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宅”,也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受疫情影響,過往春節時期熱鬧非凡的商場、影院、餐館有些冷清。

不過,得益於互聯網快速發展進步,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補位”,不僅保障了中國人疫情期間正常的生活需求,還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你的“宅”,也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一名教師在作網絡直播(2月7日攝)。新華社發

半夜搶菜三分鐘秒光,視頻、直播、在線遊戲、在線教育等產業流量大增,全國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

疫情之下,民眾的購物需求、娛樂需求、辦公需求迅速從線下轉為線上。你的“宅”,也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與2003年抗擊“非典”相比,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可謂一場大數據時代的抗疫之戰。梳理發現,在疫情防控中,AI、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力量,正在病毒研究、防控手段、疫苗研發、疫情信息傳播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

通過地圖大數據預測人流密度,在線診療服務幫助群眾就醫,智能外呼平臺助力社區排查,5G紅外熱成像測溫……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互聯網尤其是大數據的作用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尤為明顯。

你的“宅”,也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醫生在對患者進行網絡問診(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短期來看,由於春節假期與疫情防控期疊加,儘管多個與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但數字經濟卻表現格外亮眼,為穩定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2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8%擴大到34.8%,總量居世界第二。

而此次疫情或將加速信息化、智能化的進展,雲計算、物聯網、5G等數字產業迎來新的升級和蛻變。

在當前的流動人員疫情監測、追蹤溯源,物資需求供給、資源調配等領域,大數據的身影無處不在。如何藉助數據管理機制的創新來應對疫情防控,已經成為各方關注點。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勢在必行。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既給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帶來了空前機遇。

放眼未來,數字經濟或將成為城市競爭、區域競爭的重要發力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在培育經濟新動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