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假陰性”是為何?採樣深呼吸道標本更準確

核酸檢測“假陰性”是為何?採樣深呼吸道標本更準確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近日,關於核酸檢測容易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引發了社會關注。天津市有一患者,1月19日出現發熱,直到1月30日第四次檢測時才呈陽性。北京的一位確診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除此之外,多地都出現了早期檢測呈陰性,多次檢測最終結果為陽性的病例。

  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5日指出,並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夠檢測出核酸呈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通過採集疑似病例咽拭子的辦法,是有假陰性的存在。

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這版診療方案中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器械註冊司表示,目前核酸檢測試劑的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可以得到保障。

  什麼原因出現“假陰性”?目前最普遍也最簡單的採樣方式是咽拭子,而咽部的新冠病毒量最少,可能造成漏檢。還有的病人前期分泌的病毒量很少,後期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毒增多,才能檢測出來。上海市疾控中心傳防所急傳科主任潘浩告訴記者,採樣要準確,不同部位病毒載量是有可能存在差異的。“最好能夠取到深部呼吸道的標本,它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非常高。”

  影像學對肺炎的診斷來講,也是有價值的,可以看出肺部是否有炎症。但潘浩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是病毒性肺炎的一種,其影像學表現與很多其他病毒性肺炎,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等表現比較類似,很難做鑑別性診斷。因此,核酸檢測依然是最終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其病原學證據是無可替代和不容置疑的。肺部CT影像檢查是核酸陰性的輔助排查手段、也是肺部病變嚴重程度分期及藥物療效監測的有效手段。兩者不可相互替代。

  出院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痊癒了呢?目前全國各地出院標準統一:體溫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狀明顯好轉,胸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檢測呈陰性,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