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汉武帝“幸”霍去病是什么意思?

史事春秋


汉武帝幸霍去病是宠幸,就是非常信任,不是临幸。人与人能聊的上,看着顺眼,对异姓叫宠爱,与同性叫同性恋,这叫对眼。武帝宠幸霍去病这叫看着顺眼,什么事都依着信任他。

汉武帝有多宠幸霍去病?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第一,霍去病十八岁被武帝封为侍中郎,这待中郎可是皇帝最信任宠幸的人,能直接进入皇宫接受皇帝的指示。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时,汉武帝还为他特定出一个新的官职,汉朝对军官晋升有严格的规定,不管武帝多么喜爱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也只是个校尉身份。而武帝放着现成的校尉职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骑、虎贲等不用,专门为霍去病新封一个职位,“骠姚校尉”。十九岁的霍去病立下战功,被武帝封为骠骑将军,位列三公,金印紫绶与大将军官位俸禄相等,骠骑将军第一次在历史诞生,专门为霍去病而设。后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冠压全军,又是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而设立的爵位,从此以后中国在比赛的成绩中,才有了冠亚之分,可见汉武帝多么宠幸霍去病。

第二,汉武帝不光为霍去病专门设立官位,还为他置办豪华府邸。霍去病也是恃宠而骄,李敢是霍去病手下的一名猛将,他是李广的儿子,跟着霍去病出击匈奴,由于作战勇猛立下战功,被封为关内侯。李敢非常怨恨大将军卫青,使自己的父亲李广含恨而死,李敢打伤了卫青,卫青觉得也对不住李广,把挨打的事隐瞒下来。谁知让外甥霍去病知道了,在陪同武帝去甘泉宫打猎时,霍去病把李敢当做猎物一箭射死。汉武帝明知此事,为了偏袒霍去病,武帝对外宣称是让鹿撞死的。《史记》里司马迁把卫青、霍去病归属于《佞幸传》里面:“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又与别的皇帝男宠区分开,实际上把二位当做武帝的男宠了。

总之,汉武帝偏袒信任霍去病,这才使霍去病在征伐匈奴上立下赫赫战功,在青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武帝也多次为他破例设立官位,这也说明了汉武帝不但宠幸霍去病,而且霍去病也有着自己的卓越军事才华。


趣谈汉史


古时候讲明名分,论出身。其实现在也一样,只不过那时候表现比现在严重而已。《小尔雅》里面有说: “非分而得曰幸。” 所以我个人认为汉武帝“幸”霍去病,只是宠爱而已,不可能有搞基的嫌疑。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霍去病的出身问题。按照正常的伦理关系,他是没有资格受到汉武帝的宠爱的。霍去病是二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和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的私生子,私生子还不说,他亲生的爹霍仲孺还不认他,逃跑了。只不过因为卫少儿是皇后卫子夫的二姐,霍去病虽然说是私生子,但还算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所以也算得上是汉武帝的姻亲外甥了。即使如此,按照历史上的伦理关系讲,霍去病的身份是非常尴尬,作为卫少儿的儿子都可以说得上“非分而得”了,因为是偷情的产物。得到当朝天子的宠爱了,那更是“非分而得”,他能得宠,只是汉武帝刘彻爱屋及乌的结果。

第二个原因,历史上皇帝搞基还真没有见过和武将搞基的,一般都是文官和倡优戏子搞基。被强势的人搞过基的一般都很娘,一个娘炮怎么可能上战场,还杀敌那么厉害,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别想多了,这个“幸”只是因为汉武帝宠爱卫子夫而爱屋及乌,不嫌弃霍去病是个私生子,宠爱他罢了。

因为霍去病的小舅舅卫青的母亲卫媪,即她的外婆,也就是汉武帝的丈母娘,和县令郑季偷情后私生了卫青,只是郑季不喜欢卫青,卫青才依了母亲的姓,按道理,卫青应该姓郑才对,和卫子夫也只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关系,但是汉武帝不但没有嫌弃卫青的私生子的身份,还让自己的大姐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要说“非分而得”从卫青就开始了。足见汉武帝有多爱卫子夫了。


妖风肆启


当然不可能是把霍去病给睡了!

在古代的语境中,“幸”有很多意思,如:

1、幸运。

不幸短命死。——《论语·雍也》

意思是“不幸运很年轻就死了。”

2、侥幸。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意思是:“侥幸得以脱身。”

3、幸亏。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如今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项伯)来告诉我。

4、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意思是:希望你广泛地询问打听(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5、宠爱,宠幸。(此处的宠幸区别于宠幸女子和女子同房。)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你被赵王宠幸。(“于”表示被动。)

6、皇帝到某处,驾临。

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意思是:久久地站立向远处看(秦始皇有没有来),希望皇帝来自己这里。

再如:人言陛下欲幸南山。——《李世民畏魏征》

意思是:有人传言陛下想要到南山。

7、君主宠幸妇女。(就是指跟妇女同房)

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刘邦)现在进了函谷关之后,没有获取财物,没有宠幸妇女。

8、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国演义》

意思是:大丈夫能够上战场杀敌,这是幸福的事情,我有什么遗憾呢?

所以,“幸”在古代有很多的意思。那么我们怎么区别?怎样确定它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呢?

方法:根据句子语境来判断!

题主提供的句子我找出来了,如下: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善骑射以及后边的句子强调的是霍去病的能力和骁勇善战,而后皇帝封赏。

前边的句子说:大将军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十八岁,幸,担任天子侍中。

注意,并不是说十八岁了,被皇帝睡了,就当官了。

在汉代,像大将军姐姐儿子这种身份的人,是有特权的,这种特权就包括可以直接凭借地位当官,而且,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强调了霍去病的才能,而且说霍去病十八岁,应该是年少有才,所以被皇帝授予官职是应该的。

这是最合理的逻辑!

所以,此处的幸是宠幸的意思,不过不是“同房”的那种!


观心讲国学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也就是说在霍去病17岁随着舅舅卫青出征,回来就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赏识,随后将其封为侍中郎。

汉朝时期侍中郎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肥差,如同满清时期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前途不可限量。官职虽不在正规的官职范围内,级别却属于从一品。汉武帝如此信任一个刚刚年满18岁的少年郎让不少人质疑,甚至在野史中还记载了“武帝幸去病”。让后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史记中曾多次出现过“幸某人”,意思为依恋某人,喜欢某人,宠爱某人。霍去病战功赫赫,汉武帝又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一代天子,自然会善待他,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给这么高的职位着实让人想入非非。

司马迁曾在《史记·吕太后本纪》“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意思是说刘邦当上汉王以后得到了戚姬,十分宠爱戚姬,并且和戚姬生下了赵王如意。如果按照这个意思就推断那就和野史传闻的断袖之癖合得上。

但由于霍去病英年早逝再加上汉武帝一生粉红知己无数,因此极少有人会想到此处。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奥妙之处,让人满腹疑问,但却不得古人真正的意境所在。





国学紫薇


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记载过,汉武帝刘彻,幸于霍去病。这个幸字,当然不可能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个幸字。因为刘彻据史学家们所研究得知,他并没有喜好过男色。因此这个信只能是宠幸的含义。这个宠幸只是汉武帝满意于霍去病的年少有为罢了。

因为在历史上他毕竟封了霍去病为冠军侯,勇冠三军这样的赞赏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过只有三个人曾经有过有这样的幸运。而霍去病年仅20,便是得到了这个称号。这样的成就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史书上的一大惊艳之举。

但汉武帝刘彻之所以宠信霍去病,也并不是凭借自己喜好,便随意的宠信霍去病的。霍去病不过20,便立下了封狼居胥这样在兵家历史书上居功至伟的伟业,可以说是他把匈奴人赶到了北漠之北, 让匈奴人几十年内不敢南下。因为他这样的勇猛,他获得这样的封赏以及皇帝的宠信,当然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可惜这样年少有为的奇才早早病故,从而不知使后世少了多少传奇。

对待古书上面的字词含义,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猜测。还是要联系一下这段话、这个字,在上下文之间的含义才可以下结论。因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每个字词的含义,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经过无数学者,细思苦想,所研究出来的东西。而我们对这么一个字的探讨,也表明了我们对学术的认真态度。



十一阅读vlog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也就是说霍去病十七岁时随舅舅卫青出征,回来后受到了汉武常的赏识,封为侍中朗。

史记中曾多次出现过“幸"字,多是宠爱、喜欢、有幸的意思。汉武帝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一代明主。


王玉洁507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千年来文化演变,已经从最初的象形字义,赋予了多种含义。

“幸”,在《说文》中解释为“吉而免凶也”。假设将《说文》中的解释作为“幸”的最初含义,可以理解为“幸”是本来不好的事情,突然转为好的方面;这里面就包含了意思运气、概率的成分在里面。

譬如:《论语》中“不幸短命死矣”,《小尔雅》中“非分而得谓之幸”,都可以理解为含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随着日常生活的应用,“幸”的含义也进一步有了延伸。如在“三生有幸”“乃幸见取”中,“幸”不但有运气成分的同时,也多了一层“荣幸”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很光荣的意思。

古代特权社会,特权阶级对与被见者来说,当然也就是一件很荣幸、很光荣的事情了。因此,皇帝去见某一个大臣或者女子,也就可以用“幸”来表达,至于皇帝见了之后具体内容,又给“幸”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能一概而论。

也就是说皇帝见了自己宠辛的对象之后,当然也有许多活动要开展,这些活动也就给与“幸”一些具体的含义。譬如:皇帝见宠爱的妃子,除了喝酒、聊天、还有睡的内容,但是皇帝见了宠臣,除了喝酒、聊天之外,那么睡的功能就不是那么主要了。

汉武帝见任何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都可以用“幸”来表达,但总不能说,汉武帝“幸”谁就意味着睡谁吧。霍去病被汉武帝“幸”后,被拜为为天子侍中,这里是只能理解为宠辛、疼爱的意思。当然历史上也有睡觉功能,不过笔者认为霍去病绝不属于此列。


安定郡小书生


对皇帝来说,临幸,就是睡了女人。

但是还有一个宠幸啊。宠幸,泛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下者的宠爱。

卫青、霍去病都出身低微,卫青是平阳公主家奴,霍去病则是卫青姐姐的私生子,卫青凭借卫子夫才得到展示才能的机会。霍去病也因卫青的抚养而得到汉武帝关照。

如果没有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幸,卫青霍去病就不可能获得出头之日。所以当时人虽承认卫青霍去病功勋卓越,才能优秀,但他们被提拔则是因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的裙带关系。


四川達州


“幸”字在古汉语的语境中有很多种解释,这就需要我们去仔细考虑语境下这个字应该是什么意思最合适。

题主所提出的这句话中,“幸”字单独一个字作为了一句话,这个字在笔者看来有可能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宠幸”,一个是“幸运”。

作为“宠幸”的意思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霍去病得到了天子的宠幸/垂爱,能够担任天子侍中。

如果是“幸运”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霍去病很幸运,担任了天子侍中”。

以上就是笔者的回答,欢迎大家评论讨论,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要忘记点赞关注哦 谢谢大家~



璀璨一页


这里的幸不是临幸,古代文言中的"幸"有多种解释,临幸只是其中一种,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幸可能是赞赏、宠幸之类,比如柳公权《神策军碑》中就有"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的碑文。结合《史记》记载,可能是汉武帝十分欣赏霍去病的才能,比较宠幸他,所以提拨他为天子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