的朝拜。反观秦琼,他在后世人的心目中,也就是一个门神,看门的保安形象。他最辉煌的时刻,也就是曾经被画影图形登上了唐朝的凌烟阁。然而,后世历朝也无人给他建庙供奉,可见后世怀念他的人极少。这也说明他的影响力和关羽有着天壤之差。



不老真言


这三种招式都是败中求胜的路数,考验的是使用者的心理战术是否成功,还有就是能否抓住对方疏忽防御时的间隙,一击成功。



拖刀计

使用此招数时,需佯装拖刀败走,引敌将来追,等到敌将追到身后,趁敌人得意洋洋、疏忽防御之际忽然回身,以自身为轴,挥舞大刀做360度圆周运动的横劈。因为武将都是骑在马上,根本无法闪躲,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手中的兵器格挡,但是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武器被砍成两端,身体就不用说了;二是武器成功格挡,但是身体会从马上摔下来。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绝技,曾凭借此招斩蔡阳、战黄忠。

关羽斩蔡阳的时候是卖了个破绽,拍马撤走,这时蔡阳求胜心切,紧追其后。关羽等蔡阳战马近前时,抡起大刀一个360回旋,直接将蔡阳斩于马下。

但在关羽战黄忠的时候出了一个意外。关羽使用拖刀计引黄忠追赶,正要抡圆了斩黄忠的时候,忽然黄忠马失前蹄摔了下来,于是关羽的大刀抡空了,黄忠这才捡回一条命。



回马枪

使用此招数时,需要诈败引诱敌将来追,待敌将用兵器朝我方后背刺来,便乘机拨转马头,使两马成L型,才进行攻击,这时敌将招式用老,兵器也没时间拉回来抵挡,促不及防,就被刺杀于马上。

《隋唐演义》中罗成的绝技。曾用此招枪挑了靠山王杨林。

罗成和杨林只打了三个回合,罗成拍马就走,杨林以为罗成不敢恋战,于是打马便追,忽然罗成回身举枪便刺,杨林用囚龙棒一压,罗成没等招式用老,顺着囚龙棒往上一举,直刺上去,正中杨林咽喉。



杀手锏

是指武将对战时,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

《隋唐演义》中秦琼的绝招。曾用此招式锏打华公义。

秦琼出马,与华公义战在一处。不过数合秦琼忽然假装败走,二人“马头相撞马尾,华公义举戟望叔宝后心便刺,叔宝右手把枪在后背上一架,扭回身一锏打去,华公义挡无可挡,被一锏打中头部,身子跌落马下。

综上所述,以此三种招数的威力来看,当属回马枪为第一,拖刀计次之,杀手锏排名最后。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三国演义中,拖刀计是关羽的绝招,隋唐演义中,回马枪是罗成的绝招,杀手锏是秦琼的绝招,如果把关羽的绝招-拖刀计,罗成的绝招-回马枪,秦琼的绝招-杀手锏放在一起比较,谁更厉害呢?

一个一个来看,这三大绝招有啥特别之处?

什么是拖刀计?所谓的拖刀计其实是一个计谋+一个动作,计谋就是佯装败退,就是两将单挑时关羽假装战败了,然后骑着马拖着刀逃走,一般情况下,战败逃走,对战的一方肯定会追,关羽在逃跑的过程中是一边骑马,一边用右手拖着刀,在逃的过程中,等到对方放松警惕时,关羽突然调转马头过来,将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横砍过来。

注意这个连贯动作,右手执刀在地上拖着,左手握着缰绳调转马头,趁对方不备,一把大刀横砍过来,几乎没有办法破解这个绝招,因为追赶的人是骑着马向前冲去的,关羽这么突然一下,不被吓着也被砍死了。

当然有经验的将领,也还是有防备的,唯一的防守就是用兵器挡住挥过来的大刀,但这个时候骑马有一个重心向前移动的过程,就算人反应过来了,马也反应不过来,所以大概率的情况就是马还是在向前冲,而人因为想要挡住关羽的大刀,却因为重心前移掉到马下,这样的情况不是受伤,就是被关羽俘虏了。

关羽用这招屡试不爽,先是斩了蔡阳,后来又击败了黄忠,不过话又说回来,拖刀计严格说起来是用计谋配合偷袭取胜,有点胜之不武的意思。

什么是回马枪?所谓的回马枪算是枪法中的一招,主要运用于马上搏击,两将骑马对战,当一将在另一将身后时,就可以用回马枪这招了,回马枪的动作与拖刀计有些类似,不一样的是回马枪调转马头后是刺过来的,不像关羽那样是用刀横砍过来,关羽那招横砍过来杀伤很大,杀伤面积也很大,但回马枪由于是刺过来的,一般是用于兵器是枪的时候。

枪刺过来的时候是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枪心上,刺向对方,力量很大,再加上惯性的作用,这一枪可有百斤之力,但缺点也很明显,刺的动作是有目的性的,集中于一个点,对方如果识破了,就很容易躲开。

但是,由于对方在高速奔跑中,速度很快,一般也不容易识破,再加上回马枪一般比较突然,所以也很难躲过去,别的不说,如果突然使用回马枪,对方撞到枪口上都有可能。

回马枪是隋唐演义中罗成的成名绝招,罗成的兵器是五钩神飞亮银枪,所以就能使用回马枪,罗成使用回马枪绝招刺死了靠山王杨林,罗成对杨林原本是难以取胜,于是便使用回马枪的绝技对付杨林,杨林没有识破,一招就被罗成刺杀。

什么是杀手锏?杀手锏其实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是武功中的一招绝招,相传秦琼小时候父亲被人害死,给他留下了一把金紫锏和一本56招式的秦家锏法,秦琼长大后的兵器就是金紫锏,并且熟练学习了56路的秦家锏法,而杀手锏就是56路秦家锏法中最厉害的一招,桂皮轻易使用,直到危急时刻才会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一招杀敌,从未失手。

杀手锏具体的招式是如何发挥的,已经无从记载,所以显得更加神秘,因为见过杀手锏的人都已经死掉了,秦琼曾经与瓦岗山的华公义对战,就连程咬金这样的猛将都不是华公义的对手,秦琼上来后,与华公义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只有使用杀手锏的绝招才杀死了华公义,据说把华公义的头都打粉碎了。

秦琼曾经与罗成比武,两人各自藏了自己的绝招,到最后的时候,罗成使用回马枪逼近秦琼脸面只有半尺,罗成都以为自己赢定了,结果秦琼来个杀手锏,瞬间扭转了战局,秦琼的锏就伸到了罗成的咽喉处,所以回马枪与杀手锏相比的话,还是杀手锏厉害。

那么拖刀计与杀手锏相比,谁厉害呢?

当然是杀手锏了,因为拖刀计是要靠施展诈败的计谋才能使用,而且算是偷袭,但是杀手锏却是面对面以速度及不可思议的神秘招式击败对手,在你还没有看清杀手锏的招式时,秦琼的锏已经贯穿了你的咽喉,所以杀手锏比拖刀计厉害。


随遇而安ww369


历史上回马枪,拖刀计,杀手锏,而我认为这三个均属于计谋类的技能,在历史上均可随着兵团战争出现而常见

01| 回马枪,拖刀计,杀手锏

回马枪和拖刀计基本操作方法大抵相近,不同的是,回马枪在甩开敌人之后,在奔杀而回

而拖刀计,讲究一个拖字,是将敌人拖在身后,在寻找时机,向身后的敌人发起攻击,那怎么才能将敌人拖在身后,就靠诈,诈败,让敌人感觉要胜利了,才会紧跟而来

杀手锏,顾名思义,就是绝招,就是底牌,这个战术应用于使用的时机,要么一开始,直接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杀敌人,要么在捶死挣扎之时,去博一个生的希望

02| 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太平天国在十四年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中,据佚名《虏在目中》记载,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约十余回合之后,故退二三十步,复一拥而进,谓之‘回马枪’”而英王陈玉成最终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悍柱,支撑着反清大业的存亡,最终也成就了传奇的一生。

杀手锏并非指的是一种战术,每个人压箱底的决招都不尽相同,如三国火烧赤壁,就可以称得上是杀手锏,一招烽火联营直接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后世对于这一场战役也是赞叹不绝,

综上所述,我认为杀手锏更为厉害一些,杀手锏变化无穷,神鬼莫测,不拘泥于形式,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