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一一读军旅书法家、朴老书艺传承人李桂强先生书法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先生,祖籍广东四会,贫苦农家出身,生于六十年代初,自幼聪明好学,于书无师自通,为求学书走过一段辛酸的道路,自始种下一颗善根。八十年代初从军后,在部队这所大熔炉煅炼成长,成为军中骄子,书坛之星。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李桂强先生的书法,启蒙于岭南书家江轩、杨秀枝和陈政诸贤,后受到军博李铎先生、湖南颜家龙先生书风影响,书艺于探索中不断自我否定,书风面目多样,观者好奇。至九十年代初京城偶遇赵朴老,并得其指教,遂书风大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桂强先生的书风形成,是得益于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取得重要成就的书法大家赵朴初居士的。

赵朴老是宗教领袖,“虽然平素以弘扬佛学为大事业,但‘文字立禅,翰墨结缘’,自古也是禅门精舍的一段慧业.故朴老总以诗书双楫苇渡艺海。”其毕生书法创作难于计数。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他的书学观,正如他为《书法》杂志创刊10周年所作的题词:“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他的书法源于传统,得法古代碑帖,碑帖相融,开拓创新,内涵丰富,受“书外功”影响很大。

出于对赵朴老的敬仰和受其书风影响,李桂强先生暗下决心,以"赵书″作为毕生临习范本,以朴老佛心为人生追求目标!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与佛有缘,善行天下。李桂强先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他的人生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3年底,李桂强先生依依不舍脱下军装,转业进了世界之都广州。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他选择进了可以发挥其艺术特长的文博单位,在广州天河博物馆馆长位置一干就是五年,后又转至广州从化苏东坡纪念馆工作,继续从事自已喜爱的事业。工作期间,由于接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书法艺术和创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广东省委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等单位授予“南粤英杰″、“广东十大杰出艺术家″等,2013年3月,国家文化部颁奖,授予广东省广州市李桂强先生“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名誉和光环面前,李桂强先生表现淡定,他深知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他要活在当下!书法作为一种情感寄托和内在修养的外化,而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又必然地会和人的精神相关联。“书如其人”、“字如其人”,在李桂强先生的书作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朴老书法俊朗神秀,妩媚清丽,晚年加之刚健苍劲,古雅含蓄,虚静朴拙,节奏明快,自然生动,巧夺天工。他博涉历代多位书家之法,水到渠成地衍化出自身的风貌,于一笔一画当中,落纸成金,化墨为宝,成就了“赵家书”,享誉书坛。李桂强先生之书,得赵朴老书法精粹,其书风纯粹,“赵体″一格,为世人称道。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此笔谏佳话流传千古,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书法的赏评更重于德,而艺居其次。此种书法评判的价值观也影响到现在。还有就是当代书坛对传统的忽视,对传统的缺失,以至人心浮躁,而且现在的一些书家对书法之外的学问工夫也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赵朴老的书法正是对传统和古典的一种回归。他的书法被书法界和市场认可也反映了现代人空虚心灵对传统和经典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品读李桂强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书法,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的书法是以行楷、行草见长的。其书法作品整体章法取疏淡格局,行、间距明显,字字形断而意连,整齐疏密,自然一气,不鹜造作,形似苏体,但又比苏字灵秀,与朴老的“赵体″相左右。其书法作品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少枯笔,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其用笔劲爽,点画干浄利落,线条刚劲绰约,下笔处不作虚尖,收笔戛然而止,没有飘荡不定的任意延长,提处不飘,按处不滞,正如刘熙载所言:“书能笔笔还其本分,不消闪避取巧,便是极诣。”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李桂强先生对待书法的态度是严肃和虔诚的。他认为,书法的生命在于创新,但是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强调书学艺术如果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无疑将是一个空中楼阁。自儒、释、道开始影响传统艺术以来,就强烈地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俗和理想之中,书法创作作为一门艺术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传统美学的熏陶,无不充满着传统的审美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一个真正的书家在书法上的探索过程首先就是自我人格的修养过程。针对“丑书”脱离传统、脱离正常发展轨道的状况,赵朴老曾呼吁“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这是针对“丑书”书法家们的善意批评,也是禅宗主张反对把话讲完,尽量让人悟出道理的体现。赵朴初的这一观点对于借助书法艺术的镜子来反观这个有缺陷的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灵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年近六十,已知天命的李桂强先生,他的书法大致有两种面貌:一为题写匾额的榜书,一为纸绢上所作之行草书。其榜书于端凝庄严处浸透着深韵,气象渊深静穆,用笔稳健舒展,字体右肩略耸,呈现振奋之势。而于纸绢上所作行草书,无论巨幅寸笺,皆自可观,看似平常流丽,实则包容广大。细细审视,其书皆八法悉备,点画起讫分明,映带生姿,神完气足,骨肉停匀,筋脉相连,舒展大方,无丝毫侧媚之态。其用笔恪守中锋,外宕而内实,极耐品味,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指此不谬。其章法疏宕流畅,收放自如,极富书卷气,散淡天真处可追晋人,整饬谨严处类唐人,纵意恣肆处直逼宋人堂奥,而又纯乎自运,若强归于某家某派,终有臆测之嫌。李桂强先生的书法气象端严,神态温婉,一如其人。静心品味其妙处,真能牵人心魄,启人遐想之思、振奋之心。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李桂强先生军人出身,军人那种特有气质也时于书现。功夫在书外,积年累月沉浸于葩骚汉魏、唐诗宋词,涉猎于梦窗屯田的长短句,挹取其清晖芳泽,然后渲泄于尺缣,不是为书法而书法,而是有感而作、而发。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军旅诗词和历代名篇佳句入书,或是自撰的诗词,其书外之境,弦外之音,情外之理,相互交融,每看一遍,几乎都能发现新的妙趣,不但见法,还能见情,生动感人就自不待言了。

笔墨当随时代。时值庚子岁春,祝福李桂强先生,书艺长青,人书俱老!

2020.2.8 于羊城

翰墨扬军威,挥毫书人生

配文插图/书法: 李桂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