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更多精彩资讯,下载 畅驾 客户端一起耍吧

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越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依法防控。”


防控疫情,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堤坝。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多次进行研究部署,要求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那么,对于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利用疫情进行违法活动如何处罚?恶意传播疾病的行为如何定性?商铺租金、企业贷款能否延迟支付?

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第12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依法防疫、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情况。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广东严查哄抬物价

公布普法宣传材料

目前,广东政法机关忠实履行法律职责,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规定,全力做好防风险、护安全、保稳定、战疫情各项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江楷鑫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疫情防控违法犯罪活动


疫情发生后,省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专题研究加强依法防控工作。


省委政法委研究起草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涉疫情防控工作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部署全省政法机关重点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建立涉疫情刑事案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快侦快捕快诉快判,形成法律威慑。省市场监管局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截止2月5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市场主体254221个,立案633宗。


二是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省委政法委编写了《依法抗疫,人人有责——市民应知的十个法律责任》,已向全社会公布。这十个法律责任中包括单位和个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哪些法律义务,对不配合、妨害疫情防控工作,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和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不服从管理,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出入境人员违反规定逃避检疫,疫情防控期间扰乱公共秩序,暴力伤医行为,哄抬物价,制造假冒伪劣医疗用品等方面情形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都列明了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上班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是否算工伤等都做了解答,市民可从网络上查看。


三是迅速启动社会安全稳定应急响应机制


四是加强疫情期间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文明理性执法

做到宽严相济

疫情防控的执法中,执法人员能否做到依法依规?江楷鑫表示,广东已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各单位依法开展防控工作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在防控疫情指导活动中,执法人员需遵循5个原则:一是遵循依法有据原则;二是要遵循严格高效原则,对于利用疫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予以查处;三是合理适当原则,四是协调配合原则,五是要遵循文明执法原则。各级政法机关要文明理性执法,做到宽严相济。特别是对轻微的违法活动要以教育为主,以强制为辅,同时在执法活动中,针对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政法公安机关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环粤检查站累计检查55.5万人

发现发热人员149人

省公安厅治安局政委张绍新介绍,目前环粤9市共设置259个检疫检查站。累计检查入粤车辆108万辆,检测司乘人员、旅客体温55.5万人次,发现并转送医疗机构发热人员149人。


对所有进入广东人员车辆逐车登记、逐人检查,实行姓名、车牌号码、出发地、目的地、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六登记”,并逐一检测体温,一旦发现发热人员立即转送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测、医治。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为博关注编造谣言

或构成刑事犯罪


近日,有人为推销产品或博取关注编造谣言信息,或道听途说在微信群里转发不实信息,这些行为如何处理?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来向东表示,首先要看情节与后果,对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严重的,可以由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批评教育、具结悔过,或予以相应治安处罚。如果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则构成刑事犯罪,有三种情况:


第一,编造与新型肺炎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第二,编造与新型肺炎有关的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第三,编造与新型肺炎有关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对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等行为

编织了严密法网


对于确诊或疑似病例不接受治疗或者隔离管理、恶意或放任疾病传播的行为,如何定性?省法院副院长胡鹰表示,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拒不配合疫情防控部门的工作,抗拒、妨害疫情防控,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其表现方式、具体情节、影响后果是不完全一样的,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规定了不同的罪名,编织了严密的法网。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拒不配合执行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构成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对于确诊或疑似病例不接受治疗或隔离管理、并且恶意或放任病毒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和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哄抬物价、恶意传播疾病、编造谣言等等,一个都跑不了


租金、贷款延迟交付产生纠纷

法院如何处理?

受疫情影响,很多经济活动也受到影响。胡鹰说,关于相关中小企业贷款能否延迟支付的问题,国家金融、财政管理部门已及时出台关于对疫情防控加强金融支持的有关通知,相关政策落地后,情况会得到缓解。如果此类纠纷诉至法院,人民法院将充分考虑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金融政策,依法妥善处理有关纠纷。


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调解力度,努力促使银企和解;鼓励并争取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促成涉案企业展期或续贷,依法并重保障金融债权和企业生存发展。


关于合同是否解除,租金延期支付和减免的问题。因政府采取防控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由于疫情影响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首先要保障相关当事人的民事请求权,同时要根据具体案情,结合当事人约定、所在地疫情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合同是否解除及损失承担,总体应当适用公平原则处理。


对于旅游、住宿、餐饮、运输等服务合同,因疫情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支付的费用的,在查证属实后一般应考虑依法予以支持。对于租赁合同,因疫情致使合同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予以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