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奮戰在抗疫一線的90後

記者 張琦 通訊員 孫藝棟 劉振

“徐主任,目前我負責的隔離任務馬上就結束了,如有需要去武漢,我報名!”

“好的。”2 月6日,6日,臨淄區疾控中心副主任徐宏偉在微信中答覆。

這位主動請纓、投身戰疫場的是臨淄區朱臺中心衛生院醫生石琛,1994年出生,典型的90後,但他卻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自從新冠病毒肺炎出現疫情以來,他就堅定了一個信念:“面對疫情,如果組織需要,我一定去。”當1月31日還在上夜班他接到分管院長提出“要去管理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工作,具體工作內容不明確,去什麼地方暫時也不知道,你能去嗎?”的徵求意見時,他未做任何思考就爽快的答應下來,“我能去,保證完成任務!”

話語雖少,但字字千鈞、擲地有聲!

值完夜班,來不及收拾個人用品和行李,他就直接到了醫學隔離觀察點,並迅速投入工作。為了隔離人員的生命安全,從隔離點到物資保障再到生活區統一做了區域劃分;為了讓隔離人員過得舒心,一遍一遍推敲每日安排;為了減少潛在病毒傳播,反反覆覆推算接收流程……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一點多,他從未說過苦和累,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障隔離觀察的有效、有序開展。

面對有些隔離人員暗自傷神的表情和甚至有時埋怨的語言、憤怒的語氣,石琛和其他同志耐心細緻的做好測量體溫、每日三餐送飯、每日兩次巡視、基本生活用品保障、生活垃圾收取、每日來回四遍消毒等後勤保障工作,更是隨時進行心理疏導安慰,讓隔離人員堅定信心,在這裡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溫馨。“疫情一定會過去,你們一定會平安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而我們也終將會戰勝疫情,迎來春天的陽光!”這是石琛和隔離人員交流最多的一句話。

石琛的母親路連菊也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一名臨淄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當得知石琛要去醫學觀察隔離點工作的時候,她只對石琛說了:“去吧,注意做好防護!”短短8個字的囑託。“作為一名一線工作人員,我知道兒子此去的風險,雖有擔憂和不捨,但疫情當前,必須勇往直前,支持兒子的決定和工作。”眼裡含著淚花的路連菊說。

無獨有偶,出生於1995年的竇海峻,是臨淄區人民醫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當上級安排需要手術室一名人員去醫學隔離觀察點時,他第一個報名。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日復一日的重複著同樣的工作,為了減少消耗防護服,他儘可能的在隔離區多堅持一段時間,最長的時候甚至達到了12個小時。“一口氣喝掉一瓶水的時候真爽,雖然很累,但我們堅守著,儘可能的做切斷傳染源的一份子。”竇海峻的話語中帶著年輕人的幽默與直爽。

在這場戰疫面前,誰都不能置身事外。石琛和竇海峻是眾多90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一個縮影,他們正在舍小家、顧大家,爭分奪秒的上演著壯麗而又感人的抗疫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