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陈继生趣谈一一历代书法家与文学


话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借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自幽州发兵,13天后,叛军就血洗了洛阳。然后一路南下,河北境内毫无抵抗,叛军气焰十分嚣张,唐朝江山岌岌可危。

安禄山还派了叛军使节段子光,将割下的朝廷高官李憕等三人的头颅拖在马后,沿河北各城一路示众。到达平原郡城门下,段子光提着三人头颅狂妄叫嚣,城上官兵无不惊骇。此时,已被推举为盟主的颜真卿,为了稳住官兵人心,跨马出城,平静的对段子光说:我认识这三人,让我看看是真是假。段子光以为颜真卿舞文弄墨是一介书生,不以为然。颜真卿假装仔细端详了一番,说段子光是在撒谎,并趁其不备,把段子光拦腰斩断。

唐军官兵见盟主如此英勇,军心大振。二十万兵马在颜真卿的率领下,从土门出发,打败叛军,收回常山郡,清除了魏郡太守。又与北海太守贺兰进明联手,嘉山血战,唐军拿下了冀州。

公元757年,长安、洛阳收复,太上皇唐玄宗返回长安。曾任命为宪部尚书的颜真卿因刚正直谏,却被贬出朝到山西同州担任刺史。758年转为蒲州任刺史,此时颜杲卿另一子颜泉明放出,回洛阳寻回父亲尸骨与弟弟季明头骨。

颜季明为颜真卿堂侄。其父与颜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他往返常山、平原之间,传递联络,为颜真卿所宠爱。颜真卿得知季明被害仅存头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通篇波澜壮阔,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诋毁掩仰、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

《祭侄文稿》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尊为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三、渴涩生动的墨法。其详细内容就此简略,已有书家评论记载。

北宋诗人、官员、书法家黄庭坚评价《祭侄文稿》,是文学和视觉的双重影响:“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也就是说《祭侄文稿》的内容,文章与书法(字法)同样超然绝伦,而后世往往着重于书法而忽略了文章。

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以自然雄健而成为独特的书学境界。然在盛唐之际,不懂书法不好意思说会武功。唐朝是文武兼修的,带兵的节度使立功可以回朝当宰相。颜真卿是平原太守,可带兵打仗,是武人,所以他的书法下手力量很大,是习刀剑之手。

颜真卿被贬蒲州,然还是心系朝廷,对朝廷命官批评频繁。引起了当朝宰相卢杞的嫉恨,他使了“借刀杀人”之计,建议皇上请颜真卿去劝降叛军李希烈,可不必劳师动众。颜真卿得朝廷之令义无反顾、孤胆犯敌。公元784年8月23日,颜真卿大义凛然、不受叛军李希烈威逼利诱,终被缢杀。

大唐王朝四朝元老,年近八十的颜真卿,“安史之乱”首举义旗,却被一条白练缢死。明朝张凤翔说:古来殉难的忠臣不少,唯独颜真卿、岳飞的死最使人扼腕。“至今英雄之恨未销”。

因其端正雄伟、刚正不阿,被世代传为“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的典范。宋代欧阳修赞扬颜真卿:“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意思是颜公写的字,就像忠臣烈士、有道德的君子。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他文武双全,具有“挥毫”、“挥刀”二大法宝,书法地位令人敬仰


陈继生:50后,兵团知青,助调。“浙兵岁月”纪念文集副主编、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作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西子湖诗社执行社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