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正常运行。

对于住宅来说,无论是户型、物业还是密度等实际问题,都在这一场疫情当中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对于楼市,近期,又出现了“抄底论”。

理由是2003年,同样是经历了疫情,楼市虽短暂受到影响,但全年涨势喜人。

疫情突如其来和不断加重,使人们对资产价格的预期发生了诸多变化。

“抄底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将这次疫情和2003年非典时期作对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此次情况与17年前究竟有何变化。


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对于楼市来说,关注的第一要点是政策

非典疫情的出现,让2003年的北京4月和5月的商品房预售平均减少了3296套,降幅高达36%。同样也让全国楼市的开发速度和销售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

然而,后来一份文件扭转了市场颓势,并且大大加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份文件提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此正式拉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大幕。


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在非典高峰期的四五月份,楼市的成交量确实受到了明显影响,但疫情过去后,反弹速度和幅度都较大。

《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景气状况报告》显示,全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379元/平方米,增长3.8%,增幅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突破5亿平方米,达到5.43亿平方米,增长28.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跃上新台阶,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万亿元,增长29.7%,也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再来看形势和发展进程

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放在了民生领域,也连续两年未单独提到房地产问题。

而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到2020的工作,强调的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房地产发展的阶段已截然不同。

以我国经济来看,2003年的非典,中国的GDP水平是12万亿人民币。

2020年的新冠,中国的GDP总量水平已经是100万亿人民币。

房地产已经转入了存量时代。拿过去高速增量时期的行情来参考完全就选错了参照物。

再从影响范围上看,此次的疫情影响的范围更广。2003年是涉及24个省市,这一次是全国范围。

这次疫情后,楼市行情的恢复速度和幅度恐怕都要小得多。

其次要说说需求。

有一种说法叫,需求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不过,恐怕某些人的购房需求这次要么缺席,要么就得延迟了。


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只有价值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经济不被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城市住宅的结构性短缺却依然存在。那么那些产业有发展前景,房产还供不应求的核心中大城市,其价格长期来看,都是有上升空间的,不会因为一次瘟疫,而从此衰落。

17世纪的伦敦大瘟疫,8万人丧命于此。1832美国爆发严重霍乱,纽约也在当时封了城。

但伦敦和纽约的房产至今保值升值,其稀缺性依旧存在。


楼市“抄底论”再现,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黑格尔有句话,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这句话可以用在吃野味的人,可以用在负责这次疫情消息处理的人,当然也可以送给满脑子只想着抄底的那一群人。

以史为鉴,中国多少人曾想着在危机上抄底,然而但凡有这种想法的,绝大多数最终都会错过。

03年的SARS,疫情过后立即反弹,根本没给人反应时间;

08年的金融危机,四万亿计划一出台,楼市迅速回暖,完全在大家一致悲观的意料之外。

这其中,有多少人抓住机会的?恐怕大部分都是等房价开始复苏,甚至开始暴涨后才反应过来。

并不是说这次疫情会带来迅速的楼市回暖,而是想表达所有的看似准确的预测、推断、斩钉截铁的结论,都可能在疯狂的市场情绪下不堪一击、出人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