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如何判斷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

JOJO悠


所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是從前對孩子發育進程的一個總結,有部分寶寶確實會按照這句老話來發育,但是這不代表所有的寶寶發育進程都是一樣的。

如果寶寶沒有按照“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來發育,也不代表寶寶發育不正常,也不要著急。

我記得我家寶寶學習翻身的時候是冬天,穿衣服比較多,所以三個月他都不會翻身,去體檢的時候醫生還提到是不是孩子發育遲緩,但是我回家之後,把寶寶衣服脫掉之後,教了他幾次,他就會翻身了,所以寶寶發育情況和其他因素也有關係的。

那麼該怎麼區分寶寶是發育慢還是發育遲緩呢,下面的這些指標,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

1、寶寶 3個月不會抬頭

2、寶寶 5個月不會翻身

3、寶寶8個月坐不穩

4、寶寶10個月不會爬

5、寶寶 1歲時站不穩

6、3個月以上寶寶不會笑,和家長沒有眼神交流 和互動

如果有以上情況,媽媽們要帶寶寶去醫院評估一下寶寶是否發育遲緩。


喬治麻咪


寶寶沒病沒拖的就挺好,到什麼時候學做什麼動作,平時多互動多陪伴,比啥都強。我家寶寶出生5.1斤,現在每天吃的量也很正常,體重合理範圍,不算太胖。6合約剛剛會坐,自己就會做到床上玩玩具。我覺得沒必要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寶寶快樂成長就是最好的ヾ ^_^♪


崔小六


寶寶的到來很奇妙,尤其是新手爸媽,對於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記掛在心,相信每個寶媽寶爸在寶寶的生長過程中,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擔心,其中就有這麼一句口訣“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其實描述的是寶寶的運動發育,這裡我們就來詳細的瞭解一下。

1個月,俯臥時嘗試著要抬起頭。

2個月,垂直位時能抬起頭。

3個月,俯臥時能以肘能支起前半身。

4個月,扶著兩手或髖骨時能坐。

5個月,坐在媽媽身上能抓住玩具。

6個月,扶著兩個前臂時可以站得很直。

7個月,會爬。

8個月,自己能坐。

9個月,扶著欄杆站起來。

10個月,推著推車能走幾步。

11個月,拉著一隻手走。

11~12個月,自己會站立。

12~14個月,自己會走。

15個月,會蹲著玩。

18個月,會爬上小梯子。

2歲,會跑、會跳。

這是0~2歲小孩子的運動發育,當然還有寶寶的身高,體重,語言等發育,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總而言之,嬰幼兒是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一個及其重要的時期,需要小心呵護,以上希望對於各位新手爸媽有所幫助。





蒲公英63272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似乎是很多媽媽圈流傳的一個標杆,很多媽媽因為自己寶寶超前發展而沾沾自喜,另外一些媽媽又因為自己寶寶滯後而憂心忡忡!其實“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會走”,是老一代流傳的諺語,在以前沒有醫療體檢的時候,常常作為衡量寶寶發育的“標準”!

那麼這個“標準”現在是否還適用呢?如果不達標寶寶是不是就發育不正常呢?

這句諺語目前在寶寶大動作發育的評判中,依然有參考意義,畢竟是代代相傳的老話,勢必有它的合理性,而且這句話與現代醫學理論基本一致,所以可以作為寶寶大動作發育的評判標準,當然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我們要從多方面評判,不單單是大動作發育,還有身體發育、語言發育兩個方面!


1、身體發育

每個月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都會隨著成長髮育而增長,國家有規定的免費體檢項目,其具體項目包括身高、體重以及頭圍檢查,寶媽在體檢時間按時帶寶寶去體檢,體檢醫生會判斷出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除去體檢時間之外的時間,寶媽可以根據以下身體發育標準表自判,只要不偏離正常範圍值就表明寶寶發育正常。如果身體發育不達標的寶寶,寶媽要及時給寶寶增加營養,保證寶寶的身體發育營養所需!

2、語言發育

寶寶從剛出生無法言語, 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到兩三個月嚶嚶呀呀,再到咿呀學語,用手指物,單音發聲,最終能言會語,都有規律可循,只要在成長過程中不偏離正常的範圍值,就表明寶寶發育正常!如果寶寶語言發育滯後,那麼寶媽應該協助、引導寶寶,多與寶寶溝通交流,為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3、大動作發育

抬頭、翻身、坐、滾、爬、走等都屬於寶寶的大動作,其發展規律與“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的諺語基本一致,所以平時寶媽可以通過這句諺語,對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進行判斷,當然每個寶寶的發育都有其個體差異,所以只要不偏離正常值,就表明寶寶發育正常!如果寶媽發現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滯後,應該幫助、協助寶寶,在寶寶發出大動作指令的時候適當的幫助他,讓他更快的掌握方法,完成飛躍!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祝寶寶健康成長!


楊謐說


老話常說“二抬四翻六會坐,八爬十站週會走”。

坐起、爬行、走路,這些新技能是被認為寶寶成長髮育路上的里程碑。

當媽媽的,若是看到寶寶在某個發育階段遇到阻礙,心中不免暗自著急。

經常就有些年輕的寶媽問:

  • 我的孩子已經4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怎麼辦
  • 我孩子7個多月了坐不住,有影響嗎?
  • 我的孩子已經10個月了,還不會爬,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
  • 我家寶寶沒有爬,直接就走路了會怎麼樣?

那麼寶寶的發育規律是怎樣的?

一月睡

月子裡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醒吃,剩下的時間用來哭。前半個月你就不要想著寶寶能互動了。到快出月子的時候,寶寶開始學會笑,經常對照顧自己的人“嘻嘻”笑。

注: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特別有精力的寶寶,怎麼哄也不睡的。

二月哭

寶寶哭主要集中在晚上天快黑的時候,俗稱“黃昏鬧”,有人說是寶寶腸絞痛,有人說是寶寶對外界的不適應,到底因為什麼,沒有定論(說不定是嫌棄呢!)

總之白天那個小天使,一到晚上就不可思議的大哭起來,怎麼哄都哄不乖,有的寶寶這種狀況要持續到三個月以後,有的幾天就過去了,寶媽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哦

三抬頭

三個月的寶寶已經不是那個柔軟的小人了,脖子和腰都有勁了許多,你會發現他即使平躺著,也要試著往起抬頭,這時爸媽幫忙把寶寶翻過來,讓寶寶趴在一個枕頭上,寶寶的頭能抬得高高的,左看又看(放心,這個時候他懷疑也沒用了呀),也許和躺著看的視角不一樣,比較可愛極了。

這個月的寶寶大部分會從平躺翻成側臥了,有的已經會笨笨的翻身了

四翻身

這個月的寶寶大多都學會了抬起小腿,來一個漂亮的翻身運動,寶寶會樂此不疲,學會了翻身說不定有時都會翻醒。

五長牙

有的家人說“五穀香”,就是五個月的寶寶能聞到飯味了,香的直流口水其實流口水也可能是寶寶在長牙,小牙齒頂的牙床癢癢,就會大量的分泌口水。

這個月大多寶寶會長出兩顆下牙。這時應該給寶寶準備個小牙膠,讓寶寶咬咬,緩解癢癢,還能清潔口腔。

六輔食

這個月的寶寶,無論你吃什麼,他都會巴巴的看著你的嘴,有的還伸出小手指要。

千萬不要看著孩子可愛,拿著筷頭啥的都喜歡往嘴裡送。這時就要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富含鐵的米粉是寶寶第一口輔食的首選。

七月坐

這個坐,不是說寶媽把寶寶放成坐的姿勢後他能坐住,而是說寶寶自己能從躺著慢慢做起來,而且很穩的坐好。但小傢伙的脊柱還是很嬌嫩,儘量不要要寶寶長時間的坐著

八月爬

這個月的寶寶大多都會爬了,開始探索世界了,寶媽就要到了最累人的時候了。寶寶要到每一個自己能爬過去的角落看看。

穿衣服也變得好難了,剛穿上一條褲腿,娃就爬走了,需要抓回來重新穿。有的寶寶在這個月會發媽媽、爸爸的音。

九月隔夜奶

有的寶寶到了這個月已經主動不吃夜奶了,能睡整覺了。如果寶寶還戀奶,這個時候也可以放心的隔夜奶了,因為寶寶大些了,也有了穩定的輔食添加,已經不用怕夜裡餓到寶寶了。這個月的寶寶自己優勢可以扶著欄杆站起來了!

十月說話

最驚喜的時間了!這個月的寶寶有了語言的意識,已經不單單的會發音,誰是爸爸、媽媽分的老清楚了。而且有的寶寶會牙牙學語了,有意識的模仿大人的發音,這一階段,家人要多和寶寶交流,語速慢些,發音清楚些。

十一月站

寶寶不用扶著,脫離輔助物獨立站立,並且能長時間保持平衡

十二月走

寶寶能獨立行走,一定要保證寶寶在安全的地方行走,另外,家裡凡是寶寶能夠得到的地方,清理的乾乾靜靜,特別是容易傷害到寶寶的東西,統統收起來!

如果寶寶到1歲的時候,提供支撐仍無法站立,不會爬,不會說簡單的詞入爸爸或媽媽,不會用手指東西,不會學習姿勢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看一下醫生。

每個寶寶生長髮育都有一個過程,每一步成長都有父母的愛,有的寶寶發育的比較好有的發育的比較晚,父母更多的是起引導作用。慢慢看著寶寶的成長是很開心的。

歡迎關注@孕享時光網,更多孕媽育兒經驗與你一起分享哦!

孕享時光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句話說的是孩子大運動發展的平均時間,很多第一次當媽媽的人總會把這句話當做一個標準,比如孩子已經3個月了還不翻身,是不是發育遲緩?孩子六個月了怎麼還不能獨坐,是不是發育遲緩?尤其是和自己同齡的寶寶已經可以熟練掌握某些技能,媽媽們就會焦慮到不行,難道自家孩子真的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都是過度緊張,嬰兒發育有自身的發育標準,千萬別盲目的把發育晚當做是發育遲緩。

大運動的發展的規律

從上到下,嬰兒大運動的發展規律遵循從上到下的規律,最早發育的是頭,其次是軀幹,最後是四肢。嬰兒最早大運動是胎頭,這個技能在出生後兩個月就可以做到,隨後是翻身,坐起,開始學會使用手臂,最後學會手部和足部運動,最後直立行走。也就是一個孩子不會抬頭一定是不會走路的。

從近到遠。以身體中部為起點,越接近軀幹的部位,動作發展越早。比如上身的大動作是從肩膀和手臂開始的,其次是肘,腕,手,手指。

由大到小。孩子的運動會先學會大肌肉收縮引起的大運動,之後才能學會小肌肉收縮引起的小運動。

階段性和聯繫性。階段性指孩子的運動發現都會在某一刻特定時段,比如三翻六坐,三個月翻身,六個月開始坐。連續性指的是孩子運動發現需要遵循一個接一個的規律,不可能沒有坐先學會了爬。


大運動發展的過程

  • 1個月,嬰兒的胳膊和腿總是喜歡屈狀,兩手握拳,這個時候孩子趴在床上,頭只能短暫的離開床幾釐米。
  • 2個月,雙手從握拳姿勢逐漸放鬆開,可以有意識的抓住小玩具,餵奶的時候立刻會做出吮吸的動作,趴在床上頭可以離開床面,頭可以在身體的支撐下抬得時間越來越久。
  • 3個月,趴著可以把頭抬起來,豎抱脖子不在搖晃,仰臥的時候四肢上舉,還不一定能翻身,不過在大人的幫助下可以從側臥翻到俯臥。

  • 4個月,寶寶的脖子越來越有力量,趴在床上的時候可以撐起整個上半身,頭可以抬起到90度,眼睛可以主動蒐集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大部分的寶寶會在4個月掌握從仰臥到俯臥的翻身技巧。
  • 5個月,大部分寶寶直到5個月開始,才能夠熟練的開始掌握從仰臥到俯臥。不需要任何幫助,這個時候逐漸練習靠坐,不過大部分寶寶坐不穩。
  • 6個月雙手扶在寶寶腋下,他可以在大人腿上進行跳躍,可以獨坐,但是不穩,尤其會倒向後方,所以可以在孩子腿前放一個玩具來支撐,也可以在後背放東西靠。
  • 7個月,獨坐的時間越來越長,可以從趴的姿勢轉變為坐姿,開始爬行。不過很多寶寶開始爬行是腹部用力,就像青蛙一樣,甚至有些寶寶還沒有前進,先開始倒著爬。
  • 8個月,完全可以獨坐,坐的時候身子可以180度來回轉。開始學會手膝爬行。
  • 9個月,爬行時可以隨意更換方向,爬行的距離越來越遠,能夠從爬到坐,從坐變爬。已經不滿足於平面爬行,可以爬上沙發或者矮床。

  • 10個月,開始扶站,扶物行走。
  • 11個月,能夠獨站幾分鐘,走路早的寶寶已經可以不扶獨立走上幾步,不過因為不穩會頻繁的摔跤。
  • 12個月,寶寶完全可以開始自己獨立行走,不過偶爾還會自己摔跤。

上面是1歲內的嬰兒大運動發展過程,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展速度,孩子大運動發展不一定遵循以上時間表,不過大運動的發展比平均時間最遲不要落後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可能是孩子發育遲緩。比如應該3個月翻身,但是很多孩子五六個月才開始,也算正常,但是過了半歲還不會翻身就要小心了了。

精細運動發展過程

嬰兒的精細運動以手指發育為主。


  • 3玩手,指0-3個月寶寶開始學會玩自己的手,雖然大部分寶寶的手還是呈拳頭狀。
  • 3個月後開始無意識撫摸。也就是孩子孩子的手開始張開,無意識會撫摸襁褓,或者抱著自己的媽媽,或者無意中碰到的東西。這種撫摸動作被認為孩子開始了一種認識活動。
  • 4-6個月,開始隨意的抓握動作,這標誌著孩子手部動作有了重大發展。因為想要抓住玩具除了要張開手,還需要手眼協調,因為孩子需要把玩具從一堆事物中分化出來。
  • 7個月後,雙手開始協調動作,孩子開始從一隻手抓,變成兩隻手抓,兩隻手還可以相互傳遞。
  • 9個月開始,嬰兒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細小的物品,比如手指食物,比如一個圓球。

嬰兒手指動作越來越精細,代表著孩子智力發展的越來越好。因為手部運動的發育能夠促進腦結構和功能的成熟,可以促進孩子認知系統的發展。



所以寶寶的精細運動越熟練越好,雖然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都是被寫在基因裡的,但是孩子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時間卻是可以被改變的,那就是家長後天的引導,所以嬰兒的發育不僅和孩子有關,更和主要撫養人有關。


豌豆媽媽育兒


大家好,我是港姐育兒鳳咖秀。很高興受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是對月齡寶寶生長髮育特徵的大概描述。但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其發育不能籠統地用這一句話來概括。

國家規定每個月齡寶寶在固定的時間到醫院防保科進行免費體檢。分別是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八個月,一歲,一歲半,兩歲。而醫院醫生給寶寶檢查主要是針對以下三個方面

1.體重的增長

2.身高的增長

3.頭圍的增長

只要這些變化不偏離嬰兒生長髮育曲線範圍,嬰兒的發育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其二就是針對不同月齡階段孩子的一些精細動作以及大動作發育的檢查。

一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可以與家長之間傳遞一定的信息。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會不會吸允,視線會不會跟著移動的物體而移動,對外界聲音是否有反應來判斷孩子的發育是否正常。

兩個月的寶寶,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頭部是否有柔軟不會抬,身體有無僵硬無力,兩腿發硬等發育不正常的情況。

三到六個月的寶寶,若不會伸手指抓握,不會往嘴裡塞東西,有家人支撐也不能坐的,不會笑,不會叫,不會模仿等,這些都是發育不正常的表現。

七到十個月的寶寶,不會咿呀學語,叫寶寶名字沒反應,不會翻滾,不會扶站等,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十二個月到十八個月的寶寶,開始學走路。會說更多的詞語。

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不能片面的以個別指標不合格來定義孩子發育不正常。每個媽媽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寶寶後天生長的環境不一樣,這些差異性都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只要在某個階段內寶寶都是可以達標的,家長就不用過分擔心。

我是港姐育兒鳳咖秀,歡迎圍觀留言!


港姐育兒鳳咖秀


聽老人說三翻六坐,可我的孩子都比這要慢,是不是發育遲緩?”

大部分的寶媽都聽說過“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並把它當做一個標準值。可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孩子的生長都遵循著這個時間。那些“不達標”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是不是發育遲緩呢?

一、標準,每個寶寶都適用嗎?

標準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的完整版其實是: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發牙,週會走。

3個月時就有翻身的動作或意識。

6個月時能獨自坐立或扶著東西坐住。

7個月時已經不滿足於老老實實的坐著,而是想要翻滾。

8個月就出現爬行或表現出想爬行的動作和慾望。

9個月時開始出小乳牙。

滿週歲會晃晃悠悠的自己走路。

這個時間線符合大部分寶寶發育規律,但並不是所有寶寶的標準。

每個娃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長曲線,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一樣。只用這點來作為評判標準,太過武斷。

有寶媽可能會說:你說有的孩子慢,什麼程度叫慢,什麼程度是不正常?萬一不是慢,而是真的發育出現問題,那豈不是耽誤了治療時間?

2、擔心害怕?看這裡

媽媽們的擔心自然也有道理,生長髮育遲緩的孩子確實也有,那該怎麼區分孩子是發育慢還是發育遲緩呢?

所有大運動,都落後2個月以上,例如:

3個月還不能抬頭

5個月還不會翻身

8個月還坐不穩

10個月還不會爬

1歲時還站不穩

孩子不笑,和大人沒有眼神交流

3個月以上的孩子很少笑,眼神也不與大人對視交流,逗孩子時,孩子很少有回應。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任意一種情況,提示著孩子可能不是生長曲線慢,而是有可能出現某種異常。寶媽應該引起重視,儘早帶孩子檢查。

如果孩子只是生長曲線慢一點,父母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學會這些動作。

二、慢了一點,這樣做

就算知道孩子不是發育遲緩,可看著孩子比別人慢,似乎心裡就是不舒服,就是擔心。我們不建議過度干預孩子,但可以通過小遊戲引導和自身示範,幫助孩子學習某項動作。

1、“翻身起義”

幫助孩子翻身有幾個步驟:

1、將寶寶的右側手臂上舉或貼在腹部

2、再將寶寶的左腿搭在右腿上

3、扶穩寶寶的肩關節和髖關節,輕輕向右翻成俯臥位,以上步驟可以左右兩邊練習。

反覆這樣練習幾次,寶寶也會因為視角變換了覺得有趣,增加了對翻身的興趣。

如果寶寶還是不願翻身,也可以把玩具放在一側,吸引寶寶翻身去抓夠,也能幫助寶寶練習翻身。

如果可以親自示範,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坐穩江山”

讓孩子趴在墊子上、枕頭上、疊好的被子上都可以,這樣他們可以自由的運動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有助於孩子整體協調。

拉引小遊戲:

先讓寶寶平躺,用手拉著寶寶慢慢坐起,幾秒鐘之後再慢慢恢復寶寶的平躺姿勢,這樣可以增強寶寶的腰部力量。

一開始坐時,可以讓孩子靠在墊子上,慢慢練習幾次寶寶就能順利坐穩了。

注意:動作一定要輕!如果孩子他爹糙手糙腳,請杜絕他玩這個遊戲!

3、“東滾西爬”

給個機會爬

如果寶寶到月齡了還不會爬,寶媽首先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沒有給孩子提供爬的機會和場地。

有的孩子天天被抱著很少下地,有的寶媽怕寶寶玩的太髒,也很少給孩子爬的機會,這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不會爬。

帶著寶寶一起爬

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不會爬有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爬。

寶爸寶媽可以在家教孩子怎麼爬,也可以讓孩子跟會爬的小寶寶一起玩耍,很多孩子都是邊看邊玩學會的。

4、“走為上計”

及早訓練爬行

爬、走路、跌倒、再站起,這是一個運動的過程,也是一個發育的過程。寶寶正是在這種自主運動中學會掌握平衡、增強條件反射、學會思考。

不用學步車

學步車過早地將寶寶固定住,會讓寶寶失去了大肌肉群運動的機會。在學爬期得不到爬行鍛鍊,而處在學站學走的階段,又不能獨站,走路可能不會提前。

學會放手

突然想起那句歌詞: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這個階段的寶寶,並不是為了站立而站立、為行走而行走。而是想站起來,走出去,想自己去探索周圍的一切。

當他能夠站立行走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世界變得無比廣闊,自己的探索慾望得到充分的滿足,他發現自己無所不能,不再依賴於大人了。

這些小方法,都是在幫助孩子與“標準時間”更接近,但其實這所謂的“標準時間”並不能作為評判孩子發育的標準。一個孩子長得好不好,哪是這幾個時間就能體現的?

三、真正的標準,應當是這個

晚一點學會坐,不能說明孩子有什麼問題,晚一個月說話,孩子也不會變成結巴,走路晚了,也不代表孩子以後會跑的比別人慢。

能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健康的標準,只有這九個字:吃得好,睡得好,少生病。真的能符合這九個字的標準,才算是一個健康的孩子。

吃得好

吃得好可不等天天大魚大肉,吃的對才是吃得好。

不管是小寶寶還是大孩子,在食材選擇上都應該遵循九字真言“忌辛辣油膩生冷寒涼”。做法都應該清淡易消化,葷素搭配來,孩子不願意的時候不要強求。現在只有吃到積食的孩子,哪還有幾個餓著的孩子?

孩子不挑食、不積食、不會常因為吃東西而鬧肚子或便秘,脾胃不超負荷工作,才算是吃得好。

睡得好

睡眠的要求,似乎沒有飲食那麼嚴苛,只要能睡夠時間,又沒有因為積食、脾胃不和、心火旺等原因引起的睡眠不好,就算睡得好。

1-3個月的孩子,平均每天睡16-20個小時;

4-12個月的孩子,平均每天睡13-16個小時;

1-2歲的孩子,平均每天睡12-13個小時;

少生病

人吃五穀雜糧,肯定會生病,但是不是經常生病,就直接體現了孩子體質的好壞。

少生病指的是:

孩子有沒有上個幼兒園回來就被傳染了某種疾病;

有沒有患某種慢性疾病,如鼻炎、肺炎、長期積食;

一年不超過4次以上的生病,不會每次都是一樣的毛病。

每個小天使都有自己獨特的軌跡,只以時間下斷論,是最不應該的。如果只是慢一點,多給些耐心和指引,多等等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真的想給孩子定一個健康標準,吃得好、睡得好、少生病,應該才是所有媽媽對孩子健康所有的囊括吧。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學齡前的兒童推薦用“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件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