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有哪些健康问题?应该如何喝才健康?

张之瀛大夫


很多朋友都爱喝汤,也有很多朋友认为“汤”是最健康、营养价值最高的饮品。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汤中融入的全是精华所在,胃口不好吃不下就多喝汤”,不过这汤融入的果真都是“精华”所在吗?

特别是肉汤,肉汤可能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得那么“优秀”,比如老母鸡汤、老鸭汤、猪蹄汤等,这样的汤熬出来有两个特点,要么就是浮油有厚厚的一层,金黄金黄的,要么就是汤头乳白乳白的,这些都代表油脂含量较高,乳白色的汤头更是代表脂肪的颜色,如果是瘦排骨,难以炖出乳白的颜色。有调查发现,融入肉汤中的营养成分最多的是肉类中的脂肪、胆固醇、核苷(能合成嘌呤)等成分,而肉类本身中的优质蛋白、矿物质含量融入量不足1/3,也就是说,大半的肉类营养都还保留在肉中。

这样的“高脂高油”的汤对于三高,包括高尿酸患者来说喝多了都是不利的,其中的核苷是生成嘌呤的底物,高尿酸患者喝多了同样会因更多嘌呤摄入最终代谢为尿酸,影响血尿酸浓度。若是三高、高尿酸、肥胖人群喝肉汤的话,推荐尽量避开浮油,且不宜过多饮用,喝个一小碗即可,倒不如适当吃点肉,肉中保留更多优质蛋白、矿物质等有益成分。很多家里熬鸡汤,熬出的汤很受欢迎,大家都好几碗地喝,其中的肉熬了好几遍变得松弛,脱落在汤里,最后由于又不好夹出来,索性一起倒掉,这就太浪费鸡肉了。

为什么鱼汤也是白色?白色不是代表脂肪颜色吗?鱼肉脂肪含量这么低,鱼汤也是高脂的?这还真没错,鱼汤这些乳白色脂肪的贡献最大,可别认为鱼肉中就没脂肪,鱼肉中的脂肪很容易溶出,伴随着一些肌纤维、肌源蛋白、胶质成分一同溶出,成了乳白色的鱼汤,鱼汤适当饮用,也并不适合过多饮用。鱼肉熬汤之后可不要丢掉,很多朋友用鲫鱼熬了汤之后就丢了,因为鲫鱼刺多,大家都不爱吃,这丢的可是更多的优质蛋白啊。当然也不是说肉汤就毫无营养价值,它还是融入了一些优质蛋白、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成分,只是不推荐大家喝多了。适当吃肉,适当喝肉汤。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汤中添加较多调味料,特别是食盐、味精等成分,很多朋友为了熬出更美味的汤,往往可能会在汤中添加更多调料,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喝多了很可能会影响血压;刚熬好的汤过烫不要急着喝,最适合的饮品温度在20~40℃,长期摄入过烫的食物甚至可引起舌癌、食道癌。

爱喝汤的朋友可以多喝蔬菜汤、菌类汤,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较多,这些有益物质更容易从蔬菜中融入汤里,而且低脂低热,对三高患者影响较小,是更可安心喝的汤。当然,汤中融入更多有益成分自然是最好的,更健康的汤可熬煮更多食材混合,例如蛋类、鱼虾、蔬菜类一同来煮。不过喝汤并不能成为我们摄入营养的主要来源,更多的营养还是要从食物本身中摄取,汤只是开胃,辅助补充营养的食物。


只有营养师知道


喝汤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汤”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它包括粥、豆浆、汤等等以液体为主的食物。但是说到如何喝汤最健康,张大夫觉得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要注意汤里的“盐”

汤里的盐是很隐蔽的,中国人喝汤,很多情况下摄入了太多的盐,但是自己还没有注意到。这里张大夫着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汤里面的盐,注意清淡喝汤。

要注意汤里的“糖”

在喝雪梨银耳羹这类汤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口味好,都会特别添加冰糖。但是,殊不知如果加入过多的糖,对于那些存在血糖异常的朋友来说可能加重血糖异常,实在得不偿失。

要注意汤里的“油”

很多汤,尤其是肉汤,都会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特别注意别喝太多,否则很容易引起血脂超标。

要注意汤里的“嘌呤”

对于很多熬制时间长的肉汤来说,大量喝、长期喝的危害是导致尿酸升高,就有调查显示有长期喝熬制汤习惯地区的尿酸水平普遍高于无此习惯的地区。

别喝太烫的汤

在我国,有喝汤趁热的习惯,实际上这个习惯并不正确,还可能有害。主要原因在于,口腔黏膜最高温度大约是65℃左右,而食道黏膜可以耐受温度远低于口腔黏膜,也就在45℃左右。可以说食道黏膜比口腔黏膜娇嫩。长期喝太烫的汤,可能会损伤食道黏膜,严重时可导致黏膜上皮细胞癌变,最终发展成食道癌。

注意喝汤的时机

在我国,北方地区喝汤多数在进主食以后,而南方地区往往在进主食之前,这两个喝汤时机的选择有讲究,往往进主食之前喝汤相对来说更好一点,这样有助于控制主食摄入量,有助于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总之,汤虽好喝,健康问题也不少,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张之瀛大夫


经常喝汤,会给身体增加几种健康风险:

其一,熬汤一般不会少放盐,浓汤咸度较高,熬汤会导致水分不断蒸发,这样盐的含量自然会被“浓缩”,如果您经常饮汤,无疑会增加高血压、缺钙、甚至胃癌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其二,排骨汤等肉汤“长相”乳白诱人,看起来貌似特别有营养,其实而言含有更多的只是“脂肪”,经常大量饮汤,脂肪摄入过多,无疑会让您离肥胖、血脂异常、痛风等问题更近一步。

其三,很多人靠“单纯喝汤”来减肥,但汤中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皆受制约,长期单纯喝汤很容易导致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

健康喝(煮)汤,有些事情您应该做到:

  • 熬汤,细节要明确:

熬汤的过程中要“用心”,建议您起锅之后再加盐,有些自带鲜味的汤可以不放盐;减少食用油的添加,另外喝汤时建议撇去汤表面浮着的油脂。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汤可以喝,但要喝“清淡的汤”。

  • 喝汤的时间要关注:

对于正常人而言,饭前和饭后饮汤都可以,清淡的汤肴对健康并无太大影响;如果您正在减肥,推荐餐前20分钟左右少量饮汤,提供一部分饱腹感,减少正餐食物的摄入量;对于胃酸不足或者不想影响消化的人群来说,建议可以在将要吃饱时饮汤,促进代谢。

  • 喝汤量别太多:

可以少量饮清淡汤肴,但不可过量,无论是餐前还是餐中,建议150毫升左右(一小碗)即可。

  • 喝汤的过程要吃肉(菜):

刚才已经说过,汤中的营养远比不上食材,所以,喝汤的过程中请将汤中“干货”一并消灭,既不浪费,还可以补充营养。

  • 喝汤别着急(太烫):

喝汤可以,但请各位不要心急,注意饮汤温度,喝太烫的汤容易刺激并损伤食道粘膜,反复伤害甚至会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风险;因此,适当“晾晾”再喝,接近于体温的汤更安全,最高温度不超过65摄氏度。

健康喝汤保健康,胡乱喝汤伤身体,希望您在春节这个阶段“靠谱喝汤”。


王思露营养师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民族众多,饮食习俗不同,加工方法的不同,使中式汤类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在中餐做汤的原料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养生中药材原料等。 植物性包括:新鲜时蔬类、根茎类、野生菌类、瓜果、果实类等; 动物性包括:禽畜类、水产类、人工饲养野味类(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能使用)等; 药膳原料:黄芪、枸杞、西洋参、淮山、当归…等。 口味上分为:甜味和咸味等。

加工原料时,植物性原料首先冲洗干净再切配,避免营养流失和氧化。动物性原料要先切配,飞水、清水冲净血沫,去除嘌呤后,再制作,可是汤质清澈味道纯美。药膳的中药材要选用芳香、无苦涩和特殊气味的入汤,可赋予汤羹别样的风味。

在食用上,根据自己口味的喜好,选用适合自身汤品。但应注意几点,当体质虚弱是,可进补动物性原料的汤类和药膳汤类给予营养补充,恢复体能。当体热上火时,尽量食用植物性汤类,已达到去火润燥的作用。

在“煲、炖、蒸、煨…”汤的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加温时间的长短,通过加工,能使原料中的营养充分系出于汤中即可,过于加温会造成维生素及营养素的损失。

喝汤,是中国人的一种饮食习惯,也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当炎热的夏季,在人们食欲不振时,喝上一碗靓汤,可以迅速恢复体能,补充营养。


食侠


喝汤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习惯了汤汤水水的饮食,对于产后、术后的调养人群,煲一碗汤喝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健康进补方式。

椐研究表明,煲汤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确实能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养生了,日常也会抽时间煲个汤喝喝,但对煲汤喝汤上应注意些什么还不甚了解。下面几点建议共分享,希望对您能有帮助。

1,煲汤用的器皿,以砂锅、陶罐类为最佳上选。

2,有一种说法,“饭前喝汤 胜过良方”,这也不无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饭前喝汤不能多,空腹喝多了,冲淡了消化液,久而久之,引起消化不良。

3,感昌期间,不适宜过多的煲汤进补,更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4,顺应季节的变化和人体所需煲汤,夏季不宜多喝太过油腻滋补的汤,要偏重于喝降火去暑的汤,如绿豆百合汤,冬季如羊肉牛肉汤,有防御严寒作用。

5,孕产妇、老人和小孩,时常煲些骨头汤,补充身体所需的钙质。

6,注重膳食营养的平衡,各种汤交替喝。

7,夏季要到了,下面的几款适合夏季喝的汤供您参考。猪蹄黄豆汤,海带冬瓜汤,鱼头豆腐汤,薏米红豆汤除湿,绿豆百合汤解暑,墨鱼汤补血,红糖生姜汤驱寒,黑木耳汤明目,白木耳汤补阴。





wm启航


俗语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到汤的重要性!我们广东这边很注重汤水,会随着,不同的气候,搭配不同的汤水。 春天。


是雨水的季节,潮湿阴冷,人体会湿气重,出现疲倦乏力。这时候需要煲些有去湿健脾功效的汤水,材料有,淮山,土茯苓,芸苓,扁豆,白术,沙参,玉竹。这些材料有健脾祛湿之功效。
夏天

严热的夏季会让人感觉非常之澡热,一般这时候会有种吃不下东西的感觉,这时需要煮些清爽祛暑开胃的汤水,配料有 冬瓜,节瓜,薏米,粉葛,赤小豆,五指毛桃,霸黄花,白菜干。 秋天
秋天天气干燥

,会感觉到口鼻干燥,皮肤瘙痒,大便干涩。这时需要煮些,滋阴润肺的汤水,材料有,雪梨,南北杏,莲子,百合,木瓜,雪耳,太子参。 冬季
,广东有句话说,冬天不补容易老!冬季天气寒冷,手脚冰冻,这时需要喝些能滋补养身的汤水,材料有,当归,红枣,当参,淮山,枸杞子,杜仲,元肉。一年四季喝些应时节的汤有,保建强身之作用。 感谢阅读,我是琪琪,一个专注健康美食的阿姨谢谢关注。


追逐梦想之路


喝汤!不用太多讲究:抓住两点便可:一,熬汤时中途不要加水加盐,汤水一次加足,即使中途要加适量水也必须加开水。(以免汤质钙化影响口味和营养)二,炖汤一定要文火煨制,把肉炖太烂是误区,一定即要喝汤还要吃肉才会营养全面。


四夕先生的烹饪


用嘴喝就行!千万不要用鼻子!


大飞93356


1、不喝浓汤、肉汤等高热量的汤水,首选低热量的米汤、粥类,这类汤含脂肪较少。

2、最好在餐前20~30分钟喝汤,能起到抑制食欲的效果,减少正餐食量,才能更好地养身。


生活小窍门W


喝汤要喝清淡的,最好饭钱喝,可以给胃一个舒适的前奏,而且不容易暴饮暴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