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亭|第64期|在李大釗紀念館工作二十年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第64期

編者按:文章內容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體觀點

讀樂亭|第64期|在李大釗紀念館工作二十年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

1997年6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調到李大釗紀念館,喘息未定便投入了緊張的籌建之中,一晃20餘年,風霜雨雪青絲白髮,但是今天我仍然要告訴大家,我深情摯愛著紀念館平凡的工作,把青春獻給了愛國主義教育這一神聖事業我無愧無悔。

我熱愛紀念館工作,因為在這裡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標。李大釗同志在獄中回顧自己的革命生涯時這樣寫道:“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產主義者的偉大獻身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他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共產主義具有無比堅定的信念。為了實現這個崇高的理想,他“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瘁力以成之”。他作風質樸,“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功夫”。他堅持真理,處己以約,待人以誠,正如後人所讚譽的,“沒有宗派氣,內外從如雲”。在革命處於危難時刻,他節衣縮食,毀家紓難,把個人收入的大部分用作黨的活動經費,接濟同志,接濟貧困青年,而自己卻“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始終堅守黨的秘密,維護黨和革命的榮譽,直至捨生赴死,從容就義,為共產主義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他的偉大精神,高尚人格,是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光輝典範。在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的今天,雖然已沒有白色恐怖的漫天籠罩,也不再置身於炮火硝煙,但我們卻面臨著改革開放大潮中泥沙俱下,腐朽思想悄然侵蝕的考驗。而權利、金錢、美色是最容易讓人迷失,讓人不戰自敗的敵人。在這種時刻,大釗精神猶如指路航標,能引導人破迷霧、繞險灘,到達理想的彼岸。以大釗精神為鏡時常照一照,任何私心雜念都會相形見絀,會讓自己保持心境平和,懂得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信念,如何去工作,怎樣去做人。

我熱愛紀念館工作,因為它讓我感到了光榮和自豪。紀念館的工作是平凡的,有時甚至是艱苦的、繁瑣的。100多畝地的園林維護,需要炎炎烈日下的清掃、施肥、澆水、除草和北風呼嘯中的掃雪鏟冰。那時紀念館全年全天對外開放,僅有的20幾名工作人員每人每年奉獻的休息日都達到50天以上,有些同志甚至一年都休不上一個完整的節假日。但平凡之中總有一些情景讓人難忘,讓人感受到一種崇高和神聖,讓人面對平凡和苦累無怨無悔。從帶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一雙雙充滿著對偉人敬仰的目光中,我想象到,大釗同志從小勤奮學習,立志報國的熱情一定激盪在他們幼小的心田;從一隊隊共青團員、共產黨員的鏗鏘誓言中,我感受到,他們決心以“惟知躍進,惟知雄飛”的精神投身改革開放實踐的萬丈豪情;最使我難忘的是這樣一幕:觀瞻者留連在殺害革命者的絞刑臺前,一片肅靜,只有講解員的聲音在迴盪:“在殺人的刑場上,李大釗同志始終態度從容,他第一個走上絞刑臺,為捍衛共產主義真理,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慷慨赴死。”靜默之中,又讓我體會到,宣講者與觀眾此時的心靈一定是跳動著同一種節奏,那就是為大釗同志的獻身精神所撼動。我相信,此時,人們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也許高尚和正義會就此萌生。紀念館的工作是平凡的,在每日的迎來送往中交替著春秋冬夏。但是,我們所從事的卻是用偉大的精神淨化社會,塑造人類靈魂,這樣的事業又是何等的崇高與神聖,而這樣的平凡又讓我怎能不去熱愛!

我熱愛紀念館工作,因為它讓我感到責任的艱鉅和重大。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開館之初,一位90多歲高齡的老同志來到紀念館。他告訴我,當年,他就是跟隨李大釗同志鬧革命的,是李大釗同志送他上黃埔軍校並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臨別之時,他拉著我的手,諄諄叮嚀:“思想領域這塊陣地,高尚的精神不去佔領,腐朽的東西就會趁機侵入。革命時期,大釗思想曾影響教育了一代人,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培養四有新人仍然離不開大釗精神。所以你們要耐得寂寞,樂得清貧,要堅守住這塊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呀!”前輩的話語重心長!也有人曾這樣問我,“你在紀念館工作一定很輕鬆吧?”實話說,在這裡我的心卻是時時沉重。因為,我每天都在感受今天的社會主義是李大釗等無數革命先驅經過艱難探索,傾注丹心碧血所換來的,所以目睹當前社會的一些怪現象就愈讓我痛心不已,我會時時記得前輩的囑託,會時時感到肩上責任的壓力,而這一囑託和責任又怎能容許我不去熱愛紀念館工作。

我熱愛紀念館工作,因為它使我感受到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區的建設發展高度重視和支持,為紀念館發展描繪了廣闊前景;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變化,欣賞水平、對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到來,旅遊業及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形式興起,對傳統的博物館、紀念館經營方式產生衝擊。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新形勢下怎樣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把握好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主題,創新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如何在商品經濟大潮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合理整合資源走協同發展之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些嶄新的課題也許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努力去探索,去實踐。但是我相信,我們的自身價值也將會在這種探索實踐中得到最完美的實現。

紀念館的工作是平凡的,它沒有顯赫的地位,也不能帶來充裕的金錢。但是這裡的工作又是崇高的,它擔負著弘揚正氣、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道義和責任。我熱愛紀念館平凡的工作,我更加敬愛偉人的精神和品格。20年,我和我的同事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李大釗紀念館的一草一木,用我們的筆、我們的聲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裡所記述的豐功偉績,用我們的敬業和忠誠創造成績告慰英靈。紀念館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我永遠熱愛這片神聖的土地,因為這裡的一切使我充實、使我自豪、使我的生命永遠年輕!

(作者王海,李大釗紀念館辦公室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