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除了罗马帝国为啥很难形成一个一家独大的帝国?昙花一现?

春风不醉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崇尚集体主义,西方人不这样想,喜欢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就喜欢分家,民族意识特别强,多数都是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很少,独立意识太强。


登州渤海居士


这个外国史难倒我了,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在国外网站查了很多资料,本篇回答综合查阅资料分析如下: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中国和欧洲似乎可以看作是两个平行宇宙。——他们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纬度相似,都在北半球,面积差不多(1016万平方公里VS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虽然如此广袤,但是实际的文明核心区其实并不大,都只有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北方是苦寒的蛮族聚居地,塞外草原的匈奴-鲜卑-蒙古人,北欧的日耳曼-维京人,数千年来在寒冷和饥荒的压力下不断南迁,成为文明核心区遭受攻击的输出源头。——大陆之外有一个孤悬海外的群岛,日本和英国,都曾经在近代文明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但在古典文明时代,则无关大局。——文明核心区的北方,都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华北平原和中欧平原,南方则是崇山峻岭分隔开的小块农业区。

二、文化、历史、信仰的影响

文明的火种,从三千到五千年前开始先后被点燃。东方落在了黄河流域,人们在甲骨上篆刻的象形文字,成为文明记忆的符号;西方落在了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刻写的楔形文字,则成为了后世广泛流行的字母文字的起源。文字一经出现,思想就有了载体,薪火相传。在东方,他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用儒家、道家、墨家来注解心中的困惑;在西方,他们进入了希腊城邦时代,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来填充空虚的灵魂。

接着,出现了短暂的征服者,将整个文明统一起来。在东方,这个人的名字叫秦始皇,在西方,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大帝。然后很快的,帝国崩溃,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开启。在东方,这个时代叫“汉”,在西方,这个时代叫“罗马”,他们搭起了两个文明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根支柱:文字的统一,法律的统一,历史记忆的统一,信仰的统一。

文字:东方将篆体文字在全国推广开来,西方将拉丁文字在整个西方世界推广开来,那些说因为中国书同文,所以中国更认同统一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虽然亚历山大没有秦始皇的远见,但是罗马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中世纪,西方各国虽然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拉丁文却是知识阶层的通行语言,就像今天的英文一样普及。法律:东方采纳了法家的思想,西方则有罗马的法典,构成了整个帝国的运行秩序。历史:东方有司马迁的“史记”,西方有希罗多德的“历史”,这些伟大的著作构筑了一个文明的共同记忆。希罗多德虽然是希腊时代的人物,但他的作品在罗马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比如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就赋予其“史学之父”的头衔。信仰:东方独尊儒术,西方定基督教为国教,信仰也被统一了。

语言、行为、记忆、信仰,在一个统一的帝国内,就这样被铸造,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将这个文明打散的了吧?

公元三到六世纪,全球性的寒冷气候将北方的蛮族往南驱赶,两个文明同时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东方有五胡乱华,西方有日耳曼入侵,他们摧毁了古典时代的帝国,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混血文明——在东方,这是隋唐第二帝国时代,在西方,这是法兰克-查理曼帝国时代。

那些说罗马之后,欧洲就再没有统一的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查理曼帝国的疆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文明核心区,其国土面积和隋唐的汉人聚居区相比差不了太多。并且该帝国起源于荷兰,首都先后设在巴黎和今天的德国亚琛,曾经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继承了罗马以来的文化和信仰,这是一个大欧洲的概念。

三、军阀混战的影响

公元9世纪开始,两个帝国再一次陷入分裂之中。在东方,自从黄巢起义之后,整个晚唐都已是有名无实的军阀割据状态,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的正式独立;在西方,查理大帝的后代们三家分晋,瓜分为三个法兰克王国。看起来,这似乎就是后来德法意三个国家的来历了。然而,这时候还不是他们的分野,因为很快的,两个文明的核心区再一次被统一了。在东方,是宋朝(960-1279)。

在西方,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这个王朝的疆域北抵波罗的海,南达地中海,欧洲大陆的文明核心区,几乎尽收囊中。王朝里最著名的两位皇帝,一位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先后六次从北方的莱茵河畔出发,发动对意大利领土的征服战争,到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当皇帝的时候,记忆中的故乡已经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如此相似的文明从这里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分化?我们将放大镜对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缔造者——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看看他的统治之道。腓特烈一世的一生,都在四处征战中度过,67岁高龄时还带领十字军东征,最终在遥远的亚洲结束了其轰轰烈烈的一辈子。这位皇帝是如此热爱战争和打架,以至于一言不合就要教训罗马教皇一顿,屠戮的鲜血都将其胡子染红,得了一个“红胡子”的绰号。其实这样行为的皇帝,在东西方的文明宇宙中比比皆是,也算不得有什么特别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皇帝管“打”不管“治”,很喜欢将他征服的土地赏赐给部下,和各地效忠的世家望族。比如忤逆龙鳞的名将狮子亨利,最终被皇帝驱逐出境,他的封地被没收后,竟然又被这位皇帝分封给了其他的公爵。这种行为就跟西楚霸王项羽的分封天下是一个思路,以为如此就能安抚臣僚,孰不知几年之后就被汉中王造了反。

朝历代,国家统一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军阀的拥兵自重。这个问题,曾经长久的困惑过各个王朝的建立者们。最初级的解决方式,就是分封,将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希望“国家有难,兄弟有责”。然而这种方式,只是一厢情愿,在东方,自周朝开始,延绵了千年,周有春秋战国,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而在西方,自从法兰克王国开始,就一直热衷于此道,并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发展至极盛,于是整个欧洲就像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一样,城堡筑起,纷争不宁。高级一点的,则是郡县制,但即使如此,也并未能彻底杜绝。军队总需要将领来统御,时间长了,权力难免就落到了将领的手中,一旦帝国内部出现动荡,比如农民起义,皇帝的统治力下降,地方将领很有可能就会摇身一变,建立起独立的王国。汉末的三国,唐末的十国,都是这样来的。

这个千年的难题,最终被一个人解决了。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干了两件事,第一,杯酒释兵权,用赎买的方式让将领们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第二,让文官管治地方,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彻底瓦解了地方将领的权力。两件事说来很简单,但就是这样,整个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被赵匡胤以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宋朝之后千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国家分裂的长期局面。直到今天,我国的人民军队仍然坚守着太祖的方略,以保证党指挥枪的坚定执行。而另一边,西方文明则越分越小,列国林立,然后在长期的分裂中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记忆和历史叙事,统一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奢望。虽然在历史上,他们都曾经书写着同样的拉丁文,遵守着同样的罗马法,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明源头。

统一之难,不在“战”,而在“治”。与那些热衷于战争,攻伐四方的皇帝相比,宋太祖之伟大,简直就是宇宙中的一盏长明灯,而这就是欧洲为什么诸国林立,而中国走向统一。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

欢迎大家评论探讨!!!


黑白史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大一统”的文明也只有中国,两千年来,华夏文明不是大一统,就是在追求大一统的路上,而其它文明的发展模式与中国不同。问欧洲为何不能完成大一统,与问中国为何没能自主完成工业化是一样的。

所以,明白了中国为何能够完成大一统,就找到了欧洲为何不能完成大一统的原因。


1,中国地缘结构封闭,而欧洲则呈开放状态

我国西面和北面被高原山脉阻隔,东面和南面是大海,在古代除了游牧民族外再无其它文明可以与华夏文明相抗衡。

欧洲半岛众多,全部深入海洋,极易成为独立势力,同时几乎每一个半岛都形成了一个文明中心。比如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和马其顿帝国,亚平宁半岛的古罗马和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的古赫梯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等等

2,中国有唯一的文明中心,而欧洲的文明中心是薪火相传的

欧洲的纬度整体太靠北,与中国相当的地区是地中海,而这一点,是华夏文明至今一脉相承,而欧洲则经历了地中海周围古希腊~古罗马~神罗~西班牙~英国等文明中心变迁的重要原因。

3,中国有表意的“汉字”一脉相承,而欧洲的表音的“拉丁字母”变化多端


这一点被我们所熟知。

4,中国有维持大一统的郡县制,而欧洲在罗马帝国后是更利于分裂的封建制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易于统一,而封建制容易分裂,我国的周朝便与欧洲中世纪形式上很相似。

5,中国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文官体制,其方式通过科举保持帝国的稳定性;而欧洲在中世纪始终靠的是血缘和效忠,不确定性更大


在我国,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无不说明靠血缘、靠分封不靠谱,容易天下大乱。

欧洲的中世纪便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天下。

6,中国一直是世俗社会,有儒家这样的道德伦理维系统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欧洲中世纪则是神权社会,宗教纷争、战争不断,同时一个强大的世俗政权也并不符合罗马教皇的利益。


其实还可以举出很多,无非也就是说明欧洲的发展与中国迥异,欧洲确实不会大一统,中国也确实没能自主工业化。

因此,仅就大一统这一点来说,中国才是个案,其它文明均没有完成。

欧洲与中国的对比,也说明文明的发展并非只有一个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欧洲文明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中国发展的不足。而对于本问题来说,其实看中国大一统的形成就可以明白欧洲为何不能完成统一了。


心向青山


为什么欧洲在罗马帝国后没有再次形成大一统帝国,这还要从欧洲封建社会的开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说起。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公元三世纪,分据东西的两个庞大王朝都迎来了自己的麻烦。东边的大汉王朝皇室衰微,无力控制地方,而陷入诸侯乱战;西边的罗马帝国,因无限制的扩张最终导致局势的失控,被迫将帝国分成四个大区,进入四帝共治时期的混乱时期。


△罗马帝国四帝共治

364年,经历一百多年的分裂和统一循环后,罗马帝国还是走向了彻底的分裂,形成一东一西两个罗马帝国。

476年,在外族的频繁入侵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占据了罗马,建立奥多亚克王国;居住在莱茵河的法兰克人,在克洛维的带领下,吞并了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建立法兰克王国。至此,欧洲进入封建时期,即黑暗的中世纪。

△罗马帝国2世纪-5世纪的外族入侵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其很难形成一个大一统帝国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封建”,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欧洲的“封建”是真正意义上的“众分封建诸侯”,而古代中国秦汉之后的“封建”,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含义,称为“君主专制 ”更为合适。


说起欧洲封建制度,就不得不提法兰克王国。


486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的带领下,占领了罗马帝国高卢行省北部地区,建立起法兰克王国。但是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为了与其他日耳曼人对抗,克洛维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体制,并皈依了天主教,开启封建改革。

在法兰克王国的扩张中,克洛维没收了被杀或逃亡地主的土地,收为王室所有,而为了巩固王权和继续扩张,作为外来民族的克洛维将得到的土地赠送给其他贵族用以收买人心,这种以土地换忠诚的行为被法兰克王国的历任统治者所沿用,并最终形成了采邑制。

贵族通过封赏的土地和农民,构建成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体系。在庄园中,贵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庄园内的农民不仅要耕作自己的份地以维持生存,还要无偿为耕作贵族的自营地,其收获全归庄园主。当自由农民因为战争或其他变故而破产后,只能依附于贵族,便彻底沦为贵族的庄园农奴,为贵族提供一切劳动和服务。

国王将土地和农民分封个大贵族,成为其私有财产,大贵族则在获得土地后,向国王效忠并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大贵族又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形成两者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但在这层层分封中,小贵族的权益来自于大贵族而非国王,因此只需要向大贵族负责,无需听从国王的号召,这也就形成了“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特殊现象。

这种金字塔结构的采邑制度,使国王和中央政府的权力难以深入地方基层,只能通过贵族之间的层层传递,维持脆弱的统治。这种错综复杂的臣属关系使得王国很难聚集起强大的力量,进行对外征服和对内平叛,而贵族之间也常常因为各种矛盾而互相征伐,加剧王国的动乱与分裂,很难形成入罗马帝国那样大一统的帝国。

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将封建制度推向欧洲大陆

在法兰克王国的王位继承体制中,每代国王死后,都由其儿子平分国土。继承王国土地的几个国王,又会相互征伐,直到某一个国王再次统一王国,可在其之后,又会因为奇葩的继承制度陷入分裂。

768年,丕平三世逝世,查理曼作为丕平三世的唯一继承人,不必像他父亲那样经历兄弟之争而顺利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并于800年加冕称帝,即查理大帝,被后世称为“欧洲之父”。

△法兰克王国的扩张

查理大帝本想将帝国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丕平和小查理却死在了自己的前面,路易得以继承一个完整的查理帝国。然而,路易决定放弃平分王国的继承体制,最终导致路易和他的儿子们发生战争。随着路易的战败,庞大的查理帝国被他的三个儿子平分,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而这三国王国就是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王国的前身。

继承法兰克王国的法兰西王国和德意志王国,进一步强化了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同时也继承了“分裂”的传统。在法兰克王国之后,欧洲再也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地史馆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它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帝国的制度,往往产生于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国家。

我们具体来看欧洲的历史,它的文明起源于希腊,希腊南部是农业发达的埃及,东部是欧亚交通要冲的小亚细亚,而自身所处的希腊半岛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这一切因素都决定了他们只能发展工商业,因此在政治制度上他们只能选择共和制。这一制度产生了民主文明,而这一缺乏向心力的文明,最后也导致了城邦的解体。

帕特农神庙

因此,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罗马帝国,必然走向不断领土扩张的道路。必然采取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凯撒大帝为世界历史所承认,也为一向推崇民主的欧洲人所承认。

凯撒头像

我来,我见,我征服。战无不胜的恺撒罗马军团。

但是随着帝国的发展,贵族的利益与平民的土地要求这一矛盾越来越尖锐。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终于灭亡了。

基督教的传播暂时缓解了这一矛盾,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欧洲所面临的状况,被后世称为中世纪的黑暗。

海洋文明到来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的工商业空前繁荣。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航行于全世界的海洋。巨额的利润刺激着欧洲各国。很快,工业时代的到来,促使着人们去寻找更为适合他们的政治制度。

此时再回首罗马帝国,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传说。


三维看历史


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罗马帝国,中世纪,近现代。

罗马帝国时代跟中国古代差不多,有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核心,和一帮仰慕这个文明的未开化邻居。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后,西罗马帝国很快被蛮族攻灭,并且自此再未复立。什么原因呢?周灭商后,搞了分封制,姬姓王族丶功臣带着一大家族去建立封国。这带来什么后果?第一就是殖民,这些封国里是有原住民的方国的,以前这些方国经常联合起来跟殷商作战,但是周搞了诸侯国,封国诸侯到了以后,方国被割裂,慢慢被诸侯国吞并融合。这样,敌对势力慢慢消失了。以姬周为主的中原主体民族形成了。第二,根据周礼,封国之间的距离是比较遥远的,这给了各诸侯国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主体民族准备了幅原辽阔的生存空间。这两条,罗马帝国都没有做。为什么没有做呢?这与罗马帝国的制度有关。罗马其实是个军事集团,无论是共和时代,还是帝制时代,主要靠军事实力控制蛮族,虽然各行省都有拉丁化,但是并没有形成在人口和地域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也就缺少了主体民族的认同感。以至西罗马崩溃以后,就此消亡。

中世纪基督教一统天下。教权与皇权的斗争贯穿始终。在教权的控制下,皇权受到极大制约,基本上不可能发动统一战争。法兰克王国丶神圣罗马帝国都是徒有其表的统一。关键是,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天主教丶东正教丶新教三大势力。宗教问题又与民族问题结合在一起,大致上,日尔曼系新教丶天主教居多,拉丁系天主教居多,斯拉夫系东正教居多,这使得统一根本成为不可能。

近现代欧洲也出现了不少力图统一的伟人们。但是缺乏主体民族丶宗教信仰对立,导致各部分力量势均力敌,攻伐多次,生灵涂炭,但是因为已经缺乏统一的基本条件,所以无一成功。英国的离岸平衡政策之所以奏效,也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欧洲的分裂造成的一个结果是,随着技术的成熟,欧洲强国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欧盟的成立,就是欧洲人痛感分裂造成的各种不足,尤其是美苏的强大压力,而进行的痛苦尝试:放弃一部分主权。但是,不同宗教集团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与我们不同地域之间的矛盾相比,性质完全不同。中国可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欧洲却是一直想合,却永远是分。所以欧盟不会解散,但永远不会有欧洲合众国。


towertip399


题主意思是不是说为什么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分裂,后来再难统一,而同时期的中国却渐渐大一统,后来再难分裂?

中国在秦汉之前跟罗马帝国区别不大,同是采取分封制,而之所以中国形成大一统帝国,欧洲却渐渐走向分裂,拐点就在于秦汉时期,所以研究两者同时期发生什么,则可以说明此问题。

国家制度的统一程度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1453)虽然国家庞大,但是在地方上仍然是分封制,权利高层采取元老院共和制,中央强大时还可以,中央势弱时,地方封建主就开始离心离德,为日后最终分裂埋下祸根。

而中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在建立之时就采取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逐渐取消分封制,采取郡县制,郡县不像诸侯国,它没有分裂的能力和基础。虽然秦二世而亡,但汉继秦制,成功的打败贵族分封制的复辟,为中国形成大一统帝国奠定制度基础。

文明的的统一程度

大家都知道,罗马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甚至多人种的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帝国建立之后,自始至终在文明上未实现统一,因此叛乱不断,就算将元首制改为君主制也无法保持稳定。后来又按民族、语言等因素经历了四帝共治等时代,最后又因宗教因素致使东西罗马分裂。

而中国秦朝建立即实行统一度量衡,虽然前期反扑力量很强,但又经过汉朝四百年的努力,最终在全国实现民族的认同统一。

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即为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没有这些,就算暂时保持统一也是风雨飘摇,不能长久,国家始终存在分裂趋势。而相反,国家和民族如果得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同,哪怕暂时处于分裂状态,国家从上至下都存在统一的大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正是存在这两个差异致使走向完全不同。


秦血汉骨


提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就要开始讲历史了,嗯,怎么说呢?编年史就是之前发生了什么什么,然后一五一十的讲出来,最后得出个结论,欧洲民族太多,观念不同,最后导致无法统一……

你说这话对不对吧?也对,但是真的讲到点子上了吧,也不是。

你比如说一开始的法兰克帝国,曾经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是他一分为三了,分成了三个部分,大家也都清楚法兰西,德意志以及后来的意大利,人家一开始也是高卢人的高卢人组建起来的帝国可最后还是一分为三,这是为何?

大家想想统一不好吗?很好啊,大家享受同一片天地,互相之间没有隔阂,没有关税,商品自由贸易,财富互相流通,而且可以你帮我,我帮你互相之间又没有战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样统一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讲都是渴望的事情,除了那些失恋失意的屌丝以外,那么欧洲为什么不同意呢?是有什么东西一直在阻碍着这种统一呢?还真有!

简单来说,两个时期各自有不同的东西在阻止他们统一,而这两个时期的不同的推动力来自于同样一个东西人的野心,或者说国家的野性。

一开始的时候罗马帝国崩溃,整个帝国四分五裂,整个欧洲也是混战一片,此时法兰克帝国开始独立出来,本来法兰克帝国的出现预示着欧洲大一统时代的即将到来,但是这个时候却莫名其妙的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我们一直在说当时欧洲的民族不同,但事实上生活的时间久了,民族之间互相的融合,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很多原先的人并不是汉族,也并不是农耕民族,可是后来他们也融入到了农耕民族的生活,接受了农耕民族的信仰,并且成为了中华汉族的一员。

但是在欧洲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我们通常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动力,那就是欧洲的教皇。

没错,你如果要我说前面1000多年,欧洲为什么不统一?这个教皇就是一个主导因素。

教皇是什么,神棍一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之后,对于教皇的批评那是极其尖锐,其中某些形容词我也就不多做赘述了,说多了教皇人家脸上也无光,我们重点说一下叫黄为什么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可以凌驾于各国君王之上?

简单来讲,欧洲没有统一的王权,这一点可以去看一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神犬和王权之间的交接在哪里?上网吵商王朝时期伤亡五丁派遣自己的夫人,富豪率领军队秘密的挟持了商王朝的祭斯,统一了王权跟神犬。

那就想想,如果商王朝一直处于内乱,皇帝没有办法镇压自己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视力的话,那伤亡会不会选择去镇压这些神犬的?不会他们反倒更加依赖这些神仙的权利,让他们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对于神仙来讲,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玩物,如果谁对他有利他就扶持谁,只要自己能够继续掌握着市民的信仰,那自己就能够牢牢掌握着世俗的权力。

进入中世纪之后,国家越打越小,国家君王对于领土的掌控力越来越小,此时教皇或者是当时的基督教对于整个欧洲的掌控力度却越来越强!基督大法好啊!人家就是靠这种方式勉强维持着欧洲的分裂状态,而接下来的另一股势力则是完全使得欧洲变成现在的模样。

这股势力就是当时远在欧洲大陆之外隔海相望的因果,我们称它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嗯,或者叫他日不落帝国吧。

神仙总会有倒塌的那一刻,文艺复兴之后神犬越来越走向没落,而国家的权利越来越强,此时欧洲文可能进入到下一个统一的阶段,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国家的崛起确实到这一切,所有的节奏全部被打断,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可是英国的崛起之路却是漫长的,而且英国一开始并不占据优势,所以对于英国来讲,他们奉行的国策就是搅屎棍政策,如果欧洲出现了一个强大而且统一的帝国,第一个受灾的就是他们因果。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每次欧洲大陆即将形成一个强势而且有望统一的政权的时候,英国人总是积极的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推翻这个暴君啊,当然这个暴君得打引号,总之,英国就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平衡欧洲内部的问题。

欧洲就是统一不了日不落帝国存在一天欧洲内陆总是存着战乱,以及民族矛盾。

一直到现在民族之间的观念越来越深,现在欧洲想要完全亲密无间的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漩涡鸣人yy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历史文化差异。这也就是为啥日本侵占东北时,篡改教科书,让小孩子都学习日语的原因了。改变其文化,改其历史。

同理,欧洲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他们很难统一很正常。我国是因为千古一帝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才有后面的统一文化的基础。不然也和外国差不多。不然咋叫千古一帝呢


对你的承若不变


罗马那个时代还是部落城邦结构,各个小政治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所以罗马用了几百年时间完成了帝国的建立,进入中世纪以后,欧洲正式从部落进入封建社会,各个政治体之间紧密连接,这种情况使得帝国在欧洲建立难度加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