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民以食为天。

对于许多人来说,

国庆长假生活的乐趣之一,

就是可以大快朵颐美食。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眉毛酥、双河凉糕、柏溪潮糕、泥溪香糕、叙府糟蛋、合什面……

喜欢上宜宾,或许就是因为它们当中的“一员”。

如果您看着眼馋了,不妨趁着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赶紧“身体力行”地去品尝一番吧!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眉毛酥:形似眉毛美观趣致


眉毛酥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1862年石达开的红颜知己韩宝莹流落横江,为糕点匠李老幺所救。韩姑娘听说石达开在成都被“凌迟处死”,眉头紧锁,忧思成疾,郁郁而终。

李老幺感念其痴心,便为其做出眉毛状的糕点祭上,后又将这点心取名为“眉毛酥”。

眉毛酥形似眉毛,美观趣致,外皮酥香,内馅化渣,红黄间隔,色泽鲜艳,入口酥而香脆,甜而不腻。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双河凉糕: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长宁县双河镇上的千年葡萄井水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葡萄井凉糕的特别。

如今,打破传统外形和口味搭配的凉糕,更是使葡萄井凉糕家喻户晓。

经过“凉糕一条街”商家的积极研发,目前,双河凉糕可选口味已近30种,造型也丰富多样。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红桥猪儿粑:糯软鲜香享誉四方


江安红桥猪儿粑以自身特有的鲜美可口享誉海内外,成为宜宾传统特色美食。

一个个猪儿粑晶莹剔透,温软如玉,好似白白胖胖的小猪;品之,油而不腻,米香、肉香浓厚,回味悠长。

江安县红桥镇肥沃的山水土壤气候,孕育了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独特糯米。很早以前,当地人逢年过节就用糯米制作各种美食,款待客人,供奉祖先神灵。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前被王莽追杀避难到红桥,品尝到了做成“猪”形供祭祀的糯米粑,赞不绝口,提笔命名为“猪儿粑”。至此,“猪儿粑”远近闻名。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沙河豆腐:香脆嫩鲜酥麻辣烫


沙河豆腐具有皮绵肉嫩、色泽纯净的特点。可烹制近百种美味菜肴,因其香、脆、嫩、鲜、酥、麻、辣、烫等特色,享誉西南地区及浙江、北京、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其豆腐全席久负盛名。

沙河豆腐不愧为一枝独秀的“川南名肴”。主要有钟氏豆腐、麻婆豆腐、鸡哈豆腐、肥牛豆腐、荷花豆腐、黄金豆腐排、芙蓉豆腐、豆腐实景火锅、香香豆腐等100多个品种,因而沙河镇又享有“豆腐之乡”之美誉。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泥溪芝麻香糕:唇齿留香一个世纪


清同治年间,一名游方僧人来到叙州区泥溪镇“川圣宫”,讲经诵佛,并用当地盛产之物制作各类特色风味、工艺精细的佛家点心供于佛像前,“芝麻糕”便是其中之一。游方僧人将其传之于人,芝麻糕便被流传了下来。

到民国年间,岷江河畔的泥溪古镇已是西去乐山,东下宜宾的水陆重镇,商客云集、市场繁荣。

1904年,泥溪镇上一条命叫“丁字拐”的老街上创立了溢香斋廖记糖果糕点铺,以制作经营芝麻香糕为主,自此,镇中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芝麻糕,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多购买芝麻香糕馈赠亲友,久而久之泥溪芝麻香糕以浓郁的异香和绵软可口、甜而不腻的口感而闻名遐尔,成为当地一大特产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合什手工面:拉面成丝工艺精湛


合什手工面工艺,是叙州区合什镇小镇传承千年的绝技,1986年获得了世博会银奖。

2009年,手工面制作工艺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2012年,合什手工面获得宜宾市政府“宜宾名优特产”称号。


疫情过后,赶紧品尝这些宜宾美食


叙府糟蛋:特色佳肴中华一绝


它曾是国宴上的一道开胃菜,在新中国成立时,年产量就达30万枚,最高年产量60万。它曾盛极一时,不仅在国内许多大城市畅销,甚至远销港、澳、日本以及东南亚一带。它就是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的宜宾传统名特产之一——叙府糟蛋

叙府糟蛋以鸭蛋、醪糟、白酒等为原料,经过选蛋、洗蛋、敲蛋、装坛、翻坛等几十道工序,制作时间长达一年,通常需要储存三年。糟蛋以其风味别具一格、全国独有而成为中华一绝。它曾与五粮液、宜宾芽菜齐名同属宜宾三宝,因其口感细嫩、味醇甘美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6年在全国食品展览会荣获“特色佳肴,中华一绝”美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