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1950版英国教科书中记载了“亚姆村”拯救半个英国的故事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信仰,

即便是死也要善良,

也不能丧失对人的爱。

康德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但美德与伟大却只属于他自己。

在灾难中的人民,有了信仰,无论这灾难导致了多大的危害,都能把爱和伟大流传下去。

亚姆村的故事值得正处于肺疫保卫战中的每一个人学习。


这是刻在亚姆村墓碑上的文字:

牧师威廉写的是:“希望你们把善良传递下去”。

医生写给回娘家的妻子:“原谅我不能给你更多的爱,因为他们需要我”。



在人间|1950版英国教科书中记载了“亚姆村”拯救半个英国的故事

亚姆村很小,村民们过着优越的生活

这里是英格兰政府设置的连接南北的交通补给点,这里是英国南北商人的必经之路。


有一天,富足安宁的生活被一名从伦敦出发的布料商人打破,他把瘟疫带到了亚姆村,与布料商人接触最多的裁缝一家四口,两天后发烧昏迷、皮肤溃烂死亡。随着医生及探望者的离开,村民们也出现了高烧症状。此时,从几百公里外的伦敦传来黑死病的消息,为了躲避瘟疫,村民们决定往北撤离。

然而,第一个提出反对的是牧师威廉,他把村民们召集在教堂里商议:如果往北撤离,肯定会把瘟疫带到北方;如果留在村里,或许可以阻止瘟疫波及剩下的大半个英国。

经过简单的讨论,村民们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留下来,阻止瘟疫通过亚姆村蔓延至英国北方。

走的话未必能活,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瘟疫;不走的话就会死,哪怕没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们愿意试试,因为善良需要传递下去,后人们要记住善良。

这段话被刻在亚姆村中央空地的纪念碑上。

通过决议,宁死不走的亚姆村村民先把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锁,留下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在路边阻止行人,其余人将自己关在有水井的笼子或围墙里,确认感染者再将其移送到酒窖和地下室中,未感染或确认痊愈的人才能离开。

遗憾的是,进入酒窖和地下室的所有人都没能活着出来,在那个缺乏抗生素和医疗水平的年代,感染瘟疫的存活率可想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被确认染上黑死病,村子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墓碑,到最后几乎整个村子都是。

在人间|1950版英国教科书中记载了“亚姆村”拯救半个英国的故事


之所以只有墓碑,是因为被感染的尸体只能集中深埋,当亚姆村的村民们用石头建成高墙,发誓永不穿过这条边界。他们为确保能够得到食物和其他的必要供给,只能在隔离墙上挖出孔洞,并把硬币泡在装着醋的孔洞里(当时醋被认为能够起到消毒作用)。 村民们自愿隔离400天后,瘟疫才随着感染者的死去而消失。

后来,英国的报纸连续十天都以“贤者之乡”为头版,内容是“全村只剩下70个人活着,其中33个是16岁以下的孩子,剩下的都是这些孩子的母亲和监护人”。令人揪心的是,这33个孩子被单独分别留在教堂的各个角落,除了牧师每天送一次食物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也不允许孩子们相互有肢体接触。


据说后来被救出来的时候,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对亲人的思念和长期的精神压抑,让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患上精神疾病,甚至其中一部分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而这一切的痛苦,他们经历并心甘情愿,自我选择。

如今我们现在去英国德比郡的亚姆村,还能看到这些写着劝诫语句的墓碑。

十年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偶然听到一名亚姆村村民谈起当年父母的事迹,被感动得当场落泪,都不敢相信从未听闻过的这些村民,居然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整个英国。随即要求全国周知,并特赦亚姆村后代世袭免税。至此,亚姆村的事迹才广为人知。在后续无数诗人画家的艺术作品中,亚姆村民一直被当成是“贤者善人”的代表。而这些村民的后人,也一直在贯彻祖先的劝诫,不仅拒绝了国王的补偿,连几百年后的德比郡政府,无数次送钱送地都不要。

最近一次拒绝当地政府的补助就发生2019年初,亚姆村村民们的拒绝理由是:“我们可以种植农作物、饲养牛羊维生,而且也住惯了这里的石头房子,还有很多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些钱。”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信仰,

即便是死也要善良,

也不能丧失对人的爱。

康德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但美德与伟大却只属于他自己。

在灾难中的人民,有了信仰,无论这灾难导致了多大的危害,都能把爱和伟大流传下去。

亚姆村的故事值得正处于肺疫保卫战中的每一个人学习。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