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他們,是疫情阻擊戰的“幕後英雄”

【眾警一心 阻斷疫情】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除了那些奮戰在“紅區”、“黃區”等防疫防控一線的民警“戰士”,還有一些在後方默默支持的“幕後英雄”,來自市公安局警務保障部的三位幹警,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沒有“驚心動魄”的瞬間,但是他們始終在和時間賽跑,以最堅決的行動、最務實的舉措、最有效的落實,向身處疫情防控攻狙擊戰一線的民警、輔警提供堅實的警務保障,為他們撐起“防護傘”。

老父癱瘓在床,他和醫生妻子“錯班”照顧

“爸,咱用熱毛巾擦擦臉……”

清晨5:00,張瀛已經起床了,他先將老父親從床上抱到輪椅上,再打來熱水給父親洗漱。

這一情景,二十年如一日。

今年40歲的張瀛,現任警務保障部技術裝備管理科副科長,他的妻子就職於本市某醫院急症部,擔任主管護士。這是一個典型的警醫之家,並且家中還有兩個女兒,大女兒12歲,二女兒剛剛3歲。平時工作忙,他的負擔很重,家中的老父親已癱瘓20年,父母均已70歲。

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工作中,原本可以向組織提出自己的困難,但深知部門重要性的張瀛,主動請纓和裝備部門其他同事一起奮戰在崗位上。

“為了解決家中孩子和父母需要照顧的難題,在本市啟動一級防疫響應期間,我就與妻子商量,自己白天上班,她在家中照看孩子及父母;等到了晚上,妻子到醫院急症病房上班,我則在家照看孩子及父母……”張瀛告訴記者,家裡人手不夠,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妻子將工作時間換成了“夜班”。

但是這樣的日子也沒能堅持幾天,隨著我市疫情的發展,為了保障夜間應急物資運送工作,張瀛白天晚上都要堅守崗位。

“大年初六開始就住在單位了,目前母親和妻子肩負起了家庭的重擔,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與她們聯繫,瞭解家中的情況。”對小家,張瀛坦言有些愧疚,但是對工作,他始終爭分奪秒、盡職盡責。


【原創】他們,是疫情阻擊戰的“幕後英雄”

“物資配發不到位,質量不符合標準,直接關係到基層民警的切身利益,馬虎不得。”採訪中,張瀛舉了個例子,護目鏡前期都是整箱運過來,每個都有獨立包裝,後期由於訂購物資緊缺等因素,來的都是散裝物資,一大包有100個、200個,有沒有破損、數量對不對,都需要他們來檢查。

“記憶猶深的一次,10米長的大集裝箱車,我們聯繫人運回來,150箱物資,現場就這麼幾個人,大家‘人背肩扛’,用了半天才卸好,再分檢、清點、歸類,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據瞭解,物資運到,清點一次短則4、5個小時,多的時候需要忙上一天,“中午飯”晚上才吃,都是常有的事。而經過張瀛和同事們的努力,一袋一袋貼有清點人姓名、數量及配發單位的防護物資,被分類存放到倉庫中,詳細的應急物資檔案做到了精準配發、有記錄可查。

“有富裕的話給我們幾個,按市場價買也行……”知道張瀛負責發放口罩等緊缺物資,一些基層單位的“熟人”紛紛私下找他幫忙,都被張瀛一一拒絕了。他說,這些應急物資都是要配發一線的,不拿公家的東西去做人情,是自己的底線。

當然,“不近人情”也有過“例外”。曾有一位民警想找張瀛要幾個口罩給家中年邁的母親,張瀛得知後,立即將單位配發給他的新口罩送給了這位同事,而自己將已經帶了5天的舊口罩,經過消毒後繼續使用。

這件事情傳開後,大家紛紛理解了張瀛的想法,再也沒有“為難”他。

哺乳期的“警察媽媽” 每晚喂一次孩子

夜已經深了,在單位忙了一天,滿身疲憊的池夢露終於到了家。6個月的小兒子看到媽媽,“哇”的一下哭了出來,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孩子的表情中,分明流露出了委屈……

現年31歲的池夢露是市公安局警務保障部應急裝備科的副科長,去年6月剛生完二胎,現正處於哺乳期。

她的丈夫是監獄警察,戰“疫”開始後,在單位進行全封閉工作。


【原創】他們,是疫情阻擊戰的“幕後英雄”

女兒3歲、兒子6個月,家中父母身體也不好,兩個孩子的照顧看管都成了難題,但池夢露沒有任何怨言,而是積極響應市公安局黨委和警保部黨委的號召,當天津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之時,她立即投身到防疫抗疫的物資籌備中,為奮戰在一線的民警提供防護裝備和應急保障。

收貨、發貨、數據統計、溝通協調各單位需求,做好上傳下達等,就是池夢露一天的工作。

在這期間,她的手機成了各單位的熱線電話,“發放物資的數量、使用情況、各單位的需求……”無論多晚多忙,池夢露都會仔細記錄下來,並及時上傳整理。

“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突發情況比較多,前幾天某區出現疫情,晚上22:00領導們還在開會制定方案,相關任務下發到我這裡,需要立即彙總數據和確定發放的物資數量,整整忙到凌晨1:00,大家才下班。”說到連日來的工作狀態,池夢露坦言很辛苦,但是她又立即表示能克服。

據身邊的同事透露,池夢露身患類風溼關節炎近兩年,部分關節積液較多,物資搬多了,走路多了也會疼。但就是這樣,自農曆28至今,她一天都沒有歇。

每天忙碌到夜裡,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家,池夢露才想起自己那如芒在刺的四肢,安撫著徹夜啼哭的的兒子,睡眠都顯得太奢侈。

“每天晚上喂一次,白天讓孩子吃奶粉,相信等孩子長大了,會理解媽媽當年的工作吧。”池夢露說道。

妻子癌症恢復期 他驅車上千公里運輸物資

“我正開車送物資,一會兒和您聯繫。”

“真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一忙起來,時間過的太快了。”

聯繫李明科長時,他正在運送物資去分局的途中,短暫的採訪結束後,他立即前往下一個分局。

49歲的李明,從警已經31年了,目前任警務保障部裝備處武器警械科科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工作中,他主要負責物資籌措工作。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能力是衡量一支部隊作戰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標。


【原創】他們,是疫情阻擊戰的“幕後英雄”

“驅車前往北辰、靜海、武清……我們一家一家企業去看、去談,雖然是大宗採購,但公家的錢,每一筆都要精打細算,價格不能太高,質量還得有保證。”談及當時的場景,李明仍記憶猶深。

有數據顯示,本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之初,全國各類防護物資極度緊缺,時間緊迫、困難種種,李明憑藉自身多年裝備工作積累的經驗,在短短的5天時間裡,多次帶隊前往相關企業緊急籌措購置口罩30000個、防護服4000件、護目鏡3000個、消毒液500瓶、醫用橡膠手套5000雙等防疫物資,共計7千餘箱5萬餘件套,同時並做好了物資點驗入庫碼放,為各單位戰時警務工作提供了“堅強後盾”。

“有時候新的一批物資剛到,各單位還來不及派人過來領,我就挨家送,儘量提高配發效率,讓民警早日用上防護。”如今戰役進入攻堅階段,李明每隔幾天就要去給基層各單位運送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一箱箱物資,一次次出行,截止目前,為各基層運送物資,李明已驅車上千公里。經過不懈努力,為全局防疫防控戰線上的基層一線民警提供了充足、全面的防護物資保障。

此外,為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安全防範和防疫工作,李明還針對此次疫情就倉庫防疫工作進行了多次安排,對所有來庫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來訪車輛消毒、並且每天對辦公區和生活區進行全面消毒,用餐實行分時、分批、分餐制,確保了倉庫防疫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嚴密到位。

每天7:00出現在單位,21:00以後才下班……工作上這麼拼,通常都有一個穩定的家庭做後盾,但對於李明來說卻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目前正處於癌症術後恢復期,極需家人的精心照料,但是丈夫一出門就是一天,通常只有21:00以後,夫妻二人才能吃上一口熱乎飯。由於知道丈夫的工作重要性,妻子並沒有絲毫抱怨,而是堅決支持對方。

“等疫情結束後,再好好彌補對妻子的虧欠吧。”談到家人,李明的眼角有些溼潤。

“我們的同志雖然都在幕後,但每個人既是保障員更是戰鬥員,大家都很拼。”採訪結束時,市公安局警務保障部副主任李海峰告訴記者,他們有信心,確保全局的物資供應,早日贏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記者 高鍇

通訊員 楊春慶 李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