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亭|第5期|「名人軼事」史香崖軼事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第5期

編者按:文章內容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體觀點

讀樂亭|第5期|「名人軼事」史香崖軼事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一、自幼不凡的傳說

樂亭縣大港村史夢蘭,字香崖,號硯農,為清代京東著名文人。其先祖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江陰遷來樂亭縣西南鄉大港村落戶,是當地之名門望族。

夢蘭於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以文名重於當時。傳說他幼年就穎悟過人,八歲時求學於村中私塾,新年過後,一群學生爭先恐後去給老師拜年。擁到門前一看,見老師門旁貼了新對聯。

上聯寫:喜他人上二下八增加一歲

下聯是:嘆我輩裡一外九過了新年

學生們看後皆不解其意,唯夢蘭暗吃一驚,急忙轉身回家告知母親,說他的老師過年時沒吃上餃子,卻吃了一頓窩窩頭。

母親問他是怎麼知道的,他就把老師門旁的對聯念給母親聽,同時作了個包餃子和做窩頭的手勢。母親恍然明白,急忙撿了一盆餃子,叫他給老師送去。老師接到後,不覺潸然落淚,嘆息了一聲說:“你真是個聰明過人的孩子,將來必成大器,以後一舉成名,就不會像老師這樣窮苦了。”夢蘭從老師屋中出來,又看到糧房門旁也貼了對聯。

上聯寫:鼠因糧盡傷心去

下聯是:犬為家貧放膽眠

回家後又和母親說了,母親派人又給老師送去了糧米。據說這位老師是一位落了第的秀才,夢蘭又是個心有靈犀的孩子。從此以後老師感念史家的好處,對夢蘭的學業非常盡心。老師教導有方,學生聰明好學,終於使夢蘭後來成了名。

根據道光年出版的《樂亭四書文鈔》中說:夢蘭的老師溫琢,字精齋,曾考取過貢生,性格篤實和氣,一生中都沒有發過脾氣。在史家教讀夢蘭五年,兩人相處的關係甚好。夢蘭說他的老師是一個有厚德之人。老師的兒子叫溫如春,與夢蘭一起攻讀,在道光甲辰年領過鄉薦。上面所記為鄉里間的傳說,那老師是否是溫琢,就不得而知了。

二、五試春闈 不願為官

史夢蘭的一生,據王樹楠撰寫的史夢蘭“墓誌銘”中說:

“先生性嗜學,淡於榮利,自道光庚子舉於鄉,五試春闈不第,以史館騰錄議敘選授朝城知縣,力辭不赴。”

即五試春闈,又辭官不就,其原因孫奉先在“樂亭四書文鈔”跋文中說:

先生舉庚子鄉闈,應禮部試,屢膺卓薦,薦且中,為總裁某黜落,遂絕意進取,奉太夫人家居,杜門著書以自怡悅。

孫奉先與夢蘭長子史安溪為至交,對於史夢蘭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從而可知其不願為官的原因所在。“屢膺卓薦”為禮部的推薦並不止一次,沒被選中,卻與屢被總裁某“黜落”有關。這一點與李太白之受阻於楊國忠的故事,卻有些相同。文章即便再好,不行賄於考官,也是不能中選的。“不要文章高於下,只要文章中試官”,舊社會科舉制度之黑暗就是這樣。

以夢蘭之才,“於書靡所不通,下筆數千言”。(見墓誌銘)。卻不能見用於當時,可以看出清代自道光以來,國勢日衰的原因所在。小人當道,人才豈能有進身之路。夢蘭五試春闈不第,並非才之不佳。

奉先又說:

“先始以子侄之禮,拜見先生於寓所,先生儀度端偉,言談風采,粹然先正典型,益嘆向之所傾慕於先生者非虛。”

從而更可知夢蘭不但文采高雅,並且儀表風度,亦不同一般,是當時文人中之佼佼者。

正因夢蘭名重當時。在同治戊辰,曾國藩駐保定時,亦傾慕其才,而敦請相見。

王樹楠碑銘雲:

“同治己巳,湘鄉曾文正公督直隸開館,延聘畿輔鴻文碩學之士,吾先祖竹溪公與樂亭史先生同時應徵。及直隸李文忠公創修《畿輔通志》,而定州王君文泉又有校刊《畿輔叢書》之舉,皆禮聘先生,均以母老辭。”

據史:當時的曾國藩與李鴻章二人,可以說是權傾朝野,煊赫一時的人物。而夢蘭卻不欲攀炎附勢,借之以進身,反以母老辭之。足見人品之高,不同於一般。正如他的一篇文章中所言:

“天地之精華, 不遇其時則不發,

古今之靈秀, 不得其地則不生。”

夢蘭並非百里之才,朝廷委以朝城縣令,尚不赴任,豈能夠屈身於權勢之門。辭而不就,正是因“不遇其時,而又不得其地”。

今再舉一例以明其不願為官之原因,史夢蘭曾在《文鈔》評點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邦有道則谷,苟邦無道,而谷乃可恥也。”

當時的清朝帝國,正當朝政日非,民心背離的時代,夢蘭提出了當官食谷為可恥,這正與儒家所說的“邦無道富且貴焉”的思想是一致的。

又於他自己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我不佞,人自喜佞,我不美,人自喜美,噫:今何世耶,固以不佞不美處之耶!”(見《硯農制義》)。

這也正是指的當時文武百官,以諛佞為事,以聚財為美的不正之風。

豺狼當道,正直之人,自當退避。文人應守正惡邪,澤及當時,以名留後世。豈能效楊雄之委身王莽,為人所不齒。蔡邕之屈事董卓,遭殺身之禍。更何況當時愛國之士,皆不能見用於朝廷,如林則徐因禁菸而流放。生非其時,不進則退,自不待言矣。

三、家中富有藏書

史家的藏書甚多,為京東之最,僅《全史宮詞》一書中就載有527種,收藏之書,難以數計。

他蒐集抄錄的文章,在《樂亭四書文鈔》中所載為238篇,樂亭之著名文人,如李蘭,張快亭,楊開基,倪上述,姚協於等人之文稿得到保存,皆得流傳於世,夢蘭之功實不可沒。他說欲將其所藏之文稿編輯《永平府文鈔》而未果,可見其藏文章之多。

夢蘭蒐集書籍、文集,盡全力於一生。如在其所著書的序文中說;

“旁搜博採,極耳目所至,無不走訪。”

從而可見他對蒐集書籍、文集的痴心和劬勞。

又說:“自宋變論策為經義,迄今六百餘年,陵谷屢遷,其間名公鉅製,為水火戕,兵燹所毀者,正不知凡幾。”

更可見他對書籍、文集,流失的挽惜。正因其對書籍、文集愛惜之深,重視之極,多方面的進行蒐集,因此家中藏書之多,無人可比。

夢蘭的書法甚佳,並獨具一格,時人稱為傳世之筆,至今仍有不少書法愛好者,在藏著他的遺墨。因此性之所好,他對書畫的蒐集,更是不遺餘力,家中所藏之書畫甚巨,在其著作中,更有《家世藏書畫記》一書行世,為我國書畫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

另外更有《家藏書畫記》一書行世,從而更可見藏畫之富。

《古今圖書集成》一書,選擇之廣,卷數之多,為群書之最。內分六編,三十二典,計6109部,文人皆難得一見。夢蘭卻不惜重金,購得其全部,藏於“止園”之中,以便隨時參閱。後來此書由其後人以萬兩白銀之高價,賣於《京東第一家》劉石各莊,現藏於北京圖書館,可以說這是他對保存我國文化所作的一大貢獻。

四、著述一生

夢蘭一生的著作,據墓誌所載有“《論語翼注駢枝》二卷,《爾雅》、《廣雅》十三卷,《史肪》八卷,《氏族考異》四卷,《輿地韻編》二百卷,《全史宮詞》二十卷,《古今謠諺補註》二卷,《古今風謠拾遺》四卷,《古今諺拾遺》六卷,《異號類編》二十卷,《四朝詩史》、《永平詩存》、《畿輔藝文考異》諸書數百卷。”雖然《樂亭縣誌》、《止園詩話》、《圖書便覽》、《讀書雜記》、《放言百首》、《樂亭四書文鈔》、《硯農制義》等書並未列名其中。因其皆有關於世道人心,故俱得流傳於世。

我們從其著書之多中可以看出,他一生所費的精力之大,是無人能比的。

在清朝光緒年間,夢蘭主持了《樂亭縣誌》與《永平府志》的編修工作。給全縣人民留下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據李潤霖《縣誌》跋稱:“爰趨商於史香崖先生,……先生主其事。”“……適值太守遊公(遊智開),以捐修城工至樂,並邀香崖先生纂修郡志(永平府志),……時幾兩載,而書乃告成。”

考:《樂亭縣誌稿》,曾國藩讀後有“釐正舊例,體裁尤雅”之譽。遊智開稱:可與“武功”、“靈壽”之志相媲美。每當我們閱讀這部著作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就要緬懷這位名振一時的文人,他終生投身於文化研究之中,在舊時代給我們樂亭縣放出了異彩,給後世留下了可供參考的資料,他的名字將永遠不會在人們的心目中消失。

他的文章在《硯農制義》一書中,保留下了30篇,時人評為:

“得自龍門, 神乎技矣。

語有精光, 墨無旁瀋。

聲如萬鈞洪鐘, 勢如萬斛源泉。”

從評語中可以看出其文采之高。

他的詩詞更是不同凡響,所著之《全史宮詞》一書,縱橫二十一史,上下四千餘年,以絕句千首來暢述宮史,是中國歷史上的絕無僅有之作。時人稱:

“縱教一斗能百篇, 猶費謫仙十日飲,

旁人不暇亦不敢, 小儒見之口應噤。”

雖然是對其詩的讚譽之詞,但並不為過。

當時樂亭名畫家張燦讀了此書之後,給他畫一副《松蔭讀史圖》並提詩一首:

“孝先腹笥本便便, 倒峽詞源瀉湧泉,

落筆縱橫三萬字, 分箋上下五千年,

漫將宮體嘆輕靡, 應合風詩付管絃,

一卷松蔭清客處, 瀏懷早向畫圖傳。”

不只是畫絕,其詩亦絕,為一代文人的唱和佳作。

五、良知摯友

在清同治壬戌年1月13日,夢蘭購地於昌黎縣城北之碣石山,建別墅名“止園”。

據《縣誌》記載:夢蘭在其村之東北,亦建有“止園”。

志載止園,大港史香崖別墅,位於村之東北,老樹參天,名花滿圃,假山上高出雲表者,“樾亭”也。灤江北來,蜿蜒環抱,蒲風荷雨,雅曲天成,額為葉香士棣書,與碣石山為名同地異。

史香崖建園而稱“止園”,其喻意為憩止於此,概將學陶淵明之隱居。書中言欲約常守方於園中,以讀詩論文為樂。

常守方,字職卿,號半禪,道光二十四年舉人,與夢蘭是同窗好友,著有《半禪初草》、《臨溟遊草》、《昌圖遊草》等書傳世。咸豐三年。夢蘭與守芳同赴春闈禮部應試。此時正值太平天國兵威大震,10日之內就丟失了3個會城,全國上下人心震動。守方聞之慨然說:“時事如此,何營營於名利為。”(見《樂亭縣誌稿譯編》)。未到終場,就相協夢蘭同遊田磐山而歸。(見《樂亭四書文鈔》)。從而可見兩人之志同而道合,皆蔑視於功名與利祿。常守方的觀點,也正是夢蘭的觀點。

據《縣誌》載:

常守方於村東闢建培園,時花藝果,親自提水澆灌,暇時,則品茶燻爐香,與生徒坐文藝,終不問世間升沉興衰之事。

“還從物外起田園”,兩人之行止如出一轍。當時的景象如見:

修竹交加列翠屏, 四時籬落野花馨,

床頭堆積皆黃卷, 坐上往來無白丁。

一個“止園”,一個“培園”史、常兩個良知摯友“寄傲于山泉林下,吟清風以弄明月”,別有一種文人的情感與樂趣。

常守方不止是文章好,並且詩寫的也好。今擇錄其絕句一首如下:

挑燈讀罷夜將闌, 雅管風琴一例看,

多少歡娛多少恨, 漫疑歌哭兩無端。

志同道合之人,相邀論文,賞花賦詩,自是樂事。但據夢蘭書中所記,守方在夢蘭碣石購地的次日,就因得疫癘而辭世。失去良友,這是夢蘭最為悲痛的事情。因去世過早(時年55歲),時人惜之。他在辭世之前叮囑家人,把生前所寫的文章交付於夢蘭,可見兩人的情感之深。夢蘭為了紀念這位摯友,將其遺文附於《樂亭四書文鈔》之後,並綴文以記其事。

六、京東一人,人人仰慕

夢蘭雖未再科考,而由於他的才高名盛,直隸學使周德潤於光緒十六年上奏皇帝,加封為“四品銜”.光緒二十四年?學使徐會灃又以“碩學耆儒”疏請,加封為“國子監祭酒銜”,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夢蘭之推崇。此時正值慈禧太后當政,親口稱其為“京東第一人。”

因夢蘭之名重,致令文人皆慕名請教,王公大臣皆樂與交往。據傳:其在京之時,有江蘇嘉定舉子徐 因考取未中,落魄於京師,聞夢蘭之名而前去拜訪。兩人交談後,夢蘭深知其能,為成就其學業,曾親自寫信,令赴“樂亭劉家”借館讀書,後又到了“崔家”。結果下期再考時得中了“狀元”。

據樂亭故老相傳,本縣四大家之一的崔家“聚德堂”主崔佑文,當時是“京東第一皇糧莊頭”,乃隸屬於某王府之旗奴。有一次去京中交差,其主子叫他進見。正值夢蘭當時受其宴請,因與佑文碰面,就急忙起身來打招呼,呼之為八爺。原來佑文在本家排行為老八,鄉里間背後送號叫他“崔八廝”(音些),在當面時又皆稱呼為八爺。夢蘭不改其稱,反而使這位王爺起了疑心,誤認為皇家四品官反稱之為八爺,豈不是在鄉里中橫行無忌,因此於以大聲怒斥。夢蘭聽了後急忙解釋,說佑文在本縣德高望重,故鄉里中皆尊稱之,王爺這才未加嚴責,這件事一直在故老中傳說著。

史夢蘭生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四月二十九日,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二日病逝,享年86歲。至今雖已故去一百多年,但百年之中,卻在樂亭縣出現和成長了難以數計的知名文人,在2004年《讀樂亭》的第一期,我們就看到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9名樂亭籍院士,可見樂亭人正在不斷成長。

在樂亭這一文化大縣的年青人中,具有前人的遺澤,受過文化的薰淘,遇到了當今興文重教的新時代,必將再出現一大批名重於時的文人。

正是:

櫻花謝後桃花新, 穿過一村又一村。

前代名人成往事, 樂亭今人勝古人。

以上是我縣清代著名文人史香崖的幾則軼事,因餘本拙於寫作,不善為文,今軼書其梗概,以供讀者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