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以後老了怎麼辦?

徐唐糖


這個問題我不光一次的想過,自己單身的過一輩子到自己老了的時候,我該如何的生活下去。那時候的我,無依無靠,該怎麼辦?抱著這種想法,我給自己早早的買好了保險,真有那麼一天,還有份保險在,能夠保護我,對自己也是個交代。

年輕的時候,就要努力的賺錢,存下了,憑自己的雙手買一套房子,老了的時候,就坐在自己的小屋裡,看書睡覺,如果自己的身體很好,我覺得可以出去旅遊,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要是金錢很富裕,我覺得我會去領養一個孩子,把他撫養成人,這也是一件很喲有意義的事情。

老了的時候,也是和好姐妹一起去跳廣場舞,雖然自己是一個人,但依舊可以過的很好,內心充實,人就不會孤獨。


種好地做好人


這個問題我想過很多次了。我不是單身人士, 但是我老伴六年前因為一次意外離開了人世, 如今只剩下我一個人. 我們有一個女兒, 可是遠嫁到美國去了,開始那幾年每年還能回來一次看我們, 她從小跟她爸爸親, 如今她爸爸不在了, 她也很少回國了。每次問都說她兒子上學需要照顧等等, 如今我已經三年沒看到她了。

我今年60歲了,已經退休在家. 你問我單身的我以後老了怎麼辦? 如今我也算一個老人了,我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我還有高血脂, 焦慮症, 經常頭疼. 每次看病都自己一個人, 掛號, 跑樓上樓下. 在國內我只有一個姐姐, 可是她也在很遠的城市, 我們一年也就見一回吧。

我只能說人老了真的很可憐, 我一個人看個小毛病還可以的, 可是當自己昏昏沉沉還要打車去醫院, 各個門診科室跑來跑去, 一個人交錢進CT室, 一個人做心電圖, 一個人在病房輸液的時候, 那種無助真的難以言表.

更可怕的是夜裡, 我就是一個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 焦慮症和孤獨感無情的折磨著我.

之前想過再找一個老伴, 然而今年我都60歲的老太太, 對新生活已經不再期待了.

昨天看到54歲的鞏俐女明星, 重新找到了70歲的老公, 在戛納紅毯真是光彩照人啊。我想只是比我小6歲怎麼人家看的還像一個30歲一樣, 那種自信和魅力讓我羨慕.

也許人和人不一樣吧。也許我也要做一些改變,否則我就是在沉淪和孤獨中離去,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打算和三四個老朋友一起結伴養老, 去一個養老院吧,靠著不多但是還夠的養老金過我下一段人生.

最後希望那些單身的朋友勇敢起來, 開開心心的過好自己的生活.


HidinhlY


真若單身一輩子,老了跟侄子侄女的關係也不好的話,也沒有關係特別緊密的朋友,確實是晚景比較淒涼。但是也有幾種方案可以防止晚景淒涼的。尤其是重病無人照料的情況下,其實只要意識清楚,自己能夠說話,表達自己都好說,關鍵是還有很高的痴呆症的比例,一旦老糊塗了誰都可以欺負你。但是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途徑可以防止單身人士晚景淒涼的辦法。

一是能乘早招人搭個伴,趕緊搭個伴吧,不管男的女的,異性、同性,最好能有個自己的孩子,當然前提是孩子得教育好,如果教育不好,長大了自私自利,沒有責任心,還要到啃一口,就很麻煩,但是我覺得只用你用心培養,積累好親子關係,一般是人都有良心,老了肯定不會不管,當然不排除萬一養了個白眼狼,這樣的概率一定是極低。

二是儘量多投資多賺錢,讓自己晚年有充分的物質基礎,最好能清得其保姆,住得起養老院,在自己有意識到自己要衰老了,找個可靠的人,比較年輕的朋友或者晚輩,還有律師一起做個公證,只要你立遺囑的這個人晚年真心實意照顧你,有危難的時候及時幫助,生病及時照顧等等,就把你的財產贈送給這個人,前提是這個人人品誠實可靠和你有足夠的財富可以贈送。

三是多交幾個貼心的朋友,在他們沒有糊塗的時候可以照顧您,可以辨別您是否遭受虐待和歧視,然後你可以把你剩餘的財產贈送給這幾個可靠的朋友,還可以讓他們之間相互監督,防止扯皮、謀殺和虐待。

所以不論如何,人是最關鍵的,不能老了無人問津,死在家裡一個月兩個月屍體發臭都沒人發現,關鍵還是要找到個收屍的人。這個人怎麼找,確實比較麻煩,當然安樂死也未嘗不可,我就擔心當你有力氣的時候,捨不得弄死自己,等你沒力氣的時候,想弄死都弄不了,藥都吞不下去了,又當如何辦?

希望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里,尤其是城市社會,社區和社工機構肩負起孤寡、獨居老人的生老病死的責任,等這些老人病逝以後可以把財產無償捐給社區和公益組織。


雲說養老


單身的人不僅老無所依,身體機能退化,疾病纏身,更嚴重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孤獨感與落寞。與生理疾病相比,來自心理上的折磨更讓人絕望。

別看現在很多年輕人吵嚷著單身萬歲,其實這裡面有80%的人只是喊給別人看,私下裡都在秘密進行戀愛準備,只有20%的人信以為真。

單身在我看來並不值得驕傲,也不值得鼓勵。缺少異性關愛的人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和嫉妒,對於心理發展並無好處。在愛情當中,我們不僅學會愛別人,也學會愛自己,在雙方的磨合當中,也會漸漸的變得富有責任感,有利於完善人格。

但是現在浮躁不健康的社會環境,讓很多年輕人對於愛情失去了信心,被迫選擇了單身。他們一邊渴望解脫單身魔咒,一邊又恥於主動,最後只能用“這樣也挺好的”來安慰自己,騙騙別人。

單身的人老了以後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單身人士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端正自己的擇偶觀和價值觀,切忌被那些非主流價值觀帶跑偏,因為最後為你人生買單的不是那些網紅爆文,而是你自己!

最後祝大家七夕快樂!


職場領航


啊,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我是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我來簡單講講,大家不要慌,首先,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16》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65週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1.4億,佔總人口的10.5%。預計到205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將達到34%以上。由於“4-2-1”倒三角家庭的生育率持續下降,使家庭的供養資源減少,空巢老人數量較多,指望兒女整天呆在身邊伺候是不現實的,且我國目前市場上的養老機構參差不齊,有的設施簡陋空床率高;有的養老院則定位高端,費用高昂,眾多低保老人和沒有固定經濟收入的老人難以承受,因此完全依賴傳統養老模式既不符合老百姓的期待,也不具備操作性。“互助養老”模式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我來簡單介紹下,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互助式養老已經在北京,廣州等地開始實施了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它融合了傳統家庭養老與現代社會養老模式的優點,互助的方式有很多種類,例如時間銀行,精英大眾互助,社區鄰里互助,報團互助,跨輩互助等等,這裡我想說的是最常見的時間儲蓄式“輕老互助”,輕老互助是指年紀較年輕的低齡老人與年紀較年長的高齡老人結成互助小組,由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養老方面的幫助;而等到低齡老人成為高齡老人之時,再與比他更年輕的低齡老人結成互助小組,接受下一代的低齡老人為其提供的養老方面的幫助。如此代代循環,成為一種可持續的互助養老形式。因此,在輕老互助中,老人的付出和回報具有時間上的延遲性。也就是說,老年人付出幫助和接受幫助並不是同時進行的,接受幫助要滯後於付出幫助,而且其付出幫助和接受幫助的對象也是不同的。對於生活在城市社區中的低齡空巢老人而言,身體大多比較健康,除了自我照顧之外,還具有照顧他人的能力,容易造成照顧資源的閒置和浪費;而高齡空巢老人卻連照顧自己都很困難。因此,輕老互助實質上是讓空巢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把自己多餘的照顧資源借給別人,等到年老之時再從別人那裡取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差序格局解體的時候,人們自己選擇關係,這種選擇的關係依他們的理性算計。為了保證延遲迴報的輕老互助在養老資源交換過程中的公平性,國外發明的“時間銀行”模式可以應用到居家養老之中,以提高互助服務的動力,美國,德國,日本實踐證明,把“時間銀行”模式運用到社區空巢老人輕老互助的養老實踐中是切實可行的,具體做法為每個參加輕老互助的低齡空巢老人建立一個“個人賬戶”,將其每次服務的時間和內容登記在冊,等到其年老需要他人服務之時,再按照自己在“時間銀行”中存儲的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按照某種換算關係,免費支取等量的他人提供的服務。相比之下,我國互助養老“時間銀行”的發展相對緩慢,受政策環 境、制度保障、信息平臺、評價體系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存在運行質量不高,組織穩定性不高,社會信譽不高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至今尚未正式出臺相關政策或法律來推動互助養老“時間銀行”發展,但是很快,就近一兩年時間就要普及推廣了,我們導師正帶領我們做相關的實證研究,任何一個政策方案的貫徹實施都需要一個曲折的過程,請單身的大叔大姐們不要慌,畢竟中國也是要與世界接軌的,養老問題是重中之重,需要廣大社會的參與與支持,哈哈另外說一下我們研究所大齡博士後很多哦,有的女生獻身科研事業,整天在實驗室收集數據,分析建模,校園大門不出,我師姐都42歲了還沒有男朋友,她們比任何人都發愁卻沒有時間去花前月下,相比之下,你們是不是心裡平衡多啦?


霸氣吊屎boy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說說我的想法。
首先是老了以後怎麼辦?作為一箇中年人,自我感覺還很年輕,距離七老八十的感覺還有些遠。不過當我退休之後,我會趁著腿腳還輕便的時候多出去走走,去一些想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領略一下風光美景,看一看不一樣的世界,這就叫老有所樂嗎,是吧!當然了,真到了七老八十的走不動了,我會找一個山清水秀的,距離城市或者說縣城不遠的地方,找幾個貼心的好友,一起養老。



目前,我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和7個同學一起在距離城市不足30公里的水庫旅遊景區外圍的村子,投資建一個超小型休閒養老中心,將來同學們都聚到這裡集中養老。其實,現在很大一部分老人不願意到養老中心去,有一大部分原因是養老中心的老人原先都不認識,需要重新適應彼此造成矛盾多多,而如果是自己關係非常好的多年老友,大家彼此瞭解,關係融洽,聚在一起養老比自己一個人強上太多了。
其次,就是關於安樂死的。我以前就回答過這個問題,如果真到了需要各種管子維繫生命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安樂死。人來到這個社會就是為了更好的擁有生活,可當有一天自己已經沒有自理能力,美景,美食都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整天病臥在床榻之上,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年邁的妻子還要為你忙忙碌碌,懷穿著夢想的兒女放棄自己夢想圍繞在你身邊伺候你,對於我來說這樣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所以當我面臨這種抉擇時,我會毫不猶如選擇放棄人生,給自己一個有尊嚴的死亡。


懂知識的小胖子


孤獨到老的單男: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 沒有凡塵俗世的煩惱 靜靜地思考 享受詩意的生活。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 沒有喜悅和憂傷 獨自望著日出日落 淡忘人生的無常。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 沒有生存的慾望 慢慢地消耗思想 麻木地等待死亡。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 沒有人知道 你在哭 你在笑 。

你忘記了朋友 難得問候到可有可無;

你忘記了父母 他們已經走到了前面;

你忘記了手足 他們各自在遠方紮根;

你也被所有人遺忘……

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不知道活著為了什麼……

在沒有被想起之前 你已經化為灰燼 消失了。

……滄桑!






o旅人音樂日記o


這問題太現實了,也有點揪心,很有必要共同探討一番。由於各種原因,假如我們真的單身了,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前考慮單身以後老了該怎麼辦。

其實這就變成了沒人養老該怎麼解決的問題。我覺得只要提前做好準備,確保有人能為自己養老,就不會存在太多顧慮。我儘量從現實可操作的角度出發,分享一下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純粹是短見薄識,僅作拋磚引玉之用吧

當兵、服兵役。一人當兵,全家光榮。要是你有這個機會,也能達到這個條件,我是強烈建議你去的。這個只需要奉獻自己幾年青春,順利結束後就能獲得軍籍了,若是喜歡部隊的生活也可以繼續留下來。有軍籍在,老了也不愁國家不會照看。何況參軍的小夥子已經養成了紀律嚴明的習慣,什麼事都認真負責力求做到最好,加上身強體壯、氣質威武,給女生感覺就是非常的安全可靠,更容易吸引女生,也就更容易脫單。

收養孤兒。能力大一點的,可以建一所孤兒院;能力小一點的,就收養幾個孤兒。把他們當做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盡心盡力撫養長大,那麼這些孩子長大後就會對自己報恩,幫自己養老。不用擔心他們成人之後不願意養你,自從收養手續辦妥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他們的法定監護人。你負責將他們撫養長大,他們負責給你養老送終,這些都是受法律保護的。

去養老院。養老院不失為老了之後無依無靠的一個好去處。養老院是指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養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但近些年也聽說過一些關於養老院護工對待老人不友善的新聞,所以到底好不好還有待商榷。希望社會保障制度越來越完善,養老院越做越好吧。

剃度出家。佛家講究一切隨緣,既可以做出家弟子,也可以做在家居士,並沒有作出強制規定。出家以後,一切事自有同門師兄弟會幫忙安排照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你已經看破紅塵、能夠放下一切、對世間一切都不願再關心的情況下,剃度出家才不失為一種選擇。

委託別人幫忙。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就去找好可以委託的人,讓其在自己老了之後無人照看的情況下,幫忙照看一下自己,並承諾支付相應的報酬。最好是委託一些親戚朋友,讓自己信賴的人來幫忙照看會比較踏實放心。

金融理財養老。這個雖然是個方法,但我不推薦。套路有點深,花樣也多,我一時難以講清楚,諸君自行搜索瞭解一下就好。

除了寄希望於國家制度完善之外,希望所有人都能共同努力,關心照看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孤寡老人們。只要大家一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傳遞社會正能量,社會將十分和諧溫暖,世界將充滿愛,人間將勝似天堂。

最後再來談談本題的小標題。單身老了以後如果重病無人照顧會不會支持安樂死,我的回答是堅決不會。對我而言,安樂死就是死得不明不白毫無意義,就跟自殺差不多,我可沒有那個勇氣,而且覺得沒活夠挺虧的。我更願意發揮我生命最後的價值,活一天就把一天的病痛經歷寫成日記,讓後人能夠對這個過程增加一些瞭解也好。該承受的總得要承受,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地活著,大概這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到底吧。


熱心市民斌哥


首先,我個人是絕對不會支持安樂死。

單身的原因有選擇單身和被選擇單身這兩類。絕大多數是後者。

前者多少肯定條件應該還可以,對人生有一定的規劃,生老病死,都有計劃的,不排除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的,淪落為後者。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產業會成為了一個新鮮產業,成為服務業的一個熱門。這類條件好的,在今後的養老上將會和孤寡、失獨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等一樣“享受”這個社會特色的養老服務,養老的服務質量根據個人人生成就成正比。

後者大多因為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等各種自身原因,在社會競爭中被選擇了單身,只能努力爭取其它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來改善老年問題。不然,只能等到時“享受”國家政策的養老服務。

現在,不管單身、不單身、子女多少都與以前不一樣了。到時都會有養老的問題,現在子女一般都通過讀書或打工或創業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和父輩和祖輩從事不同的行業造成了地域差問題,“有家的地方沒有事業,有事業的地方沒有家”,養老問題也就會越來凸顯,這也是造成我們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多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問題的凸顯,這也將促進養老行業的發展和國家政策出臺扶持。

所以,不論什麼情況下,養老都是個問題,只能努力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年輕時給自己多做計劃,年老時留下更少遺憾!


黑風野驢


嗯,作為一個多思派,我曾經考慮過這輩子單身將來養老要如何過。

我會先趁身體好的時候多出去看看,跟團去德國俄羅斯瑞士意大利沙特這五個我一直很喜歡的國度旅遊,增長見識滿足自己想去不曾去過的心願。

然後在長壽村附近買一套房養老,過著天天泡溫泉的喜樂生活。要麼就去蘇州教會的養老院,有房養老。

死後遺體捐獻,無論是做科研還是其他。至於如果還有剩餘的財產,一半會捐獻給教會(做慈善也好,做修繕教會也罷),剩餘一半就捐給國家吧(雖然感覺很聖母,但有一點還是明白的,國家科研強了,國民未來才會好過)。

當然,以上的前提是我還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