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子女的角度,你觉得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如何,关心他们的生活吗?

老左心理工作室


如何和父母相处

1 沟通

平时多和父母聊聊天,可以聊聊工作,家庭,奇闻异事,让他们感觉和你还有共同话题,没有长大后的距离感!

2 耐心

父母也会老,也会和社会脱节,也会记忆力衰退,这个时候我们要耐心的讲解给他们,毕竟你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父母也耐心的告诉你!这点我感触很大,我妈年纪大了微信功能我教她很多次她还是记不住,有一天我有点不耐烦说都跟你说几次了, 后来就算不会她也不问我,说怕问我!当时我一下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他们会老,也需要我们耐心!

3 换位思考

有时候我们很不理解父母为什么什么都管着我们,为什么就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其实,你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绝对都是为我们考虑的现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面不一样! 所以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对方!

4宽容大度

映像最深的就是我表哥因为小时候想去当兵,家里只有他一个独苗,所以没让去,他就记仇了,多少年跟父母对着干! 可是他却忘记了父母对他的爱,那么多年的心血,全不记得了!多年以后他后悔了,孝顺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没有不摩擦的,即使亲人,朋友,爱人,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和父母更没有苦大情深的! 所以不要计较太多,毕竟出发点都是好的!

4知错就改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要面子,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外面的额情况,其实不对的,有什么事情和父母说一下,他们精力过的事情肯定比我们多,所以给我们很好的建议能! 所以错了不怕,只要肯改!高速父母,也能让我们心里坦然了

5尊重

记得不管你多大混的多好,他们是你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没有他们你长不大!他们把能给的都给你了!你的今天都是他们!所以尊重你的父母!最终那位白发苍苍还不会用做蛋炒饭的她!!!





菜鸟沁儿


我已经尽力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很害怕有一天会失去父母,所以我就想在我们相处的几十年,好好的对他们。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能从小太幸福了,成年以后才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真想多陪陪他们,但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上班,多半的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隔离抵御肺炎。我已经有十几天没看到爸妈了,挺想他们的,小区除了每天固定给买菜时间,其余时间都不让出门。早上起来,我全部武装好,戴上口罩和手套买了一大堆吃的送到爸妈小区门口。

虽然爸妈一再强调过年的存货没吃完,但是我还是掘强的给他们送过去,我知道他们天天不出门,哪有什么吃的,肯定天天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那样营养怎么会够呢?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好不好,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就想再努力一点,去理解他们,照顾他们。只希望自己能在老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后悔药吃。

爸妈已经六七十了,看着他们脸上的沧桑,心里无比的酸楚。辛苦一辈子了,不希望他们再劳累,只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的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就好。


亲爱的炀炀


我家婆婆已经不在了,双方老人都已经80多了,作为子女,我很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尽可能照顾好双方的父母,过去我们每周会回双方父母家一次(在同一个城市),和老人一起聚餐,后来改成每周六让双方父母来我家吃饭,他们都有公交卡,坐公交来很方便,我们在家做好饭(大部分是爱人做饭,我打下手,因为他做的菜确实比我做的好吃),父母就当坐车出来游玩一趟,去年我父亲因心脏病,住院五次,这期间我和妹妹一家细心照顾,父母吃的清淡,怕他吃不惯外面的饭,我们坚持自己做饭送去,出院后医生建议父亲做轮椅外出,以防不必要的摔伤,因此他们不能每周来我家吃饭了,我就隔几天回家看看,自己学做了些面点,每次去给他们带些,每周依然坚持让公公来吃饭,有时爱人有应酬,他坚持要做好饭再走,我就自己陪公公吃饭,临走再给公公带些吃的。父母那一代人很不容易,做子女的要想尽办法让他们高高兴兴。


ZHANG94553


我觉的我做到了,我今年五十四岁,老妈跟我十八年多儿子们像女儿年节来看看,我这当女儿的倒像儿子。我把老妈照顾的很好,老妈零一年乳腺癌晚期代夫说三到五年复发期,零七年脑梗半身不随,现在七十九岁身还行,还能自理,就走路慢抬不起来脚,我现在感到很欣慰。


芳妈妈1


孝敬父母是中华之传统美德!而养子防老特别体现在农村,农村人没有退休金,养老金他们老的时候就靠子女来赡养。在这方面不说很好最低尽到了一个后辈的责任,2005年父亲受伤连夜从外地赶回,父亲失血过多连续输血三昼夜,当时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因病情严重输血时有些神志不清,经常去抓输送管,几天几夜不敢离开,非常很幸运,由于治疗的及时父亲平安出院!之后我们正实负责给父亲养老,除生活之外,零花钱没有规定多少,只是保证父亲身上不缺钱!2015年父亲癌症晚期!医生建议回来治疗,想到父亲一辈子辛辛苦苦为了我们后辈风里来雨里去!就这样要走了,夏的不甘心!所谓;父母养子小,子孝父母老!我做到了医院实在不肯治疗为止。出院后父亲病情严重了,大小便失禁女人们不方便,我独自负责清洗!后来有问我,你这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是别人我肯定做不到!但是他是我——父亲!


香格里拉追寻之潇湘


在我们心中,父母好像总是“强势”的一方,小时候我们反抗、争论、摔门而走,却好像都没什么用。

  直到我们长大,慢慢长成可以和父母平起平坐的年纪,可成长带来了新的痛苦:你有没有发现,你的父母已经开始看你脸色了?

  每次假期回家返程时,父母总会“求着”我带东西回去,有蒸好的包子、米面干粮、水果牛奶,还有排骨、牛肉。而我总会下意识地拒绝:太重了、都能买到、你烦不烦啊……

  其实我真没多想,单纯是觉得带着不方便。可后来发现,以前他们会劈头盖脸骂我不知好歹,而现在他们居然不再强求,拿着东西转身离开。

  那一刻,看着父母脸上落寞的神情,突然觉得自己很混蛋。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已经不再能逼着你做你不喜欢的事了,就连对你好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得你不开心。

  2

  前段时间,朋友的爷爷生病住院,朋友一家居然隔了一周才知道。

  其实期间他给孩子们打过电话的,但对生病之事只字未提,而只是问“忙不忙?”“累不累?”

  后来才知道,老人本来是想告诉孩子们的,可从电话中得知子女忙,所以不想麻烦,便一个人跑去住院,自己照顾自己。即便后来子女们都知道了,他还是坚持不让孩子们买东西来,不让他们送饭。

  女儿还是决定给他送饭,每天很丰盛,可有的菜他却动都不动。一问才得知,他害怕子女嫌弃他动过的菜,而他也吃不完那么多,所以为了不浪费,干脆只吃一样,剩下的让女儿带回去吃。

  一句话听得他女儿瞬间落泪,怎么会嫌弃啊,那是她爸爸啊!

  3

  曾经,都是我理直气壮地给爸妈打电话:“我没钱了,给我打点钱。”

  后来某天,父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支支吾吾半天,小心翼翼地问:“你有钱吗?能借我一点吗?”

  曾经父母都会用“命令”的口气对我说话。可现在,家里大小事情,他们都开始下意识地和我商量,问我的意见,遵循我的意见。

  曾经他们好像什么都懂。而现在,他们会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小心翼翼敲开我的房门:“这个我不懂,你能教教我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了。他们也有不会的,他们也开始下意识地依赖你,却又小心翼翼,害怕你不开心。


z郑学虎


我是一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工资不太高,经济上帮衬不了父母多大。找的老公又不靠谱,父母经常担心,以致父亲因为我现在有点抑郁。父母住院时,去陪护,发现周围有子女来陪护的比较少,大部分是老伴相互陪护。而我的姑婶姨叔舅年轻时省吃俭用给儿子买房,现在老了还得给儿子看孙子,我爸妈基本吃饱就出门溜达。我平时有空就回家陪陪父母,妈妈喜旅游,喜欢吃零食,也是尽力带她出去逛逛。感觉自己算不上孝顺,但也没让父母太为难,一直是尽自己所能吧。


青岛荟子


有点遗憾,因为母女离得太远了,自己还有工作还有子女。那时老公不在,因为他的单位承包,逼得工人四处揽工打工,我的工资400多,子女两个同时高考,但是我在放假的日子整陪父母,给女儿留很少的钱给父母的多。

他们花钱很节俭,但我尽心尽力帮他们,衣服用得少,吃喝舍不得,但是吃药花费不少,有时母亲忍着不吃,也不说。以致把病拖重了,我很后悔,以为给钱啦放心了谁知她不舍呢,最使我难受的是母亲重病在床我没功夫伺候,一来放不下高三学子的复习,二来两个女儿全要高考,委托妹妹照顾母亲,等待高考结束,谁知母亲卧床不到一个月离世,这算忠孝不能两全吗,我好后悔


liulin铁素123


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在我们父母年老的时候做一些我们该做的事情,

拿我自己来讲,这几年对父母的照顾没有那么多,因为我自己也处在事业的低谷期,也算是人生得低谷期,父亲在18年12月份生病住院,我自己拿出了算是两万,当时我自己很难过,那时候多一分都拿不出来。那种情况下就感觉自己很没用,最后我就联系要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我就给父亲说了一句,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治好你的病我付出什么都可以,作为一名成年男子,我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好在老天眷顾父亲也没有动手术做心脏支架。

来到19年前半年一点也不开心。但是下半年我的机遇就到了,调整了部门,也增加了工资,19年过年除夕夜我给父亲买了两瓶海之蓝,父亲还责怪我,我就说了一句话,以后我会更好,只要你没事,我就有动力去挣钱,因为我还年轻,作为父母的他们不是为了我能有多少钱回家过年,而是因为过年我能回来陪他们过年。

我也希望这个20年的除夕,我和我的家人还是那样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欢度每一年的春节。也希望你能一样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你自己的问题,父母都是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你也不例外,你的父母也很疼爱你,也希望你以后的生活能够很幸福。



图腾的信仰


站在子女的角度你觉得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如何,关心他们的生活吗?

我觉得我对待父母的态度还可以,比较关心他们的生活。但是,物质上的给予比精神上的满足多。

我很小就离开父母,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每次一个月。后来,自己在外地成了家,又有了孩子,虽然每年回去探亲,但也就是一周左右,来去匆匆,这期间基本上都是姊妹在玩牌,父母旁观,真正陪伴父母听他们唠叨少。平时按时寄钱供药,但不经常打电话交谈,认为他们身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有事直接找他们。母亲两年前突然脑梗去世,我打给老父亲的电话比过去多了。对父母晚年身心上的关心没有去感同身受的体悟,没有细致入微的去做关心,特别是母亲走了以后想了很多,感觉心疼而遗憾。我虽然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但没有时刻记挂他们,比起对女儿的关心牵挂付出还是要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