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项羽平分天下后各诸侯还要群起反对,主要还是项羽决策的失误。其实项羽的分封天下等于是告诉天下诸侯,秦国不该灭国,应该恢复到以前的战国七雄时代。也就是说,项羽的分封天下就是让诸侯们原来是哪里人,还是占哪里的地,这样的做法就是又回到了周武王分封诸侯那个战国七雄18国的时代。但项羽和周武王的分封却有核心上的严重差异。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周武王姬发分封的是姬姓子孙和功臣为列国诸侯,等级为:公、候、伯、子、男,另外等级不到五等的为附庸,一共71国。而其中姬姓子孙就封了53国。

周武王分封有别于项羽: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周王室占据了天下中心,关中和洛邑,占据这里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天下,当时的关中是天下政治和商业及文化中心。周姓王室加起来一共有14个师军队,大概有10万人。而诸侯国的军队被控制到只能有一个师或最多两个师,这样的情况下周王室有绝对的武力权威性。天下诸侯中姬姓诸侯国最多,而这些诸侯国在拱卫天子附近,天子监督全国,诸侯则互相监督。在这样的环境下,诸侯必须无条件服从周王室,并且一旦发生任何战事,诸侯们必须随王室作战,保卫王室。项羽效仿周武王分封制,但却存在许多的问题: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把楚地作为领地,但他没有意识到楚地面积虽大,可跟别的诸侯相比并没有优势。前面讲过,天下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在洛阳,而西楚是战乱之,并不适合作为修生养息发展文化的根据地。

项羽其实对刘邦一直存在疑心,而古人对于礼制却非常的看中,而因为义帝有约在先,先入关者为王,他只能遵守礼制分封刘邦一块土地。但恰恰这块土地给了刘邦壮大自己,对抗项羽的能力。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项羽一个很大的决策错误就是对巴蜀之地的了解不够,当他把偏远的巴蜀分给刘邦,以为那是一块贫瘠之地,却不知巴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更有后来“天府之国”的美称。之后刘邦贿赂项伯,希望让他在项羽面前美言,分一部分关中土地,而项羽也竟然答应了。在得到巴蜀和一部分关中土地后,刘邦彻底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秦始皇是一代雄主,在他统一六国后意识到武王的分封制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天子无法直接的管控太多领土,因此把土地分给诸侯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和生产,为天子的权力中心效力。而到了秦始皇时代,已经统一了国家,权力中心可以有效的管理全国领土,所以出现了郡县制。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所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项羽应该学习秦始皇的郡县制,而不是重新复原分封制而出现战国七雄的局面,与自己争夺天下。

事实也证明了项羽决策的错误。

在他分封不到一年,原来的齐国、赵国就发生了冲突,每个诸侯因为都在自己的领土发展,拥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本,于是所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而刘邦也暗中起兵。

分封的缺陷在短时间内就立刻提现了出来,刘邦起兵后,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的领地合起来也抵不上刘邦那片领地。于是刘邦在没有花多少精力下就成功偷袭了汉中,占领关中,而函谷关、虎牢关这些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不战而降。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在两者对比中,拥有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在萧何的努力下,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兵力及装备。相反,西楚作为战乱之地的存在,百姓生存本就困难,经济上一直低迷,在两军对峙时,项羽军队的物资供应不及,还一直被彭越、英布的骚扰,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绝境下,垓下之战中刘邦赢了项羽,获得了天下。虽然在两方对峙中都受到阴谋、战术、物资的影响,但其主要的原因还是项羽的分封制出现的问题。


刘邦夺了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致命错误,让各诸侯群起反抗

如果项羽不采用分封制而是学习秦始皇的郡县制,让天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刘邦从开始就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念头。从一开始,项羽就应该把天下诸侯的野心扼制在襁褓中,或许这样历史就会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