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们,是疫情阻击战的“幕后英雄”

【众警一心 阻断疫情】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除了那些奋战在“红区”、“黄区”等防疫防控一线的民警“战士”,还有一些在后方默默支持的“幕后英雄”,来自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的三位干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没有“惊心动魄”的瞬间,但是他们始终在和时间赛跑,以最坚决的行动、最务实的举措、最有效的落实,向身处疫情防控攻狙击战一线的民警、辅警提供坚实的警务保障,为他们撑起“防护伞”。

老父瘫痪在床,他和医生妻子“错班”照顾

“爸,咱用热毛巾擦擦脸……”

清晨5:00,张瀛已经起床了,他先将老父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打来热水给父亲洗漱。

这一情景,二十年如一日。

今年40岁的张瀛,现任警务保障部技术装备管理科副科长,他的妻子就职于本市某医院急症部,担任主管护士。这是一个典型的警医之家,并且家中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2岁,二女儿刚刚3岁。平时工作忙,他的负担很重,家中的老父亲已瘫痪20年,父母均已70岁。

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中,原本可以向组织提出自己的困难,但深知部门重要性的张瀛,主动请缨和装备部门其他同事一起奋战在岗位上。

“为了解决家中孩子和父母需要照顾的难题,在本市启动一级防疫响应期间,我就与妻子商量,自己白天上班,她在家中照看孩子及父母;等到了晚上,妻子到医院急症病房上班,我则在家照看孩子及父母……”张瀛告诉记者,家里人手不够,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妻子将工作时间换成了“夜班”。

但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能坚持几天,随着我市疫情的发展,为了保障夜间应急物资运送工作,张瀛白天晚上都要坚守岗位。

“大年初六开始就住在单位了,目前母亲和妻子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与她们联系,了解家中的情况。”对小家,张瀛坦言有些愧疚,但是对工作,他始终争分夺秒、尽职尽责。


【原创】他们,是疫情阻击战的“幕后英雄”

“物资配发不到位,质量不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基层民警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采访中,张瀛举了个例子,护目镜前期都是整箱运过来,每个都有独立包装,后期由于订购物资紧缺等因素,来的都是散装物资,一大包有100个、200个,有没有破损、数量对不对,都需要他们来检查。

“记忆犹深的一次,10米长的大集装箱车,我们联系人运回来,150箱物资,现场就这么几个人,大家‘人背肩扛’,用了半天才卸好,再分检、清点、归类,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据了解,物资运到,清点一次短则4、5个小时,多的时候需要忙上一天,“中午饭”晚上才吃,都是常有的事。而经过张瀛和同事们的努力,一袋一袋贴有清点人姓名、数量及配发单位的防护物资,被分类存放到仓库中,详细的应急物资档案做到了精准配发、有记录可查。

“有富裕的话给我们几个,按市场价买也行……”知道张瀛负责发放口罩等紧缺物资,一些基层单位的“熟人”纷纷私下找他帮忙,都被张瀛一一拒绝了。他说,这些应急物资都是要配发一线的,不拿公家的东西去做人情,是自己的底线。

当然,“不近人情”也有过“例外”。曾有一位民警想找张瀛要几个口罩给家中年迈的母亲,张瀛得知后,立即将单位配发给他的新口罩送给了这位同事,而自己将已经带了5天的旧口罩,经过消毒后继续使用。

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理解了张瀛的想法,再也没有“为难”他。

哺乳期的“警察妈妈” 每晚喂一次孩子

夜已经深了,在单位忙了一天,满身疲惫的池梦露终于到了家。6个月的小儿子看到妈妈,“哇”的一下哭了出来,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孩子的表情中,分明流露出了委屈……

现年31岁的池梦露是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应急装备科的副科长,去年6月刚生完二胎,现正处于哺乳期。

她的丈夫是监狱警察,战“疫”开始后,在单位进行全封闭工作。


【原创】他们,是疫情阻击战的“幕后英雄”

女儿3岁、儿子6个月,家中父母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的照顾看管都成了难题,但池梦露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积极响应市公安局党委和警保部党委的号召,当天津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之时,她立即投身到防疫抗疫的物资筹备中,为奋战在一线的民警提供防护装备和应急保障。

收货、发货、数据统计、沟通协调各单位需求,做好上传下达等,就是池梦露一天的工作。

在这期间,她的手机成了各单位的热线电话,“发放物资的数量、使用情况、各单位的需求……”无论多晚多忙,池梦露都会仔细记录下来,并及时上传整理。

“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突发情况比较多,前几天某区出现疫情,晚上22:00领导们还在开会制定方案,相关任务下发到我这里,需要立即汇总数据和确定发放的物资数量,整整忙到凌晨1:00,大家才下班。”说到连日来的工作状态,池梦露坦言很辛苦,但是她又立即表示能克服。

据身边的同事透露,池梦露身患类风湿关节炎近两年,部分关节积液较多,物资搬多了,走路多了也会疼。但就是这样,自农历28至今,她一天都没有歇。

每天忙碌到夜里,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池梦露才想起自己那如芒在刺的四肢,安抚着彻夜啼哭的的儿子,睡眠都显得太奢侈。

“每天晚上喂一次,白天让孩子吃奶粉,相信等孩子长大了,会理解妈妈当年的工作吧。”池梦露说道。

妻子癌症恢复期 他驱车上千公里运输物资

“我正开车送物资,一会儿和您联系。”

“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一忙起来,时间过的太快了。”

联系李明科长时,他正在运送物资去分局的途中,短暂的采访结束后,他立即前往下一个分局。

49岁的李明,从警已经31年了,目前任警务保障部装备处武器警械科科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他主要负责物资筹措工作。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能力是衡量一支部队作战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


【原创】他们,是疫情阻击战的“幕后英雄”

“驱车前往北辰、静海、武清……我们一家一家企业去看、去谈,虽然是大宗采购,但公家的钱,每一笔都要精打细算,价格不能太高,质量还得有保证。”谈及当时的场景,李明仍记忆犹深。

有数据显示,本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之初,全国各类防护物资极度紧缺,时间紧迫、困难种种,李明凭借自身多年装备工作积累的经验,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多次带队前往相关企业紧急筹措购置口罩30000个、防护服4000件、护目镜3000个、消毒液500瓶、医用橡胶手套5000双等防疫物资,共计7千余箱5万余件套,同时并做好了物资点验入库码放,为各单位战时警务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有时候新的一批物资刚到,各单位还来不及派人过来领,我就挨家送,尽量提高配发效率,让民警早日用上防护。”如今战役进入攻坚阶段,李明每隔几天就要去给基层各单位运送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一箱箱物资,一次次出行,截止目前,为各基层运送物资,李明已驱车上千公里。经过不懈努力,为全局防疫防控战线上的基层一线民警提供了充足、全面的防护物资保障。

此外,为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安全防范和防疫工作,李明还针对此次疫情就仓库防疫工作进行了多次安排,对所有来库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来访车辆消毒、并且每天对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全面消毒,用餐实行分时、分批、分餐制,确保了仓库防疫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严密到位。

每天7:00出现在单位,21:00以后才下班……工作上这么拼,通常都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做后盾,但对于李明来说却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目前正处于癌症术后恢复期,极需家人的精心照料,但是丈夫一出门就是一天,通常只有21:00以后,夫妻二人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由于知道丈夫的工作重要性,妻子并没有丝毫抱怨,而是坚决支持对方。

“等疫情结束后,再好好弥补对妻子的亏欠吧。”谈到家人,李明的眼角有些湿润。

“我们的同志虽然都在幕后,但每个人既是保障员更是战斗员,大家都很拼。”采访结束时,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副主任李海峰告诉记者,他们有信心,确保全局的物资供应,早日赢得战“疫”的最终胜利。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杨春庆 李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