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老鼠粄是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和江西赣州寻乌一带。因为它两端尖,大埔人见其形似老鼠尾,寻乌人见其形似老鼠屎,客家人惯称米粉制品为“粄”,所以称作“老鼠尾粄”或“老鼠屎粄”。之后统一改为“老鼠粄”。后来传至台湾,当地客家人称为米筛目,是指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由于于“筛”的闽南语近似“苔”,所以俗写为米苔目。后来于马来西亚又有人写成米台目。


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老鼠粄,相传在客家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虽名为“老鼠粄”,很多人以为是有老鼠肉之类的作为食材,其实不然,“老鼠粄”与老鼠并没有联系,只是叫做“老鼠粄”而已,赣南地区有流传这种食物像老鼠屎,从而称之为“老鼠屎粄”(例如赣州市会昌县周田镇,这种叫法和由来被广为流传),后因不雅改为“老鼠粄”。广东梅州大埔人因其形似老鼠尾,便称其为“老鼠粄”。


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做法简单,表面舀上几调羹芝麻油,撒上葱花,外加几勺榨菜,酸菜,萝卜干,就可以享用了。

老鼠粄也传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针,称为银针粉。


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制作原料与方法

老鼠粄的主要原料用粘米,以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


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有人把濑粉和老鼠粄混淆,但其实两者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做出“升级版”老鼠粄的却是东莞厚街人。厚街人把磨出的米浆一分为二,做成生浆、熟浆,再混合两者,打至软滑。此外,汤底用猪肚、猪骨、粉肠以及多种药材香料熬成,最后还在老鼠粄上铺几块皮脆肉嫩的烧鹅,白红相间。老鼠粄爽滑富有弹性,烧鹅汁渗入汤中,满碗鲜香,东莞人称之为“烧鹅濑”。

从前有小贩挑着老鼠粄穿街过巷叫卖,售价低廉。没有烧鹅,他们就用一个搪瓷盅装着用辣椒面炒过的大头冲菜。那冲菜切得芝麻般大小,却是脆生生的,美不胜收,每碗老鼠粄放上一勺,画龙点睛,逗得食客盯着勺子喊:“多一点儿,再放多一点儿!”一旦小贩开恩,多给一勺,那个早上你的嘴就合不拢了。


舌尖上的美食之老鼠粄


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小吃名县”后,鉴于“老鼠粄洁白、剔透,色如珍珠,为了该小吃的推广亦有人主张将其改名为“珍珠粄”,但大众还是认为“老鼠粄”更为恰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