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再推11條財稅金融政策 交通、餐飲等行業獲益

本報記者 包興安

2月7日,國新辦就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在前期針對疫情防控已出臺10條財稅支持措施的基礎上,再推出11條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專家認為,一攬子政策出臺後,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將獲益。

“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餘蔚平表示,針對這次疫情的影響,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減稅降費政策。一攬子政策,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相關企業生產運營和融資成本,加大防疫物資和醫藥產品供給保障力度,幫扶相關企業渡過困難期,有效調動社會各方資源,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更好支撐。

據介紹,財政部在前期針對疫情防控出臺了明確患者治療費用、工傷待遇保障等10條財稅支持措施的基礎上,新推出了一批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疫情,財政部快速採取了全面積極有效的應對疫情防控、鼓勵重點物資生產、一線人員醫療保障防護、提振受疫情影響行業信心、保障居民必須生活品共贏、加大銀行貸款貼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一系列減免稅費、加大補貼、全面兜底的財稅支持政策,大幅降低防疫物資供應企業以及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交通運輸、餐飲、旅遊等行業的稅費負擔,對當前快速增強疫情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恢復企業正常安全生產、調動一線人員防控疫情積極性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給予了按月申請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的政策。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夥人馬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對緩解生產企業的現金流困難將起到直接的即時的作用,可以助力生產企業加大力度生產防護保障物資、幫助抵抗疫情。

對納稅人提供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服務、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馬龍表示,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等企業在抗“疫”前線,承擔起運送抗疫物資和保障人民生活用品的責任,在疫情期間需要承擔額外的成本和費用,增值稅免稅政策也可以緩解他們的運營成本和現金流困難。

企業所得稅方面,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馬龍認為,這項措施可以減輕企業2020年及後續年度的企業所得稅負擔。

馬龍表示,針對納稅人的捐贈行為,在三個方面聽取了納稅人的呼聲:一是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的捐款捐物,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不受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對捐贈支出的扣除限額的限制;二是企業和個人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所捐贈的物資,也可全額扣除;三是這些捐贈物資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和附加稅。這些政策支持全民防疫抗疫,為企業和個人捐贈,特別是對承擔疫情防治醫院的直接捐贈,提供更加有力的稅收支持。

此外,還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非現金實物,提供了個稅免稅政策。馬龍表示,疫情發生以來,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夜以繼日地奮鬥在抗“疫”最前線,給予個稅免稅政策是對他們工作的支持與肯定。同時,該政策也對幫助員工防疫抗疫的企業予以支持。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髮展,還有優化預算支出結構、保持合理赤字規模、發行專項債券、完善政府儲備採購等後續政策有望出臺,進一步支持經濟發展。”張依群說。

馬龍建議,在國家政策之外,面對這次疫情,建議地方財稅部門可以對當地受疫情影響特別重大的行業(如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和其他未能及時充分復工復產的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地方財稅支援,例如,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實行困難減免,在緩繳企業社保的基礎上考慮繼續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給中小企業、重點民營企業或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提供補助金或幫扶基金等。

餘蔚平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按照“三個確保”的要求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特別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持續發揮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