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確診2萬人 檢測“富人優先”引巨大爭議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1日13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2萬例,死亡278例。三天之內,全美確診病例從1萬例增至2萬例。而更有研究分析,美國疫情的峰值最早可能要到5月份才能到來。

美國確診病例數破兩萬

48小時內確診數據翻番

確診22043,死亡278,這是截至美東時間3月21日13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更新的美國最新疫情數據。

從最近一週的數據發展來看,疫情無疑已在美國呈暴發之勢。

當地時間3月13日,在美國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52天后,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這被外界視為美國在國家層面正視疫情、加強防控的開始。

當天,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為1701例。5天之後的18日,這一數字逼近1萬。

當地時間18日22時,美國確診病例達9077例。而到20日18時30分,美國確診病例已超1.8萬例。不到48個小時,確診病例數翻番。

數字飆升的背後,美國疫情快速蔓延的趨勢更令人擔憂。

《紐約時報》20日報道,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數學模型對美國疫情發展進行了預測。研究顯示,目前美國疫情僅處於起步階段,峰值最早也要到5月份才能到來。

研究稱,如果“完全不加控制”,峰值日新增病例可達到50萬;如果採取部分控制措施,峰值日新增也將接近30萬;如果採取最嚴的控制措施,則能有效平滑感染人數的增長曲線,但這些措施必須在全國範圍內馬上施行。

美國新冠確診2萬人 檢測“富人優先”引巨大爭議

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紐約州拿騷縣的一處醫療中心戶外停車場正在進行免下車新冠病毒檢測,醫務人員工作交流。目前,紐約州有部分地點推行免下車新冠病毒檢測,該測試需要通過預約評估方可到現場檢測。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準備就緒,還是措手不及?

美國防控舉措的“被動升級”

“新冠病毒會奇蹟般地消失”“新冠病毒是民主黨的新騙局”“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做好了準備”……

2月底,特朗普在公開講話中這樣判斷美國的疫情。然而,事實證明,當時的特朗普顯然過於樂觀,他所領導的美國似乎也沒有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

3月以來,無論是讓巴菲特都“活久見”金融市場持續動盪,還是超市裡連衛生紙都買斷貨的搶購大軍,美國社會的恐慌情緒越來越濃。

疫情蔓延、民眾恐慌,政府方面的疫情防控舉措也在被動中不斷加碼。

從出臺“15天抗疫指引”建議避免10人以上聚會,到多州宣佈“居家令”;從暫停同歐洲多國旅行往來,到暫停在全球所有常規簽證服務,“暫停”漸漸成為美國政令中的關鍵詞。

最新的動作是,3月21日,美國正式關閉南北邊境,除貿易往來外,與加拿大、墨西哥接壤的邊境限制人員流動。

當前,美國過半數的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逾五分之一美國人因“居家令”而要隔離在家。但輿論認為,從上到下,美國的防控舉措原本可以更早些、更快些。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以“總統先生,請把我們關起來”為題發表評論文章,表達對美國政府防控不力的不滿。

文章指出,疫情期間,各州政府積極採取“自救”措施,嚴格控制學校、公共交通等公眾聚集;與之相反的是,美國聯邦政府卻反應遲緩。

就在20日,特朗普還表示,他不認為發佈全美範圍的“居家令”有必要,因為一些地區疫情並不嚴重。

美國新冠確診2萬人 檢測“富人優先”引巨大爭議

圖為美國紐約市皇后區一間關閉中的公立學校。

“震中”紐約告急

州長、市長輪番求援

防控措手不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即便是在全世界最發達的美國,物資也在“告急”。

情況最嚴重的是紐約州。在當前全美確診病例中,紐約州病例佔40%以上。20日,特朗普宣佈紐約州出現“重大災難”,命令聯邦政府支援該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媒稱,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因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宣佈重大災區。

紐約州的情況有多急迫?州長科莫在20日直接對外界宣稱,任何商業公司有條件生產口罩、手套等相關醫學防護用品,州政府都將出高價購買。

紐約市長白思豪不僅將紐約稱作美國疫情的“震中”,更是列出了一長串急需物資清單:到4月初,紐約市將需要300萬個N95口罩、5000萬個外科口罩、1.5萬個呼吸器,以及2500萬件手術服、工作服、手套和口罩。

不僅紐約,疫情面前,全美的醫用物資都存巨大缺口。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3月初曾表示,美國的國家藥品和醫療用品緊急儲備只有大約1200萬個N95口罩和3000萬個外科口罩,僅佔發生大流行情況下所需口罩數量的1.2%。

為應對物資告急,自稱“戰時總統”的特朗普在3月18日稱,會立即啟動“國防生產法”。

美國新冠確診2萬人 檢測“富人優先”引巨大爭議

當地時間3月17日,美國舊金山灣區聖馬特奧縣一家超市的多種商品供不應求。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檢測成為輿論“靶心”

潛在感染者到底還有多少?

相較於物資,對於蔓延的疫情來說,更大的危險來自檢測方面的嚴重失衡。

連日來,美國一些政界名人和社會名流優先檢測,甚至沒病、沒症狀也做檢測的現象被輿論詬病。因為檢測資源不足,這種“富人優先”在美國社會引發巨大爭議,以致於特朗普在面對媒體的逼問時回應道: “也許這就是人生。”

其實,從疫情起始至今,美國落後的檢測能力、嚴苛的檢測標準,一直被輿論指為疫情蔓延的一大主因。

美國疾控中心(CDC)數據顯示,在1月和2月中旬前,幾乎只有該中心的實驗室擁有檢測資格,平均每日檢測樣本數不超過100份。

在經歷了冗長耗時的審查程序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終於在2月29日批准CDC以外的機構和實驗室進行檢測。

大規模檢測開始後,美國的疫情曲線急速攀高。

以紐約州為例,該州確診人數激增的原因除人員流動頻繁外,也與其提高檢測能力有關。州長科莫20日表示,紐約州在過去兩週大幅加強新冠病毒檢測能力。僅19日一天,紐約州就完成了10000次檢測。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有很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病毒攜帶者,美國未檢測到的病例數可能是目前確診數字的11倍,這也反映出目前美國的檢測能力還很滯後。

“如果在疫情暴發之初進行廣泛檢測,控制疫情原本會更容易些。”《紐約時報》此前評論,“錯過了一系列機會,讓美國各地的官員們只能摸黑工作,眼看著病例呈指數級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