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百歲壽星:樂亭縣汀流河鎮豐莊村徐張氏

來源:樂亭縣民政局、樂亭文化研究會主編《樂亭百歲壽星》(2016年輯印)/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

題圖來自網絡,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百歲壽星:樂亭縣汀流河鎮豐莊村徐張氏

豐莊村的徐張氏,她於1910年2月出生在本村的張家,因為丈夫徐子來在弟兄中的排行第五,所以習慣上人們都叫他“老五家”或徐子來家。她沒有名字,但她有一雙勤勞的手和善良恭讓的心;她不識字,一生中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沒有大起大落的坎坷,平平淡淡地走完了人生的101個春秋,在村裡成了眾所仰慕的壽星。

張氏出身貧苦,婆家公爹給“京東第一家”劉家扛活並看墳。她們妯娌五人,她是老五家,受家庭和社會的薰陶,養成了勤勞和恭讓的品格。那時做媳婦的要幹在前頭,吃在後頭,她做到了這一點,紡線織布,場裡地裡是一把好手,家裡做豆腐,她每天晚睡早起,磨豆腐,熬豆漿,保障丈夫每天早起去賣豆腐,經營得井井有條,人們都說老五有個好內助。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理解人,不計較,不嫉妒,生活上不挑剔,平時喜歡粗茶淡飯,不喜歡大魚大肉和粳米白麵,她說自己不愛吃。一生對高粱米粥和苞米餑餑情有獨鍾。過年過節,改善生活,燉魚熬肉,總是讓丈夫和孩子們吃,自己嘬個魚頭,啃個骨頭也就算改善了。

和家人、外人相處,吃虧讓人,禮先恭讓,人們常說的仁者壽在她身上得到了考證。街上來了陌生人或是求人辦事、或是討要,她都要熱心相助。和家人妯娌們拌了嘴,鬧了意見,也從不計較誰的對與錯,總是首先服軟。她說服個軟、道個歉少不了啥,倒是贏得了一家人的和氣,日子的興旺。晚年和兒媳婦鬧了意見,她不以長者自居,同樣是理解、忍讓。她說吃鹹鹽也比他們多幾年,何必和孩子們一般見識。這樣倒贏來了孩子們的尊重,她48歲的時候害了一場大病,險些死去,裝裹都穿上了卻又奇蹟般地活了過來,人們說她是修好修來的福氣。

老人到了90多歲耳也不聾,愛聽收音機,孫子們給買來收音機,她每天堅持聽評書、戲劇歌曲和新鮮事兒,光是名牌的收音機就用壞了五、六個。老人愛看熱鬧,評劇、皮影、說大鼓書、跑秧歌、歌舞她都喜歡去看。說起戲曲裡的故事津津樂道。村裡有了秧歌和歌舞,孩子們都拉她到廣場上去看,2005年老人96歲生日,這年為給老人慶壽,孫子們請來了村裡的秧歌隊,為老人扭了專場,還錄了像,老人家樂的逢人便講:講秧歌角的做派,講兒孫們的孝順,講社會的好風氣。

老人一生生育了3女2子,個個成才,且都孝順。就是到了晚年,她仍不願意給孩子們找麻煩,自己能幹的事,自己幹。比如平時自己衣物的清洗,被褥的拆做,這些讓孩子們和四鄰都為之嘆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