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端方(1861—1911),託忒克氏,字午橋,號陶齋,滿洲正白旗人。他是晚清重臣,清末新政的重要推動者。歷任直隸霸昌道、陝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湖北巡撫、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他個人的際遇,多與重大事件緊密契合,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清季政治的複雜性。

1909年6月,直隸總督楊士驤病逝,朝廷急調兩江總督端方補任。直隸總督為疆吏領袖,為人囑目。端方上任後,意氣風發,欲一施其抱負之時,當年11月下旬,竟因一紙參劾去職。政情的詭譎變幻真是出人意料。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直隸總督端方,因一紙參劾去職。

▶1.端方因在慈禧葬禮上派人照相被參劾革職

1908年11月14、15日,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離世,按照慈禧安排,溥儀入繼大統,以載灃為監國攝政王。清朝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此時卻更加尖銳,1909年1月2日,以“足疾”為名令袁世凱“回籍養痾”,解除其一切職務。這樣,於一夜之間大權獨攬的載灃清除了秉政路上的第一個障礙。雖有章奏彈劾端方,但端方非但無事,反而在1909年6月28日,被任命為直隸總督,以接替兩天前突然逝世的楊士驤。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慈禧太后葬禮。李國傑參劾端方在葬禮上派人照相,實屬大不敬。

端方任直隸總督不久,慈禧太后梓宮安葬遵化州菩陀峪定東陵,端方以地方疆吏,例應供差。他乘轎橫過神道,派人照相,以陵樹為電竿等行為,均入隨扈的李鴻章之孫、農工商部左丞李國傑之眼底,李國傑遂於1909年11月20日,上折糾劾端方“大不敬”。其原折節略如下:

不知陵寢何地,端方何人,當梓宮奉安之時,為臣子者,搶地呼天,攀號莫及,而乃沿途拍照,毫無忌憚,豈惟不敬,實系全無心肝。……凡此皆該督平日之間,藐視朝廷,膽大妄為,無所不至。推原其故,蓋由皇上正在沖齡,監國攝政王謙和馭下,乃敢目無法紀,肆意妄行。若不明申禁令,加以嚴懲,恐臣下紛紛效尤,而履霜堅冰,朝綱將從此盡隳。

李國傑參折既上,攝政王載灃交吏部議處,端方聽聞之下急向舊友總管太監小德張求救,但並沒起作用。李國傑的參折才遞上三天,即11月23日,端方即被革職。

對於端方被革職之事,輿論為之不平。《大公報》憤然稱:“瞿鴻禨之去位也,曰授意言官,暗通報館;端午橋之去位也,曰橫衝神路,破壞風水。罪名如此,其顢頇也,而竟以之罷斥大臣。”該報並以嘲諷地筆意調侃道:“今直督端方竟因此而蒙不敬之罪,殊屬出人意外。由此推之,

凡近來以攝影為紀念,以電機通言語者,要皆以不敬待之耳,否則何解於端方之革職?”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清末監國攝政王載灃。

▶2.端方言行讓親貴看到了昔日強勢的袁世凱的影子

端方的罷官並不是攝政王載灃的本意,照相案發之後,報載攝政王在軍機大臣前甚至曾言“端方辦事頗有才略,朝廷夙所深知”。端方被罷職除了因為是袁世凱的人,還因其言行讓滿朝親貴看到了昔日強勢的袁世凱的影子。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直隸總督任上的袁世凱(中)。

直隸總督是天下總督之首,攸關朝廷集權能力, “北洋之勢強,則常能遙制朝權,使政府聽其指揮;北洋之權力弱,則事事聽命於中樞而不得一息之自由”。直隸總督作風強硬,則是朝廷所不願看到的。1907年以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集財權、兵權集於一身,傲睨一切,目中無人。丁未政潮結束之後,慈禧快速解除了袁世凱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職,僅讓他擔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楊士驤交好親貴,低調求生,得以善終。在直隸地方,由袁世凱的強勢所形成的外重內輕的局面慢慢轉為外輕內重。

很不幸,端方的言行讓意在中央集權的親貴心生警惕。端方在赴任直隸總督之前,入京覲見,高談闊論,欲整頓資政院,大力改革政府,這樣的言行,讓朝廷看到了袁世凱的影子,覺察到了異己因素的存在。朝廷調端方為直隸總督,意在他成為楊士驤這樣的角色,易於控制,現在端方卻可能成為“袁世凱第二”的端倪,這是親貴所不能接受的。

在“近支排宗室,宗室排滿,滿排漢”的氛圍下,在少壯派近支載澤、載濤、載洵、毓朗、善耆等人眼裡,端方顯然威脅到皇族的集權,因此必欲除之而後快。李國傑參折既上,恰為親貴提供了一個按例讓端方罷職的合法機會,因此斷不會留情。三日後即將端方革職查辦,可見親貴們急於集權的心態。

稍微梳理一下史實,就可見宣統朝親貴集權的瘋狂和貪婪:1908年12月載灃成立由攝政王親自統帥的禁衛軍,將近畿各省的新軍,一律劃歸中央直轄;設立貴胄學堂,專收滿人加強軍事集權;1909年7月,宣佈皇帝為海陸軍大元帥,由攝政王代理;設立軍諮處,由載濤管理;議興復海軍,以載洵充籌辦海軍大臣;蔭昌為陸軍部尚書兼近畿陸軍六鎮訓練大臣;12月,設海軍部,以載洵為大臣。於是陸海軍悉歸載濤、載洵兄弟主管。這便形成了一個以載灃為首的皇族親貴集團。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海軍部大臣、親貴載洵。

▶3. 親貴集權與派系內訌是宣統朝政爭的主旋律

皇族親貴們為了爭權奪利無所顧忌,不斷地明爭暗鬥,以致形成政出多門的情形。深諳清季史事的御史胡思敬寫道:“其時親貴盡出專政

,收蓄猖狂少年,造謀生事,內外聲氣大通。”載洵、毓朗為一黨;載濤、良弼為一黨;肅親王善耆據民政部,領天下警政為一黨;道光帝的長曾孫溥倫,陰結議員為一黨;隆裕太后寵任太監張德為一黨;載澤以其妻是隆裕之妹,可私傳隆裕言語,挾制載灃,把持財政大權,出任度支部大臣為一黨;載灃福晉頗通賄賂,聯絡母族為一黨。“以上七黨皆專予奪之權,茸闒無恥之徒趨之若騖,而慶邸別樹一幟,又在七黨之外”。

親貴們“相排相擠,相傾相軋,相決相蕩,日日胡鬧,事事胡鬧”。載灃原想集中軍政大權,加強皇室地位,但到這時反而演變成各派親貴們攬權謀私利的嚴重局面。

眾多的親王、貝勒、福晉與監國攝政王共管朝政,政出多門的喧譁所映襯出來的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權力無序與政府無威。

親貴用事,弊端層出,首在賣官鬻爵。隆裕宣佈辭位的懿旨下後,痛言:“一般親貴,無一事不賣,無一缺不賣,賣來賣去,以致賣卻祖宗江山。”被罷官後的端方為求東山再起,在京大肆行賄,吃一塹長一智的他刻意向親貴和權臣們靠攏和行賄,奕劻、載洵、載澤、那桐皆納其賄,端方遂被起用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

從直隸總督端方革職案看清末權貴用事之朝局

隆裕皇太后。


1911年5月8日成立的以奕劻為總理大臣的“皇族內閣”是諸親貴爭權行動的最高潮。內閣13人中滿人獨佔8名,8人中奕劻、善耆、載澤、載洵、溥倫5人又為皇族,此舉遭到立憲派的激烈反對。

廟堂之外的天下已是一片滔滔,而親貴們猶在爭權攘利中沉淪,親貴集權與派系內訌成為了宣統朝政爭的主旋律。於是武昌義旗一舉,不數月間,清祚遂終。自古政權更迭,未有如此之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