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中六七十岁的老民办代课教师,怎样才能使他们老有所养?

都匀猫头鹰


我就来自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当时小学有十二个老师,除校长是公办老师外,其余十一人均是代课老师,聂老师就是其中一员,他一生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有巨贾、有博导,有造航母的国之栋梁……



有种感动叫风雨无阻。从我们村庄到学校的路上要经过一条较宽的水渠,上面搭建了一座木头桥,每逢刮风下雨,聂老师就成为我们的守护神,将我们一个一个背过小桥,二十多年风雨无阻。


有种欣慰叫桃李满天下。从我们村庄走出去的学生,几乎都受到过聂老师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中谁评上了教授、硕导、博导,聂老师就会高兴好几天,逢人就夸自己的学生,比买彩票中大奖都高兴。

有种无奈叫老无所依。聂老师只有一个智障孩子,被清退时在学校教了近三十年书,没有退休金,镇上看他家困难每个月补助六百元,但不知道能否坚持到他百年之后。聂老师的境况是我国特殊时期几十万民办教师的缩影,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这些几乎一辈子奋斗在教育战线的民办教师老有所依!


不曾轻狂


我们乡有40多位六七十岁的民办代课教师,要不是我统计这件事情,我真不知道这些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教师,这些清退或者自己主动不干了的民办教师在当地与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在我们这里,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家里人,尤其是孙子辈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想当年还是老师。

一、民办教师的“前世”:

1、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现在农村六七十岁的代课老师,大都是文革前后担任民办教师的,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乡村学校里不可能分派师范或者大学毕业的学生,当时在农村能认识几个字的就是当地的“文化人”,农村建立了学校,老师的活就非他们莫属。我问过我们村的许多老人,当时有村学,还要教农民识字,许多识字的人还不愿意当老师。但有一批民办教师是农业社时候产生的,当时的情况是全大队的社员一起劳动,然后每天记工分,民办教师在学校上课教学生识字,也记一个工分,但是那时候大队的会计,记账员都是最好的差事,抢着当,与老师相比,轻松的多。

2、他们是值得历史铭记的公仆:

这些六七十岁的老民办教师,有些已经离开了人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农村的教育真正是他们一心一意撑起来的。他们当时的“工资”就是记一个工分,到后来是一月5元钱,10多元钱这样的工资涨起来的。我们这里1980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老师更加辛苦了,当时的工资由大队给,每月20多元,许多人这时候辞去了民办教师的职务,因为无法养家糊口,而在职的,在学校就是老师,下课后就是农民,不种地一家子人没有办法养活。所以说这些民办教师是历史值得铭记的,为广大农村孩子教会了知识,却没有多少工资。

3、部分转为公办教师,也有一部分还在坚守山村:

那时候有很多一部分民办教师,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转成了公办教师,终于修成了正果。但还一部分没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转正,但还在乡村坚守,退休后在家。上世纪90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全校7个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出身,后来通过考试只有两个转为公派教师,其他的5个一个月80元,一直在等机会转正,一直到2000年前后全部转为正式老师,功成名就就是他们一直坚守的理由,但是转正后他们大都到了退休年龄了。

二、民办教师的“今生”:

1、通过多种渠道,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现在广大的农村还是存在着许多代课民办教师,他们没有多少工资,待遇不好,但没有怨言,一直在农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甘肃省许多地方都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民办教师的后顾之忧。给他们特别的招考条件,特殊的考试方式,专用名额,尽可能的让他们的付出有个好的结局。

2、已经退休的,想办法给予生活补助费用:

六七十岁已经“告老还乡”的民办教师,招考转正已经没有希望和机会了。许多地方为了弥补这些民办教师,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尽量多的给他们补偿。我们县这项政策已经实行了6年了,是专门针对民办教师的,只要是曾经做个教师,就可享受这种补助。我们学区民办教师有40多名,他们在档案局调出自己从教的档案,根据从教年限,给予不同的补助,教龄长的最多一月也有几百元的补助。这多少也让他们的心理有一点安慰。

3、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教师养老制度:

曾经一段时间,民办教师是被历史遗忘的,老了退休了有些有几百元的工资,有些属于社请民办教师,退休后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辛辛苦苦一生,为农村培养了许多合格的学生,但老了没有补偿。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还是要想办法给这些老师建立专门的养老制度。


教育博览


我也曾经是明白老师,民办教师确实不容易,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当名单教师的,延时和公办教师一样,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上课。早晨上一个半个小时的早自习,上午8点10分上课,上到九点。下午两点上课,上到六点。一天十几个小时,还要上晚自习,真的很辛苦。

那个时候,除了上课判作业,就是备课、刻片子。当然,这些工作呢?都是晚上干的。

那时候的待遇很低,一天十个工分,还有一个月六块钱的补助。到了秋天,麦天放农忙假的时候,还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

后来,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一直涨到了六十一百多块钱,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待遇了。

现在,那批民办教师,都已经60多岁了,因为没有人给交养老保险,所以不能退休,还需要继续干。

虽然他们的待遇不高,但是他们的干劲十足,在云班教室教学的班里,考出去的学生不在少数。

现在他们老了,干不动了,没法挣钱了,怎么摆脱他们的生活困境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国家给他们一定的养老帮助。

我们河北省的做法是这样的,每个老师每一年工作量,国家每月给发放20元的养老金,也就是说,你当了20年的民办教师,到退休的时候就可以领到400元钱。

这对于你们老师来说,也是可以的了。虽然不多,在农村来说,基本上也是够生活费的。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菜鸟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就是民办教师。在菜鸟刚读到高中的时候,他就下岗了。没错,就是下岗了。而且在下岗之后,也没有太多的收入。有两个下岗的老师,一个出去打工了,我们班主任回家开饭店了。

菜鸟读书那会,民办教师下岗没有额外的补助。就像临时工一样,人家不要你了,那你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你就可以离开这个教师岗位了。当时下岗的时候吧,可能还给了一些补贴,但那个补贴可谓是杯水车薪啊。没有太多的补贴,很多民办教师下岗之后都另做打算了。菜鸟记得很清楚,当时两个民办教师都是教语文的,他们下岗之后,一个家庭还算好一些,开了一个饭店加宾馆。还有一个老师家庭情况不好,现在还在外面打工呢。这就是现在民办教师的现状。

大家也知道,民办教师是特殊时期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多分布在乡村地区的各个小学中,这些教师们为教师资源紧缺年代的乡村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了。一旦不需要他们了,也是默默地退出了自己喜爱的教师岗位,菜鸟当时的老师就是那样。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就默默地退出来了。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国家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执行了。这是菜鸟了解到的一个具体的情况。

现在有些省份已经开始关注退休民办教师的生活了,很多省份也是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对退休的民办教师进行医疗和生活补助,虽然每个月补助的数额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补助了。这就希望能够快速落实,因为有些退休的民办教师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了,时间不等人啊。菜鸟也希望相关的补助政策能够快速的落实到位,使我们的民办教师能够享受到这一福利吧。


菜鸟大师兄


民办教师是时代的产物。

解放以后,社会发展快,人口增长快,到了六十年代左右,各地学校生员已达到饱和状态。而教师资源却无明显增加,致使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极度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教师应运而生了。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参加工作那会,接触过几个退休的民办教师,每人每月60块钱退休金。而当时在职的民办教师数量也很庞大。一所农村小学9个教师,只有校长是公办教师,其余8人全部是民办教师。

不过后来国家政策倾斜,这些民办教师先后全部转正。民办教师从此消失。因此当年的这些原民办教师即使退休,他们也早已转正,拿着正常的退休金,生活待遇是不存在问题的。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如何看待原民办教师,并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人们十几年了。至今仍在困扰着人们,尤其是曾经担任过民办教师的人们。

不错,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农民。我认为,应该同以前的义务兵一样对待,一样定位。将他们称之为有特殊贡献的农民,这样比较合理,也深得人心。

民办教师,这一群体的出现,应当追溯于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解放初期,社会趋于稳定。我国人口激增,到了六十年代左右,各地学校生员已达到饱和状态。而教师资源却无明显增加,致使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极度匮乏。

二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十年动乱期间,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从未招生,更加加剧了学校师资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教师应运而生了。

他们担负起了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学任务。当年,他们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的辛苦是不可言喻的。他们的收入也是微乎其微的。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一大部分民办教师,经过培训考试而转变成公办教师,继续教书育人。

而还有一部分教师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或者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者因以支援农业为名,或者因土地承包下放,而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当然也有学业水平低下等原因,被逼无奈而离开了教育战线。

这样,这一部分民办教师,就给自己头上加上了一个“原”字。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他们定位于“有特殊贡献的农民”,是名副其实,理所当然的。一点儿也不过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大部分已年过花甲,甚至年龄更大。由于农村的特殊条件,致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极度困难。更有一部分有病者愈甚。

由于他们的特殊贡献,我个人认为,应该给他们特殊照顾,不能等同于其他村民。

虽说,前几年也给了他们一点困难补助,但杯水车薪,于事无补。每月8至10元的教龄补贴,确实有点羞于提及。

所以,我建议,将他们的困难补助款改为特殊贡献补助款,按教龄100元--200元的标准进行发放。

此建议纯属个人意愿,请考虑执行。

谢阅!谢评!


草田张


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

汉中以内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们,在建国以后山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社会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办老师逐年替补了民办老师,在2000年后教育部门全部清退了干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由此他们回家务农了。今天一位64岁的民办老师对我说,他从教26年后被清退了,现在没有养老金,医保,只发给他工龄补助每年不到10元,身患: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呼吸暂停等病,没有经济收入,长年还要支付巨大治疗费。恳请政府关爱原民办教师,他们也是人民教师,更是劳动者,建设者,贡献者,应该享受公办教师待遇,中央1997年,2011年发文,明确指示地方政府要妥善解决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应该是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幸福安度晚年。

其实民办教师作为上世纪一种特殊的群体存在,在当时的社会上,尤其是促进学校教育及教育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应该站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普及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为大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及特殊照顾,让他们的晚年能够享受到国际给予的各项福利,能够给予他们特殊的回报!这是对他们当时贡献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们这一生最大的支持!


磊哥人生观


一代老民办教师既辛苦又命苦,他们青春年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可是老无所养。期盼党和政府合情合理的解决


东郭先生


如今年过花甲的老民办教师还有不少,他们仍然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过着与农民无异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的老年生活并没有得到如同退休公办教师那样的待遇,而且这种差距仍然很大,也是目前难以彻底解决的教育领域重要问题。

从老民办代课教师所做出的贡献来讲,他们理应得到应有的待遇。虽然部分民办教师在前期通过各种方式,将身份转成了公办教师,但仍然有部分民办教师没有得到转正的机会,而且他们要么继续当代课教师,要么被辞退回家,得到转正机会的民办教师如今的老年生活已然有了保障,但是被辞退或者成为代课教师的老民办教师待遇却无法拥有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显然无法与转为公办教师的原民办教师相提并论。

近年来,各地在解决被辞退原民办教师的问题上也推出了具体的政策,比如:将原民办教师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供教龄补贴、实行教龄与待遇挂钩的分区退休待遇等,从总体水平上来看,各地还是以教龄补贴为主要解决方式,而且教龄补贴的标准普遍较低,难以满足被辞退原民办教师的老年物质生活需要。

在笔者看来,为原民办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养老体系建设必须提上日程,毕竟留给被辞退原民办教师的等待时日已经不多,他们多数人已经达到六七十岁。其实,原民办教师的诉求并不多,只要能为他们提供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待遇(比如广东省的待遇解决方式),相信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不需要非得与公办教师享受同等的退休待遇,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让他们不再为老年生活和医疗再担心即可。


东爱雨小公


原民办教师现大都已花甲之年,希望政府部门对他们过去用辛勤和汗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力资源提高老龄补尝代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