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要安排劉安殺妻來招待劉備的情節?

古今歷史觀文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描寫過“劉安殺妻款待劉備”的一節。如果作者想加入劉安這個人物,可後邊怎麼沒有提起過他呢?難道只是告訴讀者這個人想結交劉備,藉機上位而不擇手段殺死結髮妻子的狠毒心腸嗎?其實不然,這是作者想借這件事來作暗示。

首先作者暗示出了亂世中命賤,這其中又以女人和孩童更甚。劉玄德更是三次撇妻,以哥們義氣為重,曾對關張言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一方面他說這話是想籠絡人心,讓關張死心踏地為他賣命,但是劉安殺死妻子招待他,得知實情後也只是掉了點眼淚,並不是哭劉妻慘死,而是感動劉安。而劉安更是和母親及劉備同食妻肉,坦然處之,更說明了女人的命太賤。

其次是在古代殘酷的戰爭中,糧草斷決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活兵士吃死士兵人肉的情況不少見。那麼劉備作為一個兵敗逃跑時也放不下百姓的仁德之主,是不可能縱容手下兵士如此,但這樣又與史實不符,所以作者沒有直接寫出劉備及部下吃過人肉,但從劉備得知劉安款待是人肉後很淡定,也沒有乾嘔,可見這是作者在暗表劉備他們也這麼幹過。

再有就是作者通過這件事拿劉備和曹操作對比。劉備回去後對曹操說了此事,曹操不但沒有傷心和憤怒,反而大大誇獎了劉安,並賞了千金。劉備好歹掉了幾滴眼淚,說是裝的也好,虛偽也罷。可以看出作者想通過兩個人對這件事的態度,來增大劉備頭上仁義之主的光環,曹操的奸雄形象更是躍然於紙上。





東瓜西瓜馬來瓜


人倫之首乃夫妻之情,連妻子都可以殺掉來招待劉備,此舉更可以突出劉備的仁德遍佈天下。殺妻宴請劉備這個情節主要是突出劉備的仁德天下人皆知,劉安殺妻的目的只是為了招待劉備,因此可以得出劉備乃天選之人,必將登基為帝。古代流行死諫,有的人為了突出某人的賢德,願意以死明之,劉安為了表達自己對劉備的崇敬之情,用妻子的肉來招待劉備,這件事一旦傳出去,更有利於劉備的良好名聲。

劉備吃了劉安妻子的肉,雖心中不安,但依然坦然處之,為了天下百姓,他還得奮然前行。當然劉安給了劉備如此大的幫助,劉備也會幫助劉安脫貧致富的。劉備到了曹操那裡後,將此事告之曹操,一則為了體現自己的仁德之風廣播於民間,二則給劉安討一筆金錢。果然,曹操聽後,大為感動,派人給劉安送去金子一百兩。

劉安獲得一百兩金子,自然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的,犧牲一個妻子,獲得全家的富足安康,這個交易是值得的。關於劉安的後來之事,《三國演義》本沒有記載,筆者推斷劉安以孝道之名再娶嬌妻美妾,生兒育女,過上了小富豪的日子。畢竟劉安老母親還活著,劉安可以用侍奉老母的理由活下去,再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理由娶妻納妾。至於前妻的死,只能說犧牲她一人,換來全家人的活路。

古代女子的地位確實低下,正妻可休但不可買賣,妾則可以像商品一樣買賣。正常情況下,妻與妾都不可以殺害,但三國亂世,殺人如割草,人與動物一樣都是糧食,殺妻而食,易子而食都是常見情況。只能說生在三國亂世,普通人的命運很悲慘,生為普通的年輕女子,命運只會更加悲催!


大秦鐵鷹劍士


一般來講,尊貴的客人能讓主人“殺雞待之"就不錯了。可羅貫中硬是讓劉安“殺妻"待劉備,故事有沒有真實性呢?

此故事雖有一定的臆想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史實依據。根據《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載:"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羅貫中很可能參照了歷史上的相關記載,把劉備屬地人吃人的事件演繹成了獵戶劉安“殺妻饋劉“的故事事實。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給故事帶來了極大的藝術效果。即能突出劉備當時的困難程度,也能突出百姓對劉備的愛戴。

羅貫中虛構這樣一個令後人爭議的情節,無非是為了貫穿自已的創作思想與審美觀。

1、《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仁德"名君。"劉安殺妻”正是凸顯劉備"仁德及人"的一個明證。羅貫中是要通過這個故事放大劉備的光輝形象。展示劉安這個重視"孝"和“義“的“道德"典型。

劉安作為一個封建社會陶冶出來的馴順子民,出於對劉備的景仰,為了取"義“而殺妻,儒家重義輕利的傳統在劉安身上得到了體現。劉安因老母在堂而不能跟隨劉備而去,又一個典型的"孝"字出現了,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對於劉安來說,忠孝仁義與糟糠之妻相比,顯然更為重要。

劉安殺妻,在現代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但在作者和當事人看來,一點也不“違和"。當時的社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極低,甚至被視為財產,沒有任何權利,更別提自主權。

"十惡不赦“中的“不睦"與"不義"都特意提到了女性。凡女子毆打、控告丈夫,女子聞丈夫死不舉哀或立即改嫁等都屬實“十惡"大罪之內,由此可知,當時女性糟糕的生存境遇。

作者和劉備都很尊敬劉安的做法,甚至是一種贊同,曹操在事後還賞給劉安一大筆錢。羅貫中寫這個沒有人性的"劉安殺妻“的故事,是因為在特定時代的價值觀和社會氛圍使然,是作者歷史的侷限性使然。

2、迎合讀者“獵奇心理“。元明之際,"獵奇“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市民審美趣味。羅貫中在實際創作中不僅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獵奇藝術傳統。而且迎合了市民的欣賞口味,在《三國演義》寫了很多與現實生活有很大偏離的藝術形象和場景。

劉備從織蓆販履之輩成為一方霸主,這本身就是一奇,奇人必有奇事,為了烘托劉備形象,羅貫中信手拈來一個劉安,而劉安殺妻款待劉備自然是"大奇"了。毛宗崗此處批語甚多:“古名將亦有殺妻饗士者,婦人不幸生亂世,遂使命如草菅,哀哉!“又日:“玄德以妻子比衣服,此人以妻子為飲食,更奇。"

"劉安殺妻待劉"並非作者濃墨重彩去描寫的一個事件,他只是三國時代的淡筆勾勒。我們不僅可以從中洞察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狀況及價值觀念,也可以瞭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及心態。


秋水長天H


劉安殺妻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雖不是正史,倒也基本符合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當時劉備落難,與關、長及妻兒老小失散,連揮刀自盡的心思都有。結果,他路上遇到一同慘敗的孫乾,兩人便商量著許都投奔曹操。敗軍之將身無分文,途中乾糧吃盡,劉備、孫乾直餓得兩眼冒金星。不過,他們在深山老林中遇到了獵戶劉安。劉安得知貴人到來,便去打獵來招待他們。結果,人窮山也窮,忙活了半天,什麼也沒找到。

劉安無奈之下,將自己的妻子殺死,把她胳膊上的肉割下,煮熟了招待劉備、孫乾,並告訴他們是狼肉。兩人吃飽喝足以後,第二天準備繼續趕路。結果,劉備見到了廚房裡的一具女屍,這才明白,原來劉安是殺了妻子來招待自己。

得知此事後,劉備並未責怪,而是連忙道謝,並想帶劉安一同去投奔曹操。劉備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報恩。說得通俗點,劉備就是告訴劉安,兄弟你夠意思,大哥認下你這個兄弟了,以後跟哥混!不過,劉安雖然能殺妻待客,卻惦念家中老母,不忍離去。就這樣,劉備和孫乾離開,並下定決心伺機報答劉安。等見到曹操後,將此事如實相告,隨後曹操命人找到劉安,賜給了他一百兩黃金。

如今讀起這段故事,不僅脊背發涼。夫妻兩人儘管貧賤,但畢竟也是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處的,又怎麼能下得去手呢?而且劉安不僅招待劉備、孫乾,自己和老母也一併食用。難道人命在他們眼裡就這麼不堪麼?再對照來看,劉安也並非不忠不孝之人。當劉備主動提出帶劉安去投奔曹操時,他還惦念著自己的老母親,顯然是懂得“父母在,不遠遊”的道理。

只是,這種孝義似乎又與他先前的殘忍相矛盾。然而,一旦我們將目光放到那個年代便會發現,其實社會動盪之時,人命早已賤如草芥。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性更是會首當其衝。不過,在傳統觀念中,忠孝仁義卻始終是社會倡導的主流思想,所以劉安對自己的母親極為孝敬,對劉備等人也著實慷慨。劉安殺妻之後,又得到了曹操的恩裳,反而沒有收到法律的責難。這又反映出東漢末年社會已經十分黑暗,在這個亂世中,不僅有盜匪殺人越貨,更有同室操戈。所以說,劉安殺妻的情節,正是《演過演義》主旨的體現!


德州德州


實際上,劉安殺妻,不單是填飽劉備的肚子,也是為了迎合劉備的胃口。

劉備當時走夫販履,勢孤力單,無疑,想成就宏圖大業,必須得有人,他非常明白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在他眼裡,有一幫賣命的兄弟才是硬道理,而對妻子,實在是可有可無,無所謂!

注意,這裡的妻子是老婆孩子的意思,所以在與曹操戰敗時,劉備能棄老婆孩子不顧,獨一人落荒而逃,非但如此,當趙雲趙子龍三進三出,置生死不顧,救出幼主阿斗時,劉備“啪”的把阿斗扔在地上,怒曰:“豎子,爾幾害我兄弟也!”

這話,絕不是劉備口是心非收買人心之語,而是其發自肺腑之言。

當時情況,他的確是寧願失了阿斗,也不願意失去趙雲的。

劉備之心,野心勃勃,異於常人,他要的是江山,如果因為打江山,老婆孩子成了累贅,他完全可以棄之如敝履!他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話,“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壞了可以換,手足沒了人即殘。”完全是他狼子野心的真實寫照。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與劉備一樣,都是特臉厚心黑之人!

為了樹立劉備的正面人物形象,是仁義之君,羅貫中同志為了給他洗白白,所以給他找了個墊底,就是劉安,看看,劉安都能殺妻而食,那劉備的作為,也無可厚非了!

所以後人多罵劉安沒人性,皆贊劉備重情義,其實,劉安不過是個背鍋俠而已!真正殺妻棄子者劉備也!


七鬥


答: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中行偃1


古代人物質生活水平非常低,遇到天災人禍經常飢寒交迫,餓死人甚至人吃人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為了活命,甚至“易子而食”,即老百姓不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互相交換孩子來吃掉。

東漢末年是兵荒馬亂的亂世,軍閥視人命如草芥,比如史書記載曹操就至少有八次屠城,在徐州及山東郯城一帶一次就殺死幾十萬無辜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雞犬不留。

劉安殺掉妻子並用她的肉招待劉備就發生在這樣的亂世背景之下。

這件事情記載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一日,(劉備)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問其姓名,乃獵戶劉安也。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三國演義》相當於野史,這段記載主要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

當時類似殺害女人作為食物的事情在正史也有記載。

《三國志·臧洪傳》記載:

“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鹹流涕,無能仰視者。”

意思是袁紹手下官員臧洪聽說曹操在攻打好友張超,就請袁紹去救。

不料袁紹不肯,臧洪便離開了袁紹,為此袁紹出兵討伐他,臧洪所佔領的城池被袁紹大軍圍困,堅持不肯投降,士兵們被敬佩他的大義,都不肯離他而去。

在長久的圍困之中,城中已經沒有吃的了,老鼠、麻雀、草根等都吃光了,後來臧洪殺掉了自己的愛妾煮成湯,讓將士們吃飽肚子。

由此可見,劉安殺害妻子招待劉備的事情在當時是完全可能發生的。

劉備當時地位很高,是豫州牧,相當於當地方省長,這位叫劉安的年輕獵戶聽說大名鼎鼎的劉備劉皇叔來自己家,受寵若驚,想打獵用野味招待劉備,可是一時又找不到可以打獵的野味,居然喪心病狂地殺害自己年輕的妻子來招待劉備。

劉備覺得這肉特別美味可口,於是問劉安是什麼肉,劉安騙劉備說是狼肉。於是劉備心安理得地大快朵頤,狼吞虎嚥,然後舒舒服服睡了一覺。

到了第二天早晨,劉備才在劉安家的廚房發現一個年輕女性的屍體,她手臂上的肉全部被割去。

劉備大驚失色,連忙問劉安,劉安才說明真相,劉備非常傷感,流淚離去。

劉備流淚也許並不是同情這個無辜被殺的年輕女性,而是被劉安的熱情好客感動,因為他作為地方政府領導人並沒有按照法律處罰殺害妻子的劉安,甚至連一句責怪劉安的話都沒有,可見劉備的眼淚是鱷魚的眼淚,劉備不過是一個打著仁義道德旗號的偽君子,與濫殺無辜的真小人曹操是一丘之貉。


厚德載物49847


正史中沒有記錄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羅貫中為了突顯劉備德高望重,深得老百姓信任和愛戴,強行添加的故事或者說虛構出的橋段而已,是一種寫作手法。

但是羅貫中非要寫這一段,是因為羅貫中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下,男性對女性歧視和壓迫的思想表現,中原文化進入父系社會之後,這種不平等的歧視一直持續到近代,在安史之亂中,守將張巡因被叛軍圍城,糧草匱乏,殺掉自己的小妾給大家充飢,於是將士用命,人人感動。小妾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下,不過妻子也只是丈夫的私有財產。

舊時,在災年人吃人的案例筆筆皆是,上一次有記載的事件是1942年,而作為沒有社會地位的窮人,劉安的老婆,在災年的時候,她被吃掉的幾率是非常大的。當劉安知道劉備是皇叔的之後還要借宿劉安家中,劉安自是要好好巴結劉備的,和皇親國戚攀上關係,榮華富貴、光宗耀祖豈不是指日可待。

而伺候好劉備,自是不能讓他吃糠咽菜,家裡又沒有肉食,怎麼辦呢?家中有三人劉安,劉安的母親,劉安的老婆,殺自己,劉安肯定不會幹,殺母親有違孝道,那隻好殺老婆了。

毛宗崗曾經歸納演義中有三個現象,呂布戀妻,劉備棄妻,劉安殺妻,按照我們現在的道德標準、愛情觀念,呂布無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無論是毛宗崗看來,還是羅貫中看來,呂布不過是個貪戀女色拋卻江山的失敗者。

而劉備“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人生信條反倒讓無數人膜拜。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所寫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是有違婦道的角色,各路英雄也是以不近女色為榮,一旦被女人迷住了,必將為人所不齒。所以,劉安殺妻並不會受到古代道德譴責,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羅貫中也希望你相信這件事情是真的,甚至不惜加入劉備見了曹操講了這個故事之後,兩個人都為此流淚的事情。




真象萬花筒


文/史事春秋

簡單的說就是劉備落泊到一個親戚劉安家,劉家家窮,沒有什麼招待劉備的,就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在胳膊上割了一塊肉給劉備煮了。

▲ 劉安殺妻

不過,他不是出自《三國演義》。

據《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記載,劉備被袁術打敗以後,逃到了廣陵郡一帶,情況非常糟糕:“飢餓困蹙,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這裡提到的“吏士大小自相啖食”應該就是“劉安殺妻”一事所本。

但要說到“劉安殺妻”這件事,那當然是羅貫中虛構的,因為三國時根本就沒有劉安這個人。

我想,羅貫中虛構這件事,目的有兩個,一是突出劉備當時的困難程度,二是突出百姓對劉備的愛戴。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三國殺》、《三國演義》)


我是專注於歷史研究的“史事春秋”,歡迎大家關注!


史事春秋


劉安殺妻招待劉備這段故事記載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一日,(劉備)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問其姓名,乃獵戶劉安也。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這段故事是作者羅貫中杜撰的,本意是藉此來體現劉備的仁德之心。

其實,在我國古代,女性地位非常低下,類似劉安殺妻招待劉備這種事兒歷朝歷代都發生過。《後漢書》中記載,袁紹曾經圍困住一個城池,後來城中沒了糧食,守城將軍臧洪便殺掉了自己的愛妾讓士兵充飢。

而且,《三國志》中還記載著劉備軍中也出現過人吃人的事實,當時劉備被袁術打敗,軍中“飢餓困蹙,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


由此可見,羅貫中應該就是根據這些歷史事件杜撰出的劉安殺妻招待劉備這個故事。這種人吃人滅絕人性的事兒,我們現代人看來非常可怕,但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很多起類似的真實事件,所以羅貫中也就不以為意的照葫蘆畫瓢杜撰下來,藉此來體現出劉備的仁德之心。而當劉備得知自己吃了劉安之妻的肉時,“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中安排劉安殺妻來招待劉備這個故事情節,就是為了體現劉備心懷民眾的仁德之心。只不過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劉備的這個仁德太虛偽了,吃了人家的老婆拍屁股就走,還不如曹操來得爽快,好歹還送點錢撫卹一下。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