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大神,儿子今年研一,导师给了儿子一个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非常迷茫,怎样入手?

7小鱼儿1



孩子刚刚读研一,导师就给了一个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首先,以个人观点来看,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你的项目如果有人做过,国家是不会给你经费支持的,但里面的研究内容肯定会找到相关的文献,如果连文献也找不到,恭喜你,可以发Nature或Science了。而在在第一年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对于专业课程很多导师都会对学生有要求,一般都是本专业的高阶基础课,但研究生课程的考核相对容易,所以在课余时间应该尽可能的提早开始实验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这样在第二年就能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但对于国内外研究较少的课题,学生如何面对?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一、课题方面

观察号在读博的时候,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几乎找不到文献,国外的文献年代也都是一二十年前的文献了,导师想让我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也是说试试看,但那是读博,导师更多的给予大方向的指导,具体的工作及细节需要独立完成。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刚刚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完全不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另外,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还处在半指导半研究的状态,这个课题让硕士生来做,如果学校对于硕士的毕业标准相对较低,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否则,个人认为,即便能力再强,短期内也很难出成果,当然,如果导师是施一公等另当别论。

二、导师方面

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仍然是导师负责制,有的学校是双导师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导师对于学生来说,有绝对的权威,也有权利确定学生的科研方向,但是每位导师都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研究方向,如果孩子确实自身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导师把新项目给他肯定是经过考虑的,否则导师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项目完成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果或成果不多,是会影响到导师后续项目的申请,因此,他不会把自己的前途压在一个没信心的学生身上。

三、学生方面

我们先说一下项目和课题的区别,研究项目必然是新的,原因我们上面说过,但是这个研究项目肯定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之前的研究课题是有关系的,换句话说,新项目一定是有研究基础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所以一定可以找到切入点。

导师能够给孩子安排如此重要的任务,如果不是导师头脑发热,那他一定是看重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年学习专业的同时,一定要多和导师讨论,或向师兄师姐请教,尽早进入科研状态,除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外,还要多看文献,从文献中寻找灵感,同时,还要着手进行尝试,如果是理工科,只有在实验中才能检验思路的正确与否。

写在最后:如果认为课题对自己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和导师协商更换课题,但对待科研工作,一定要多看多做多讨论,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与其迷茫,不如抓紧开始工作,尽早的拿出成果,才能顺利毕业。


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头条等你。


教育观察号


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可能存在这么几种情况:

  1. 刚申请下来的项目,原来的师兄师姐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新项目给了研一的新生,难度未知;
  2. 这个项目比较前沿,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之前的学生做过但进行不下去,所以导师给了研一新生。

针对不同情况,我们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无需迷茫。

对于刚申请的项目

无论导师的项目是什么时候申请的,都离不开但是研究的大方向,所以不要怕新,担心没有前人的指引,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多读读导师的项目申请书,多看看在这些项目下面的文章,不管是已经结题的还是在做的项目都要看。除此之外还要多读和你这个课题组相似的其他课题组或其他学校老师的文章。

这个过程能让你了解导师的整体研究方向,对你将来要研究的领域有个初步的认识。只有多读多看多想你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进而养成自己的科研思维。

对于有难度的前沿项目

这种项目虽然是导师所做研究里面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可能过于偏、难,比如说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对此研究的人少,完全一致的甚至都可能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先做好前边提到的一步,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导师研究的内容方向。然后自己去尝试写一写相关小文,列个研究思路,大概的方法步骤和导师勤联系多沟通多咨询。

如果实在感觉做不下去,一定及时和导师沟通,换题或者怎么着,也就是说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导师给的新题目无从下手很正常,毕竟自己一个研一新生对这些研究还是门外汉,所以不要怕,一点点钻研进去,多读文章,多和课题组的其他人沟通,多和导师沟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启发你的科研思维!


学思地理


唉,这样的问题还得是父母操心来问问题吗?难道是要父母替自己孩子读研吗?科学研究是有其可遵循的方法和思路的。没有哪一个研究会说是没人做过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在科学专业相关论坛等网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死读书没有用,按照导师要求去做就可以。多看文献多查资料,形成科研思路再跟导师碰撞科研思想,仅此而已!


希望在草原奔驰


新学期伊始,不论是刚刚走出象牙塔还是从社会重新步入校园,都共同迈入了求知的更高阶段——研究生。这个阶段不同于以往纯粹的学习知识,更不同于一些日常的工作流程,这是一个既要不断获取知识又要不断创新实践的阶段。

而对于刚刚入学的理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可能一开始就会进入实验室,从而开始了繁忙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当然,要能够尽快的进入到角色中,就必须使自己从一开始就能适应紧张的实验室生活。

合理的定位自己 科学的规划未来 许多研一新生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相对于大学本科而言,硕士研究生面对的学习和生活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说进入本科阶段意味着学生开始独立生活,那么进入硕士阶段他们则开始了真正的成人生活。学习上开始实质意义的独立操作,生活上开始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和环境,很大程度上开始走出本科阶段的“象牙塔”生活。另外一部分新生就是在社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觉得自身需要通过“充电”来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这一部分的人社会阅历比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多,所以对于研究生生活还是能够较快适应的。但是不管以往的身份背景如何,都开始进入了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够更快更准的把握住自己谁就能够在研究生生涯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一开始要把“自我定位”作为开始研究生生活的向导。

我们必须明确自己为何读研。是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感兴趣,有志于在这一领域做出成绩;还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以便更好的为以后的生活积累丰厚基础。弄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后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要求来合理的安排未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如果要坚持“把科研之路进行到底”,就要练好基本功,理论知识的根基一定要牢固。如果打算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就要在研究生阶段加强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着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外,研一新生对自己未来学习、实验生活进行规划也是很必要的,合理的规划能够使自己尽快融入到当前的学习特别是实验室生活中。

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对一切都充满了另一种好奇,刚开始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有着美好的想法和规划,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并制定一个计划,否则自己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和计划,无论自己能完成多少,都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对于未来规划可以大致的分为如下几部分:学习、实验、锻炼、旅游。

在学习安排方面,要继续加强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过关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专业研究方向。在研究生阶段开始时,导师会要求看大量的外国文献和论文,加深并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上的最新成就,从而为以后的研究、实验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专业课的理论功底,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前,也要去听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有助于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全面理解。在课外阅读方面,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定期为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要广泛地涉猎,并要多和有学识的同学交流讨论。

开始认识并了解实验操作,新生可能一开始进入实验室后会茫然不知所措,因为面对各种仪器、复杂的操作过程等会感觉到头疼。这时最重要的是耐心加细心,自己利用空闲时间多去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多问问导师关于自己将要专攻方向的实验;还要多与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交流,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详细全面的实验方法。尽量是自己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这是为以后实验开展的更顺利做准备。有的同学刚到实验室时,接触前任的师兄负责的项目后,心理是很复杂的。首先是觉得自己水平真的太烂了,什么都不会;同时又特别想快点达到师兄的那种境界,但想想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习,心里就很没底,自信心受到了压力。其次也会发现以前的项目有很多遗留问题要解决,但是由于自己还没有入门,一开始解决起来十分的困难和棘手,焦急和挫折感让他感到十分的沮丧,总有些想放弃的念头。 其实这时最重要的不是尽快赶上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而是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弥补技术上的差距也许还不是首要的。

制定一个锻炼计划,并且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还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人,乘着年轻就应该到处看看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是有合理的因素在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一代就要有开阔的眼界。


A杨老师988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说机遇与挑战有时候是成正比的。既然导师交给了一个前人没有做过的课题,那做得好的话,其实很容易出成果,比较容易发文章,但若是做的不好,有可能硕士阶段就白做了。

面对这样的选择,学生心里压力大很正常,所以就看他有没有接手下去的决心,若是没有的话,那就趁早和导师商量一下换课题吧!

若是已经板上钉钉了,那也不要气馁,既然导师决定将这个课题交给你,那就说明他认为你可以做好,除非这个导师有问题,不然的话他若是想完成项目任务,不会信口开河的瞎弄,要知道导师做课题一般都是有项目支持的,不然没有资金做这个课题。

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好好的做做看吧!



咨询导师是关键

据我所知,导师的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与他申请的基金项目有联系,不然他没有经费去从事研究,所以导师既然要做这个课题,那就说明他的这个相关基金项目申请下来了,那他哪怕也没有做过这个研究,最起码心中有些数。

所以当你的孩子心中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与导师好好的谈一谈很有必要,除非导师不想做出成果,不然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而且哪怕导师也没有做过,但他既然申请了这个课题项目,那他多多少少一定是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咨询他相做这个课题的原因,他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还有你目前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咨询。

不要怕导师责骂,你的目的是要在硕士阶段将这个没有前人做过的研究做出来,那其中的困难一定是有的,正常的被骂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没有做过,肯定会走一些弯路。

查阅相关文献很重要

在咨询导师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查阅相关文献了。这时候中英文文章都需要看看,了解一下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清楚所谓的无人研究到底只是国内无人研究还是全世界都无人研究。

一般来说,到现在为止都一直无人研究的课题,要么是无人关注,要么是没有什么研究价值,要么是研究价值太小众化,引不起人关注,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无人研究得出来。

所以查阅文章很重要,这对你了解课题,知道从哪一方面入手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既然无人研究,那直指这一课题的文献肯定是没有的,但与之类似的研究肯定是有的,只是多少的问题,所以这一类的文献也很重要。

我相信你孩子的导师不可能是凭空捏造了一个课题出来让人研究,他在决定这个课题的时候肯定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向导师索要当时申请的项目申报书看看。


天蓝水紫


我先提醒一下这位家长,你的孩子还是研一新生,不要着急,慢慢来。刚刚进研一对自己的专业的了解,还有一个过程,还要储备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当知识储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对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这里我想给您提二方面建议

一方面,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先学好专业基础课,制定出计划,包括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应该看多少专业书?当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有意识地收集研究领域的相关资料。

第二,从这些收集的相关资料中,筛选出和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

第三,了解相关的研究课题的写作技巧,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第四,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和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者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提出对此研究问题的看法。

第五,完成课题之后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评论,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的完善论文。

另一方面,怎样适应这一问题

第一,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第二,研究的新的领域是否是导师指定的,如果是,导师在这方面肯定有一定的研究,可以请他多加指导,如果不是这样,你也可以和他商量,确定你熟悉的领域作为研究方向。

我觉得干什么事情不要太着急,上面的意见也许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回归本真1898


分两点,第一你只想毕业的,ok那就尽量做,做不完没事,因为不可能做的完,就算是个企业项目,也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做多少算多少。第二,你想读博,那更好了,时间可长了,有的是时间让你考虑接下来怎么做。实话实话,导师基本上不会让你延迟毕业的,那样占着他招生名额。


大器


刚刚研一,导师就给学生一个没人研究的新项目,学生的迷茫很自然,不知怎样入手也很正常。毕竟刚步入研究生阶段,一切都才刚开始。面对这一情况,只需要坦然接受即可,正常看待导师给出的项目,不要被它的“新"所吓倒,正是因为这是一条还没人走过的路,所以,您的儿子走出的这一步非常关键而有意义,如何迈出第一步,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正视项目,理性接纳

既然导师决定把这个新项目交给您的儿子,势必也经过了自己的考虑,大部分情况下,导师会优先把新颖或较难的题目交给那些探索能力强、善于思考并且有良好学术潜力的学生,因为只有这类学生才有能力开拓一条新方向,并可能在研究中得到较理想的成果。如果导师把一个全新的项目交给学术态度不端正且创新意识不佳的学生,查资料都可能有困难,项目研究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导师是带过很多届学生的人,他们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所以,要相信导师的眼光,相信自己的能力,正确看待这个项目,用挑战的眼光去接纳它并为之努力。接纳之后就有了研究生涯的奋斗目标,一切朝着积极的方向看,项目研究开展起来的效果也会顺利很多。

二、多查资料,做足准备

接手新项目之后,认真阅读与该项目有关的各类报告书、申请书和里面提及的相关资料,初步和导师讨论项目方向,听取导师的相关建议。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项目在导师心中都有过评估,导师自身也会对项目有些自己的想法,提前了解导师的相关想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尽量做到对项目整体情况心中有数,这样也便于开展后续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多多查阅国外相关资料,有些行业在国外发展远远比国内先进,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也要不时听听同学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不少灵感是在众人的探讨中产生。

三、认真钻研,全心投入

基本上研究生阶段所做的项目都需要完成实验或者大量调查,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在明确研究内容之后,还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参与实验或调查,不能总是心怀这是新项目,实在不行就放弃之类的想法,这样对自己的项目开展有害无益。

有时候通过实验会有全新的发现。而在实验或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也应该及时向导师反馈。无论项目进行到哪个程度,多多与导师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导师了解自己的项目进行到了哪个阶段,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和导师交流获取新的启发。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顺利进行下去,有些项目开展至一半后会发现和预期差别巨大,此时导师评估若项目没必要继续进行,也能及时更换新的项目。

总之,务必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导师安排的新项目,把它当作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自己学术研究能力的试金石。经过重重努力之后,毕业之际捧着自己辛勤汗水铸就的劳动成果,相信你的儿子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普通的李老师


没事,慢慢来,我的就是新的方向,目前研二,导师对我的方向都不是太清楚,其实我们有很多都是这样的,研究生又不是本科生拿着实验方案去做,然后去记录数据。都是靠自己去慢慢摸索,去看文献,然后对比,再不行就自己找找有没有人跟你差不多方向,可以去问问,讨论讨论,而且新方向也有优势,毕竟没人做过,如果数据好,论文很好发的。不过也有麻烦的,效果不好,实在做不出来,研二的时候也来得及换方向


流沙年华123456


我也刚入研二,我研一也是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先在研究生都是师兄师姐带师弟,新方向说明没有师兄师姐去做,说明你只要弄得好,在课题组里面这个方向学生当中你就是权威。要适当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定,切记不要跟风随大流。另外考察一下具体的设备实验室是否有(这非常重要),因为没有的话需要你自己搭建。我不赞同楼上慢慢来,慢慢来导师不会让你慢慢来,经常会催做数据,这也是能力提升的一段里程。多读文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